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其面光源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82345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光源组件,其包括光源及导光板。光源具有多个发光面,各发光面具有发光角度范围。导光板具有相对的底面及出光面以及连接于底面与出光面之间的至少一个侧面。底面具有容置槽以容置光源,且这些发光面面向这些至少一侧面。导光板还具有多个沟槽结构,位于这些发光面的这些发光角度范围内,以反射这些发光面发出的部分光线至这些发光角度范围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另提出一种具有此面光源组件的背光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光源组件和背光模块能改善已知混合式背光模块的亮度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块及其面光源组件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源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其面光源组件。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不发光,所以需藉由背光模块提供面光源。背光模块包括直下式背光模块与侧入式背光模块。目前常见的侧入式背光模块是将发光二极管灯条配置在导光板的侧边,导光板内部设有网点,发光二极管灯条提供的光线进入导光板后,藉由网点使光线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然而,因发光二极管灯条是配置在导光板的侧边,容易有亮度不均的问题,且不利于区域调光(localdimming)。目前常见的直下式背光模块是将呈二维阵列排列的多个发光二极管配置于扩散板下方,而为了减少发光二极管的数量,于各发光二极管对应设有二次透镜,以增加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相较于侧入式背光模块,直下式背光模块具有较佳的亮度均匀性,且有利于区域调光,但却存在厚度较厚的问题。已知技术还发展出另一种混合式背光模块,主要采用多块导光板来取代直下式背光模块采用的二次透镜,以减少混合式背光模块的整体厚度。然而,在各导光板的角落容易有明显的暗区,所以已知的混合式背光模块具有亮度不均的问题。本“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此外,在“
技术介绍
”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面光源组件,其可应用于背光模块以改善已知混合式背光模块的亮度不均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背光模块,以改善已知混合式背光模块的亮度不均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面光源组件,包括光源及导光板。光源具有多个发光面,各发光面具有发光角度范围。导光板具有相对的底面及出光面以及连接于底面与出光面之间的至少一侧面。底面具有容置槽以容置光源,且这些发光面面向所述至少一侧面。导光板还具有多个沟槽结构,位于这些发光面的发光角度范围内,以反射这些发光面发出的部分光线至所述发光角度范围外。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多个上述的面光源组件,其中这些面光源组件的导光板拼接成一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面光源组件因导光板具有多个沟槽结构,这些沟槽结构可反射光源的发光面发出的部分光线至发光面的发光角度范围外,所以能改善已知混合式背光模块的导光板的角落暗区的问题,提升亮度均匀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因使用多个上述面光源组件,所以能改善已知混合式背光模块的亮度不均的问题。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面光源组件的仰视示意图。图2是沿图1的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面光源组件的光源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面光源组件的仰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面光源组件的仰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面光源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面光源组件的仰视示意图,图2是沿图1的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但图2省略了图1中的点状微结构S。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面光源组件10包括光源11及导光板12,光源11具有多个发光面111,各发光面111具有发光角度范围112。导光板12具有相对的底面121及出光面122以及连接于底面121与出光面122之间的至少一侧面123,底面121具有容置槽124,以容置光源11,且这些发光面111面向所述至少一侧面123。导光板12还具有多个沟槽结构125,位于这些发光面111的发光角度范围112内,以反射这些发光面111发出的部分光线至发光角度范围112外。本实施例的光源11例如包括一个发光元件,此发光元件例如具有多个发光面111,图1是以四个发光面111为例。具体而言,此发光元件例如是具有四个发光侧面的发光二极管。各发光面111具有光轴N,其中光轴N为各发光面111的发光中心点的法线。