光源模块及双荧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7827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源模块,包括导光板、第一逆棱镜片、第二逆棱镜片以及光源。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以及相对的第一出光面与第二出光面。第二出光面具有多个微结构,各微结构为内凹结构。第一逆棱镜片配置于导光板的第一出光面旁,第一逆棱镜片包括多个第一棱镜柱,这些第一棱镜柱沿着从入光面朝远离入光面的预定方向排列,且这些第一棱镜柱面对第一出光面。第二逆棱镜片配置于导光板的第二出光面旁,第二逆棱镜片包括多个第二棱镜柱,这些第二棱镜柱沿着预定方向排列,且这些第二棱镜柱面对第二出光面。光源配置于入光面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使用此光源模块的双荧幕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模块及双荧幕显示装置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源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双面发光的光源模块以及使用此光源模块的双荧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不发光,所以需藉由背光模块提供面光源。背光模块包括直下式背光模块与侧入式背光模块。目前常见的直下式背光模块是将呈二维阵列排列的多个发光二极体配置于扩散板下方。然而,直下式背光模块虽具有较佳的亮度均匀性,却存在厚度较厚的问题。目前的侧入式背光模块因为发光二极体灯条配置在导光板的侧边,因此相较于直下式背光模块具有较薄的厚度。但已知技术中的侧入式背光模块是以一片导光板与一个光源作为配对,因此在双荧幕液晶显示装置中,需使用两组背光模块,如此会增加双荧幕液晶显示装置的体积及重量。本“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此外,在“
技术介绍
”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所述内容或者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光源模块,以适用于双荧幕显示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荧幕显示装置,具有厚度较薄与重量较轻的优点。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源模块包括导光板、第一逆棱镜片、第二逆棱镜片以及光源。导光板具有相对的第一出光面与第二出光面以及连接于第一出光面与第二出光面之间的入光面。第二出光面具有多个微结构,各微结构为内凹结构,内凹结构具有相对于第二出光面倾斜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面向入光面。第一逆棱镜片配置于导光板的第一出光面旁,第一逆棱镜片包括多个第一棱镜柱,这些第一棱镜柱沿着从入光面朝远离入光面的预定方向排列,且这些第一棱镜柱面对第一出光面。第二逆棱镜片配置于导光板的第二出光面旁,第二逆棱镜片包括多个第二棱镜柱,这些第二棱镜柱沿着预定方向排列,且这些第二棱镜柱面对第二出光面。光源配置于入光面旁,光源用于发出光线经由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荧幕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以及上述的光源模块。第一显示面板配置于第一逆棱镜片的远离导光板的一侧。第二显示面板配置于第二逆棱镜片的远离导光板的一侧。本技术的光源模块中的导光板因具有多个内凹的微结构,当光线打在微结构上时,可使部分光线反射而从第一出光面出射,而部分光线折射而从第二出光面出射,达到双面出光的效果。另外,第一逆棱镜片以及第二逆棱镜片能汇聚光线,增加光源模块出光的亮度。本技术的双荧幕显示装置因使用上述的光源模块,可提供双面显示的使用需求,因此具有厚度较薄与重量较轻的优点。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双荧幕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双荧幕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双荧幕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双荧幕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双荧幕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双荧幕显示装置10包括光源模块100、第一显示面板20以及第二显示面板30,其中第一显示面板20与第二显示面板30位于光源模块100的两侧。光源模块100包括导光板110、第一逆棱镜片120、第二逆棱镜片130以及光源140。导光板110具有相对的第一出光面111与第二出光面112以及连接于第一出光面111与第二出光面112之间的入光面113。第二出光面112具有多个微结构114(图1仅以四个示意),各微结构114为内凹结构,内凹结构具有相对于第二出光面112倾斜的第一表面1141,第一表面1141面向入光面113。各微结构114例如是均匀分布于第二出光面112。在另一实施例中,各微结构114也可以是不均匀分布于第二出光面112。第一逆棱镜片120配置于导光板110的第一出光面111旁,第一逆棱镜片120包括多个第一棱镜柱121,这些第一棱镜柱121沿着从入光面113朝远离入光面113的预定方向Z排列,且这些第一棱镜柱121面对第一出光面111。第二逆棱镜片130配置于导光板110的第二出光面112旁,第二逆棱镜片130包括多个第二棱镜柱131,这些第二棱镜柱131沿着预定方向Z排列,且这些第二棱镜柱131面对第二出光面112。第一棱镜柱121及第二棱镜柱131沿着方向X延伸,且方向X与预定方向Z的夹角例如为90度。光源140配置于入光面113旁,光源140用于发出光线L经由入光面113进入导光板110。第一显示面板20配置于第一逆棱镜片120的远离导光板110的一侧。第二显示面板30配置于第二逆棱镜片130的远离导光板110的一侧。上述的光源140例如是包括多个点光源的条状光源,其中点光源例如是发光二极体(lightemittingdiode,LED),但不以此为限。光源140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条状光源,例如灯管,本技术并不限制光源种类。上述的第一显示面板20以及第二显示面板30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LiquidCrystalDisplayPanel)。