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膜结构及背光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6276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膜结构及背光组件,其中光学膜结构包括基材(100),所述基材(100)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光线经所述第一表面入射后经所述第二表面离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光路调制部(200),所述光路调制部(200)之间设有高反光部(300)用以反射入射到所述高反光部(300)的光。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光学膜结构及背光组件,具有高的遮蔽性,同时具有高的辉度,使显示屏在保证防窥效果的同时具有清晰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膜结构及背光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光学膜结构及背光组件。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屏是常见的电子显示屏,液晶是一种被动发光材料,需要依靠背光光源来实现图像的显示,但是一般的发光光源角度较大,很难做到显示信息的遮蔽性。现有技术中的防窥膜,主要将散射光用一层低透光的深色盖胶于以遮蔽,并得到优异的出射光光线的收敛,并局限在适当的可视角(有效区)范围内,使达到显示画面具备有防窥的效果。但是该结构存在一定的缺点:因为降低可视角角度,及上面覆盖的一层深色(或黑色)的盖胶遮蔽,使透过的光线比例大幅度降低,并造成显示的画面辉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光学膜结构,起具有高的遮蔽性,同时可提高显示画面的辉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光学膜结构,包括基材,所述基材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光线经所述第一表面入射后经所述第二表面离开,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光路调制部用以将入射光透射至可视角度内,所述光路调制部之间设有高反光部用以反射入射到所述高反光部的光。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路调制部为梯形柱状体结构,所述光路调制部的断面呈梯形。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干个光路调制部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设有光路调制基部,所述光路调制基部与所述光路调制部采用相同的材料制得。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路调制部的上底宽度、下底宽度、上底到第二表面的高度的比为1∶(1.2~1.4)∶(3.0~5.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反光部为三棱柱体结构,且其上平面与所述光路调制部的上底位于同一平面上。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反光部的原料的重量组成包括:UV树脂10~70%;高反光材料25~50%;分散剂0.5~5%。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V树脂为具有1个以上不等多官能基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环氧丙烯酸酯低聚物、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或具有1个以上不等多官能基丙烯酸酯反应单体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反光材料是粒径为0.1~0.4μm的次微米级二氧化钛粉体、或是粒径为0.01~0.1nm的超微细纳米级二氧化钛粉体。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为BYK-110、BYK-111、BYK-333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原料还包括吸收波长为380~440nm的光引发剂。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原料中还包括荧光增白剂。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反光部对可见光的反射率为90%以上。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背光组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梯形柱状体结构的光路调制部之间设置高反光部,当入射光到达高反光部时,可避免光穿透,入射光部分被反射后重新利用,另一部分被反射并经光路调制部透射至可视角度内,使更多的光线到达可视角度内,提高出射光的比例,从而提高显示画面的清晰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光学膜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0、基材;200、光路调制部;300、高反光部;400、光路调制基部;1、入射光;2、出射光;3、反射光;4、反射后光增益;a1、光路调制部上底宽度;a2、光路调制部下底宽度;h、光路调制部上底到第二表面的高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参见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提供一种光学膜结构,其包括基材100,该基材100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光线经第一表面入射后经第二表面离开,在第二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光路调制部200用以将入射光透射至可视角度内,该光路调制部200为梯形柱状体结构,光路调制部200的断面呈梯形,在光路调制部200之间设有高反光部300,以用于反射入射到高反光部300的光,高反光部300对可见光的反射率为90%以上,入射光部分被反射后重新利用,另一部分被反射并经光路调制部200透射至可视角度内,用于辉度的增益。本例中,高反光部300填充在光路调制部200之间的V型凹槽内,高反光部300为三棱柱体结构,且高反光部300的上平面与光路调制部200的上底位于同一平面。实施中,在光路调制部200与基材100的第二表面之间设有光路调制基部400,该光路调制基部400的高度为15~120μm,且与光路调制部200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本例中,光路调制部上底宽度a1=21μm、光路调制部下底宽度a2=26μm、光路调制基部400的高度为15μm、光路调制部上底到第二表面的高度h=70μm,应该理解,光路调制部200的尺寸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优选的,光路调制部200的上底宽度、下底宽度、上底到第二表面的高度的比为1∶(1.2~1.4)∶(3.0~5.0)。高反光部300的原料重量组成包括10~70%的UV树脂;25~50%的高反光材料;0.5~5%的分散剂。其中,UV树脂为具有1个以上不等多官能基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环氧丙烯酸酯低聚物、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或具有1个以上不等多官能基丙烯酸酯反应单体中的一种或多种。高反光材料为粒径是0.1~0.4μm的次微米级二氧化钛粉体、或粒径为0.01~0.1nm的超微细纳米级二氧化钛粉体;分散剂可采用市售的BYK-110、BYK-111、BYK-333(毕克化学)中的一种或多种。将二氧化钛粉体添加到UV树脂中,然后添加分散剂使粉体混合均匀,通过UV固化、模具成型得到高反光部300。为了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效果,原料中还有吸收波长为380~440nm的光引发剂,例如采用光引发剂双2,6-二氟-3-吡咯苯基二茂钛、或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用以提高UV固化效果。为了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效果,原料中还加入荧光增白剂,用以提高反射效果,荧光增白剂可选用市售的双键化工的CHTEX-127,OB-1。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膜结构,包括基材(100),所述基材(100)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光线经所述第一表面入射后经所述第二表面离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光路调制部(200)用以将入射光透射至可视角度内,所述光路调制部(200)之间设有高反光部(300)用以反射入射到所述高反光部(300)的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膜结构,包括基材(100),所述基材(100)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光线经所述第一表面入射后经所述第二表面离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光路调制部(200)用以将入射光透射至可视角度内,所述光路调制部(200)之间设有高反光部(300)用以反射入射到所述高反光部(300)的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调制部(200)为梯形柱状体结构,所述光路调制部(200)的断面呈梯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光路调制部(200)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设有光路调制基部(400),所述光路调制基部(400)与所述光路调制部(200)采用相同的材料制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调制部(200)的上底宽度、下底宽度、上底到第二表面的高度的比为1∶(1.2~1.4)∶(3.0~5.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反光部(300)为三棱柱体结构,且其上平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源王开仪丁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