此外,发光角度范围112视发光元件本身规格的发光角度而定,其中发光角度是指半功率角度,即50%的发光强度所对应的角度。举例来说,若半功率角度为±60度,则发光角度范围112则介于±60度之间。本实施例的导光板12例如具有四个侧面123,这些侧面123连接在底面121及出光面122之间,但本专利技术不限制导光板12的侧面123的数量以及导光板12的具体形状。举例来说,在底面和出光面为圆形的实施例中,导光板呈圆盘形状,而仅会有一个环形侧面。于图1的实施例中,导光板12为具有四个侧面123的方形结构,光源11为具有四个发光面111的发光二极管,且各发光面111分别对应导光板12的各侧面123,由于各发光面111的发光角度范围112介于±30度之间,使得导光板12的各角落处位于各发光面111的发光角度范围之外,因此在导光板12上形成角落暗区。虽然于图1中,容置槽124配置在导光板12的底面121的中心处,使光源11位于导光板12的底面121的中心,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容置槽124于底面121的位置。也就是,容置槽124可以依据设计需求配置在于导光板12的底面121的其它合适位置,使光源11不一定位于导光板12的底面121的中心。本实施例的沟槽结构125主要用于将发光面111发出的部分光线反射至导光板12的暗区。沟槽结构125可设置于导光板12的底面121或出光面122,图1是以设置在导光板12的底面121为例。以下将说明沟槽结构125的具体实施态样,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上述多个沟槽结构125例如包括多个第一沟槽结构126,各第一沟槽结构126例如包括两个第一沟槽1261,配置于各发光面111的光轴N的两侧,并从邻近光轴N的一端1262朝远离光源11及光轴N的方向延伸。此外,各第一沟槽结构126的两个第一沟槽1261的邻近光轴N的该端1262例如是相连。彼此连接的两个第一沟槽1261例如为直条状沟槽,而使各第一沟槽结构126呈V字形,但本专利技术不限定各第一沟槽1261的具体形状。在其它实施例中,各第一沟槽1261也可以为曲线状沟槽或其它合适形状的沟槽。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各第一沟槽结构126的两个第一沟槽1261的邻近光轴N的该端1262也可以不相连,让光线可以通过相邻第一沟槽1261的该端1262之间。此外,这些第一沟槽1261例如是延伸至至少一侧面123旁。以图1为例,不同第一沟槽结构126的第一沟槽1261延伸连接于导光板12的不同侧面123,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第一沟槽结构126的第一沟槽1261延伸连接于导光板12的侧面123,也就是第一沟槽1261也可不连接至侧面123。本实施例的面光源组件10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以及导光板,所述光源具有多个发光面,各所述多个发光面具有发光角度范围;所述导光板具有相对的底面及出光面以及连接于所述底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至少一侧面,所述底面具有容置槽以容置所述光源,且所述多个发光面面向所述至少一侧面,所述导光板还具有多个沟槽结构,位于所述多个发光面的所述发光角度范围内,以反射所述多个发光面发出的部分光线至所述发光角度范围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以及导光板,所述光源具有多个发光面,各所述多个发光面具有发光角度范围;所述导光板具有相对的底面及出光面以及连接于所述底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至少一侧面,所述底面具有容置槽以容置所述光源,且所述多个发光面面向所述至少一侧面,所述导光板还具有多个沟槽结构,位于所述多个发光面的所述发光角度范围内,以反射所述多个发光面发出的部分光线至所述发光角度范围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沟槽结构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底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沟槽结构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多个发光面具有光轴,所述多个沟槽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沟槽结构,各所述多个第一沟槽结构包括两个第一沟槽,配置于各所述多个发光面的所述光轴的两侧,并从邻近所述光轴的一端朝远离所述光源及所述光轴的方向延伸。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多个第一沟槽结构的两个所述第一沟槽的邻近所述光轴的所述端相连。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光轴之间所夹的锐角介于10度至80度。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光轴之间所夹的锐角介于20度至70度。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沟槽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二沟槽结构,分别配置于各所述多个第一沟槽结构与所述光源之间,各所述多个第二沟槽结构包括两个第二沟槽,配置于各所述发光面的所述光轴的两侧,并从邻近所述光轴的一端朝远离所述光源及所述光轴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桦许俊翔吴威庆林凡钧方中宏
申请(专利权)人: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