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与光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2040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1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光板与光源模块,导光板包括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入光面以及多个光学微结构。入光面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这些光学微结构配置于第二表面上,每一光学微结构包括第一曲面、第二曲面以及连接面。连接面连接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第一曲面、连接面及第二曲面沿着排列方向依序排列,连接面被垂直于入光面及第一表面的第一参考平面所截的截线为曲线,且连接面被平行于入光面且垂直于第一表面的第二参考平面所截的截线为直线。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被第一参考平面及第二参考平面所截的截线皆为曲线,光学微结构符合0.09≦H/L≦0.165。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光板提升将光导引至一方向的效率,且易于制造,光源模块提供良好的正向辉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光学模块与光学兀件,且特别关于一种光源模块与导光板。
技术介绍
导光板的表面或内部通常会具有特定的微结构,若没有这些微结构,进入导光板的光束会于其内部以全反射传播而无法传播至导光板外。于导光板内部配置微结构,可破坏光束于导光板内部的全反射传播,并增加传播至导光板外的光束,为了使传播至导光板外的光束能尽可能地垂直出光面,需搭配下扩散片与两片棱镜片于出光面上。目前中小尺寸的导光板制造是以射出成型为主,而较常见的导光板微结构的形成是先采用激光加工或蚀刻的方式在模具上形成对应的结构,如此在射出成型时便能够对应形成导光板上的微结构。其中,以激光加工法在模具上所形成的结构较为粗糙且不规则,在射出成型时较难使所形成的导光板上的微结构都符合预期。此外,蚀刻法在模具上所形成的结构较为平缓圆滑,因此可使射出成型较为容易。而在画面表现上,两种加工方法所形成的微结构接近似于圆对称的弧面,故两者的画面表现接近。日本专利公开第2004050685号揭露一种具有部分直线部的半椭圆或半圆形剖面的凸点的导光板。中国台湾专利第M321111号揭露一种具有可为圆弧状的微结构且可调整其上视投影面的形状的导光板。日本专利第3338800号揭露一种具有椭圆形状的网点的反射片和扩散片。中国台湾专利公开第201213970号揭露一种具有剖面形状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椭圆形、三角形及波浪形的导光板微结构的背光模块。导光板上的微结构若使用棱镜结构,可具有较高的出光辉度,但是出光的视角较小且较难射出成型。若使用圆点结构,出光的视角较大且较易射出成型,但是出光的辉度较小。因此需要一种导光板的微结构可同时达成较高的出光辉度,较大的视角与较易射出成型的多种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其能提供良好的正向辉度。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此导光板有助于提升将光导引至一方向的效率,且易于制造。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导光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一入光面以及多个光学微结构。入光面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这些光学微结构配置于第二表面上,每一光学微结构包括一第一曲面、一第二曲面以及一连接面。连接面连接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其中第一曲面、连接面及第二曲面沿着一排列方向依序排列。连接面被垂直于入光面且垂直于第一表面的一第一参考平面所截的截线为一曲线,且连接面被平行于入光面且垂直于第一表面的一第二参考平面所截的截线为一直线。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被第一参考平面所截的截线为一曲线,且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被第二参考平面所截的截线也为一曲线。光学微结构符合0.09 = H/L = 0.165,其中H为光学微结构在垂直于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且L为光学微结构在平行于第二表面且垂直于排列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在每一光学微结构中,第一曲面、连接面及第二曲面沿着平行于入光面的方向排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2微米g H g 10微米。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每一光学微结构符合0.2 ^ W1/W2 ^ 0.4,其中Wl为连接面在平行于第二表面且平行于入光面的方向上的宽度,且W2为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在平行于第二表面且平行于入光面的方向上的宽度的总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每一光学微结构中,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互为镜像对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每一光学微结构中,第一曲面相对于第二参考平面为镜像对称,且第二曲面相对于第二参考平面为镜像对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曲面为球面的一部分,第二曲面为球面的一部分,且连接面为圆柱面的一部分。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曲面为非球面曲面,且第二曲面为非球面曲面。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源模块,包括上述导光板以及一发光单兀。发光单元配置于入光面旁,且用以发出一光束,其中光束经由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光源模块还包括一反射片,配置于第二表面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实现下列优点或功效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与导光板中,由于第二表面上的光学微结构具有连接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的连接面,其可将较多比例的光束导向第一表面的一方向附近。如此一来,可使光源模块提供此方向上较大的辉度。另外,厚宽比H/L落在0.09至0.165之间的光学微结构,其形状有助于提高射出成型的制程品质,降低射出成型的制程难度。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光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1B是图1A实施例的光学微结构于x-z平面上的剖面示意图。图1C是图1A实施例的光学微结构于y_z平面上的剖面示意图。图1D为图1A的光学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E为本实施例的光学微结构平行于x_y平面的截面的上视图。图1F为图1E的光学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A实施例中的导光板与已知导光板(其光学微结构不包含连接面)于y方向视角的辉度分布模拟图。图3是图1A实施例中的导光板与已知导光板(其光学微结构不包含连接面)皆搭配光学膜片的y方向视角辉度分布模拟图。图4为已知的导光板配置光学膜片后于不同厚宽比时所对应的不同辉度的模拟数据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1B是图1A实施例选择性加了光学膜片后的光源模块的光学微结构于平行于x-z平面的截面上的剖面示意图,图1C是图1A实施例选择性加了光学膜片后的光源模块的光学微结构于平行于y-ζ平面的截面上的剖面不意图。。请参照图1A,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块100包括一导光板120以及一发光单兀130。导光板120包括一第一表面122、一相对于第一表面122的第二表面124、一入光面126以及多个光学微结构128。入光面126连接第一表面122与第二表面124。多个光学微结构128配置于第二表面124上。发光单兀130配置于入光面126旁,且用以发出一光束I,其中光束I经由入光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0/CN104698526.html" title="导光板与光源模块原文来自X技术">导光板与光源模块</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一入光面以及多个光学微结构,所述第二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入光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多个光学微结构配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每一所述光学微结构包括:一第一曲面;一第二曲面;以及一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曲面,其中所述第一曲面、所述连接面及所述第二曲面沿着一排列方向依序排列,所述连接面被垂直于所述入光面且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第一参考平面所截的截线为一曲线,且所述连接面被平行于所述入光面且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第二参考平面所截的截线为一直线,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曲面被所述第一参考平面所截的截线为一曲线,且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曲面被所述第二参考平面所截的截线也为一曲线,其中所述光学微结构符合0.09≦H/L≦0.165,其中H为所述光学微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且L为所述光学微结构在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且垂直于所述排列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昭宇陈尚纬翁兆泓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