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铁线端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62770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10:01
一种搭铁线端子及汽车,该搭铁线端子包括接地片和与所述接地片一体成型的压接部,所述接地片上开设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将所述搭铁线端子固定于车身上,所述接地片用于接触所述车身的一侧面垂直连接至少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插接于所述车身上的限位孔中,所述压接部与所述接地片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所是压接部上开设一束线槽,以容纳搭铁导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搭铁线端子通过设置一限位板防止在安装过程中搭铁线端子转动,避免装配不到位和造成端子损伤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搭铁线端子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搭铁线端子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的高速发展,汽车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车载电器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致使连接电器设备的搭铁导线和搭铁线端子成倍增加。众所周知,整车线束中仪表线束、机舱线束、发动机线束、座舱线束是搭铁线最为集中的地方。车辆搭铁线是构成汽车电路回路的一部分,搭铁线在汽车电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车辆采用的搭铁方式多为负极搭铁,此种方式化学腐蚀较轻,无线电干扰小,电器设备导线负极端子接头用螺栓就近紧固在车架搭铁点处,利用金属构件形成电气回路。现有发动机发动机右侧机舱搭铁线具有的两个搭铁端子,一头连接发动机,另一头连接车身钣金。现有发动机发动机右侧机舱搭铁导线两端的端子在固定时,端子会跟随螺栓一起转动导致装配不到位和造成造成端子损伤以及降低生产效率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搭铁线端子及汽车。一种搭铁线端子,包括接地片和与所述接地片一体成型的压接部,所述接地片上开设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将所述搭铁线端子固定于车身上,所述接地片用于接触所述车身的一侧面垂直连接至少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插接于所述车身上的限位孔中,所述压接部与所述接地片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所是压接部上开设一束线槽,以容纳搭铁导线。进一步的,上述搭铁线端子,其中,所述压接部垂直于所述接地片,且与所述限位板背向设置。进一步的,上述搭铁线端子,其中,所述压接部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束线部、第二束线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地片连接,所述第一束线部和所述第二束线部的截面均呈C形,所述第一束线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束线部的宽度,且所述第一束线部的自由末端凸出于所述第二束线部的自由末端。进一步的,上述搭铁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面固定至少一加强筋。进一步的,上述搭铁线端子,其中,所述压接部通过一金属片弯折形成槽状。进一步的,上述搭铁线端子,其中,所述接地片包括一固定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限位板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进一步的,上述搭铁线端子,其中,所述限位板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边边缘,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进一步的,上述搭铁线端子,其中,所述限位板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部,所述限位板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限位部,两个所述限位部的中部相交且固定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搭铁线端子通过设置一限位板防止在安装过程中搭铁线端子转动,避免装配不到位和造成端子损伤问题。并且,本技术是在不改变自身线束功用的情况下,重新设计端子结构及增加限位功能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搭铁线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搭铁线端子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搭铁线端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的搭铁线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搭铁线端子的后视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该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搭铁线端子,该搭铁线端子采用金属材质,例如铁,用于将搭铁导线压接的车身钣金上,以形成电气回路。为了防止发动机发动机右侧机舱搭铁线两端的端子不一样造成装配错位的现象,本实施例中在不改变搭铁导线线束功能的情况下,将搭铁导线两端的端子设计为相同,以使形成的搭铁导线线束左右是对称的,不存在装配错位的现象,提高生产效率。该搭铁线端子包括接地片10和与接地片10固定连接的压接部20,该接地片10和压接部20通过冲压工艺一体成型。该接地片10用于与车身接触的一侧面固定有一限位板30,该限位板30与接地片10垂直连接,该限位板30用于插接于车身上的限位孔中,用于限制搭铁线端子的移动。该压接部垂直于接地片的一端部,且与所述限位板背向设置,即压接部和限位板分别位于接地片的两个侧面,且分别沿着远离对方的方向延伸。该压接部的一侧开设一束线槽24,该束线槽24用于容纳搭铁导线。具体的,该压接部20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束线部21、第二束线部22和第一连接部23,该第一连接部23与接地片10垂直连接。第一束线部21和第二束线部22通过片状金属弯折形成两个间断的槽状,从其截面来看,第一束线部21和第二束线部11的截面均呈C形。第一束线部21的宽度小于第二束线部22的宽度,且第一束线部21的自由末端凸出于所述第二束线部22的自由末端。这种结构的设计可使固定搭铁导线时便于压接。而且通过设置两个束线部可增大压接部的长度,以使接触到的搭铁导线的长度足够长,更加牢固的固定搭铁导线。第一连接部23的宽度与第二束线部22的宽度基本相同,该第一连接部23的一侧面固定至少一加强筋231,用于加强第一连接部23的强度,延长该搭铁线端子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的压接部20与接地片10垂直连接,其主要是根据搭铁导线的布线位置及车身的安装位置决定的。可以理解的,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压接部还可以与接地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其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理解的,上述提到的压接部的结构仅作为一最佳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该压接部20也可以是只设置一个束线部21a,即,即通过一金属片弯折形成一槽状。该接地片10上开设一固定孔11,该固定孔11例如为螺栓孔,该固定孔11用于将所述搭铁线端子固定于车身上。对应的,在车身上的指定位置上开设有适配的通孔(例如螺栓孔),通过一固定件(如螺栓)将接地片固定在车身上。进一步的,该接地片10包括一固定部12和与该固定部12一体成型的第二连接部13。第一固定部11为圆形,其中间开设有固定孔11。第二连接部13为方形,限位板30一体成型于第二连接部13的一侧边缘上。该限位板30为板状结构,其从第二连接部13的一侧朝向车身的方向折弯延伸。在车身的相应位置设置有限位孔,该限位孔的形状与限位板30的形状相同。当限位板30插入车声上的限位孔中时,便无法转动,从而可避免出现搭铁线端子在安装时随着螺栓转动的现象。为了保证限位板30有足够的强度,需保证限位板30具有一定的宽度,限位板30的宽度等于第二连接部13的宽度,因此第二连接部13的宽度不易太小,可设置为0.3~1cm。而且,将限位板30固定在第二连接部13上,而非固定在固定部12上,可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搭铁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片和与所述接地片一体成型的压接部,所述接地片上开设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将所述搭铁线端子固定于车身上,所述接地片用于接触所述车身的一侧面垂直连接至少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插接于所述车身上的限位孔中,所述压接部与所述接地片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所是压接部上开设一束线槽,以容纳搭铁导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搭铁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片和与所述接地片一体成型的压接部,所述接地片上开设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将所述搭铁线端子固定于车身上,所述接地片用于接触所述车身的一侧面垂直连接至少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插接于所述车身上的限位孔中,所述压接部与所述接地片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所是压接部上开设一束线槽,以容纳搭铁导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铁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部垂直于所述接地片,且与所述限位板背向设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搭铁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部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束线部、第二束线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地片连接,所述第一束线部和所述第二束线部的截面均呈C形,所述第一束线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束线部的宽度,且所述第一束线部的自由末端凸出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赟严鑫罗圆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