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复合光学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复合光学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9146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1
本申请涉及复合光学膜及其制备方法,在表面涂层中包括低折射率扩散粒子和高折射率扩散粒子,低折射率扩散粒子的折射率为1.47‑1.59,高折射率扩散粒子的折射率为1.60‑1.67,低折射率扩散粒子的含量为总扩散粒子的25%‑70%,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使复合光学膜在较高的光学亮度下具有低TCO数值,且能够通过调整扩散粒子的组成实现对TCO数值的调控,能够提高亮度、均匀光线,使不同可视角度下的亮度差异降低,使显示器的观看角度更佳,从而满足人体工学、亮度以及色彩等要求,通过调整表面涂层中的低折射率扩散粒子和高折射率扩散粒子之间的比例,实现对复合光学膜的TCO数值的调整,满足不同产品、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光学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光学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背光模组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光线提供者,对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度有着重大的影响,当偏离背光模组正面时,光线明显减少,正面亮度在0°时最高,亮度随着显示器偏离角度的变大,而明显降低,这也就导致了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较窄。需要提高背光模组偏离正面时的亮度,使其在一定范围内,亮度较好,从而提高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度,一般用tco值来表示不同视角下的亮度差异,tco值越低越好,当tco值为1时,表示各个角度的亮度都是均一的。

2、目前,对于光学膜解决tco方案,主要是依靠基材层或者贴合膜中间层增加适当的雾度,增加范围为10%-40%之间,通过降低产品光学亮度,降低tco值,该方案中增加雾度可以降低tco数值,tco数值降低不是明显,但辉度有一定损耗。或者在基材扩散层减少雾度,通过降低雾度的达到降低tco表现,该方案中会降低雾度,可能造成产品画面不好,遮蔽性以及其他缺陷不良可见。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对产品结构设计方面进行调整从而降低tco,但该方案中辉度降低明显。上述三种方法存在一定弊端,不能平衡光学亮度与降低tco的关系,不能同时满足两者的要求,改善效果不是很明显。

3、因此,需要寻找能够平衡光学亮度及降低tco关系的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体工学、亮度以及色彩等要求,从而让显示器使用者尽可能的舒适及降低眼睛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光学膜,其能够在较高的光学亮度下具有低tco数值,且能够通过调整扩散粒子的组成实现对tco数值的调控,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复合光学膜从下至上包括:基材层、棱镜结构层、双亮度增强层以及表面涂层;

2、所述表面涂层中包括胶黏剂和扩散粒子,所述扩散粒子包括低折射率扩散粒子和高折射率扩散粒子,所述低折射率扩散粒子的折射率为1.47-1.59,所述高折射率扩散粒子的折射率为1.60-1.67;

3、其中,所述低折射率扩散粒子的含量为总扩散粒子的25%-70%。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面涂层中的所述扩散粒子与所述胶黏剂的重量比范围为40:100至95:100。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面涂层的厚度为10-25μm。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散粒子粒径范围为3-20μm,粒径变化指数小于等于8%,所述扩散粒子为球形或椭球型,所述扩散粒子的材料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苯乙烯、硅氧烷树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黏剂的材料选自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材料选自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树脂、聚苯乙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所述基材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4-1.75,所述基材层的厚度范围为10-150μm。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亮度增强层为不同折射率材料挤出形成的薄膜,厚度范围为30-100μm。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棱镜结构层中的棱镜间距选择为50-70μm,采用等高或者高低差的布置方式,棱镜的角度范围为0-15°。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背涂层,所述背涂层用于入光以及均匀光线。

12、本申请还进一步提供了上述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基材层上,由下至上依次贴合或形成棱镜结构层、双亮度增强层以及表面涂层。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在所述在基材层的下表面形成背涂层。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通过设置包括低折射率扩散粒子和高折射率扩散粒子的表面涂层,能够提高亮度、均匀光线;

16、2、选择具体的扩散粒子折射率的数值范围,能够在确保亮度的同时,使不同可视角度下的亮度差异降低,使显示器的观看角度更佳,从而满足人体工学、亮度以及色彩等要求,让显示器使用者尽可能的舒适及降低眼睛疲劳;

17、3、通过调整表面涂层中的低折射率扩散粒子和高折射率扩散粒子之间的比例,实现对复合光学膜的tco数值的调整,满足不同产品、客户的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包括:基材层(100)、棱镜结构层(200)、双亮度增强层(300)以及表面涂层(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涂层(400)中的所述扩散粒子与所述胶黏剂的重量比范围为40:100至95: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涂层(400)的厚度为10-2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粒子粒径范围为3-20μm,粒径变化指数小于等于8%,所述扩散粒子为球形或椭球型,所述扩散粒子的材料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苯乙烯、硅氧烷树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剂的材料选自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100)材料选自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树脂、聚苯乙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所述基材层(100)的折射率范围为1.4-1.75,所述基材层(100)的厚度范围为10-15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亮度增强层(300)为不同折射率材料挤出形成的薄膜,厚度范围为30-1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层(200)中的棱镜间距选择为50-70μm,采用等高或者高低差的布置方式,棱镜的角度范围为0-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涂层(500),所述背涂层(500)用于入光以及均匀光线。

10.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材层(100)上,由下至上依次贴合或形成棱镜结构层(200)、双亮度增强层(300)以及表面涂层(40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在基材层(100)的下表面形成背涂层(50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包括:基材层(100)、棱镜结构层(200)、双亮度增强层(300)以及表面涂层(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涂层(400)中的所述扩散粒子与所述胶黏剂的重量比范围为40:100至95: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涂层(400)的厚度为10-2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粒子粒径范围为3-20μm,粒径变化指数小于等于8%,所述扩散粒子为球形或椭球型,所述扩散粒子的材料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苯乙烯、硅氧烷树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剂的材料选自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100)材料选自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树脂、聚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巍赵永贵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