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20例如是穿透式显示面板或半穿透半反射式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30例如是穿透式显示面板或半穿透半反射式显示面板。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00中的导光板110因具有多个内凹的微结构114,当光线L打在微结构114上时,可使部分光线反射而从第一出光面111出射,而部分光线折射而从第二出光面112出射,达到双面出光的效果。另外,第一逆棱镜片120以及第二逆棱镜片130能汇聚光线,增加光源模块100出光的亮度。上述的双荧幕显示装置10因使用上述的光源模块100,可提供双面显示的使用需求,因此可具有厚度较薄与重量较轻的优点。上述的第一显示面板20例如包括第一偏光片21,位于第一显示面板20的邻近于第一逆棱镜片120的一侧。第二显示面板30包括第二偏光片31,位于第二显示面板30的邻近于第二逆棱镜片130的一侧。第一偏光片21具有第一吸收轴L21,第二偏光片31具有第二吸收轴L31,第一吸收轴L21的轴向与第二吸收轴L31的轴向的夹角例如为90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收轴L21的轴向例如与方向X平行,第二吸收轴L31的轴向例如与预定方向Z平行。当外界光线L1例如经由第二显示面板30进入光源模块100时,第二逆棱镜片130及导光板110的微结构114会导引外界光线L1偏离原本进入的方向,使外界光线L1较不容易入射第一显示面板20并造成成像干扰。另外,当外界光线L1经过第二偏光片31时,会将外界光线L1转换为与第二吸收轴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第一逆棱镜片、第二逆棱镜片以及光源,所述导光板具有相对的第一出光面与第二出光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出光面与所述第二出光面之间的入光面,所述第二出光面具有多个微结构,各所述多个微结构为内凹结构,所述内凹结构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出光面倾斜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面向所述入光面;所述第一逆棱镜片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一出光面旁,所述第一逆棱镜片包括多个第一棱镜柱,所述多个第一棱镜柱沿着从所述入光面朝远离所述入光面的预定方向排列,且所述多个第一棱镜柱面对所述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二逆棱镜片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二出光面旁,所述第二逆棱镜片包括多个第二棱镜柱,所述多个第二棱镜柱沿着所述预定方向排列,且所述多个第二棱镜柱面对所述第二出光面;所述光源配置于所述入光面旁,所述光源用于发出光线经由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导光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第一逆棱镜片、第二逆棱镜片以及光源,所述导光板具有相对的第一出光面与第二出光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出光面与所述第二出光面之间的入光面,所述第二出光面具有多个微结构,各所述多个微结构为内凹结构,所述内凹结构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出光面倾斜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面向所述入光面;所述第一逆棱镜片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一出光面旁,所述第一逆棱镜片包括多个第一棱镜柱,所述多个第一棱镜柱沿着从所述入光面朝远离所述入光面的预定方向排列,且所述多个第一棱镜柱面对所述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二逆棱镜片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二出光面旁,所述第二逆棱镜片包括多个第二棱镜柱,所述多个第二棱镜柱沿着所述预定方向排列,且所述多个第二棱镜柱面对所述第二出光面;所述光源配置于所述入光面旁,所述光源用于发出光线经由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导光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偏光增亮膜,所述第一偏光增亮膜配置于所述第一逆棱镜片的远离所述第一出光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偏光增亮膜具有第一穿透轴,用于使平行所述第一穿透轴的偏光方向的光线通过并反射非平行所述第一穿透轴的偏光方向的光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偏光增亮膜,所述第二偏光增亮膜配置于所述第二逆棱镜片的远离所述第二出光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增亮膜具有第二穿透轴,用于使平行所述第二穿透轴的偏光方向的光线通过并反射非平行所述第二穿透轴的偏光方向的光线。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增亮膜为高度偏光转换薄膜或反射式偏光增光片。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光增亮膜为高度偏光转换薄膜或反射式偏光增光片。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扩散片,所述第一扩散片配置于所述第一逆棱镜片的远离所述第一出光面的一侧。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扩散片,所述第二扩散片配置于所述第二逆棱镜片的远离所述第二出光面的一侧。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半透射半反射片,所述第一半透射半反射片配置于所述第一逆棱镜片的远离所述第一出光面的一侧。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半透射半反射片,所述第二半透射半反射片配置于所述第二逆棱镜片的远离所述第二出光面的一侧。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透射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文钦陈慧娟林殷任
申请(专利权)人: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