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1686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6 17:31
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一板体与形成于该板体上的多个微结构,该板体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及邻接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的至少一侧面,该入光面垂直该出光面,至少一光源适于配置于该入光面旁,以使该光源产生的光线经由该入光面射入该板体并经由该出光面射出该板体,该些微结构分布于该入光面与该侧面,其中位于该入光面的该些微结构分别呈凸面结构,位于该侧面的该些微结构分别呈凹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提高光线在导光板内的传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导光板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装置是由液晶面板与背光模块所构成。液晶面板藉由液晶分子的转动与偏光板的作用,来改变光线在不同像素区域的通过量,而在不同像素区域造成明暗差异,以达到显示影像的目的。由于液晶本身并不具备发光特性,所以需依赖背光模块提供面光源。随着大尺寸、薄型化的发展趋势,目前的背光模块大多采用侧面入光式背光模块。侧面入光式背光模块可搭配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板,具有厚度较薄的优势。为了使导光板的入光侧能与光源(即前述发光二极管)相对应,以使光源所产生的光线在进入导光板后能获得较佳的利用率,同时并避免在导光板上产生因光线不均所造成明暗交替而形成的光斑(hot spot),相关人员需对导光板的结构予以进一步地优化。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导光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其藉由微结构而有效解决侧边漏光情形。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导光板具有一板体与形成于该板体上的多个微结构,该板体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及邻接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的至少一侧面,该入光面垂直该出光面,至少一光源适于配置于该入光面旁,以使该光源产生的光线经由该入光面射入该板体并经由该出光面射出该板体,该些微结构分布于该入光面与该侧面,其中位于该入光面的该些微结构分别呈凸面结构,位于该侧面的该些微结构分别呈凹面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位于入光面的微结构分别是圆柱面的至少局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位于侧面的微结构分别是圆柱面的至少局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位于侧面的微结构分别是椭球面的至少局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位于侧面的微结构分别是球面的至少局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位于侧面的微结构从入光面处朝其对面处呈等距排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位于侧面的微结构从入光面处朝其对面处排列,且微结构的排列间距随其排列方向而递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位于侧面的微结构的排列间距随其排列方向而呈等差级数递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位于侧面的微结构的排列间距随其排列方向而呈等比级数递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位于侧面的微结构从入光面处朝其对面处排列,且各微结构沿一轴向的尺寸随着排列方向而递减,其中该轴向是出光面的法线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位于侧面的微结构从入光面处朝其对面处排列,且微结构的分布密度随其排列方向而递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位于侧面的微结构区分为多个第一微结构与多个第二微结构。这些第一微结构与第二微结构彼此交错排列,且各第一微结构沿一轴向的尺寸相异于各第二微结构沿该轴向的尺寸,其中该轴向是出光面的法线方向。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导光板藉由其分布在入光面与其侧面的微结构,除能对应位于入光面旁的光源而使其入射至板体内的光线得以均匀化之外,更使光线在导光板的传送过程中能有效避免光线从非出光面射出导光板而产生漏光情形,因此能有效提高光线在导光板内的传送效率。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示意图。图2绘示图1的微结构B的投影视图。图3与图4分别是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的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图1的导光板的侧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导光板及微结构的配置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导光板与微结构的配置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导光板与微结构的配置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导光板与微结构的配置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00是由板体110与形成在板体110上的多个微结构120A、120B所组成。在此同时提供直角坐标系以便于描述导光板100的相关特征。板体110座落于X-Z平面,其厚度是沿Y轴延伸,板体110具有入光面E1、出光面E2、侧面E3、E4与E5以及底面E6,其中入光面E1垂直于出光面E2,侧面E5相对于入光面E1,底面E6相对于出光面E2,出光面E2与底面E6均以Y轴为其法线,入光面E1与侧面E5(入光面E1的相对侧)均以X轴为其法线。光源200,例如是多个发光二极管,配置于入光面E1旁,光源200所产生的光线经由入光面E1而入射至板体110内,并经由出光面E2射出板体110。微结构120A形成于入光面E1,微结构120B形成于侧面E3与E4,其中位于入光面E1的微结构120A是呈凸面结构,位于侧面E3、E4的微结构120B是呈凹面结构。一般而言,为了使导光板100从出光面E2产生亮度均匀的光,因此需针对光源200的特性而予以对应形成在板体110上的微结构120A、120B。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于入光面E1的微结构120A分别是呈圆柱面的至少局部。在此,本实施例在图1中以半圆柱为代表,但不以此为限,以让从光源200产生的光线均能有效地经由入光面E1而汇聚进入板体110,并避免因光源200配置状态的差异而导致亮、暗交替的光斑情形。再者,如前所述,当形成均匀的出光后,尚须对应其所产生侧边漏光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藉由在入光面E1形成半圆柱的微结构120A,因而能避免光斑的问题,但对应地在侧面E3、E4会产生线型漏光的情形。据此,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00尚在板体110的侧面E3、E4形成有微结构120B。在此需说明的是,侧面E3、E4为板体110的对称两表面,分布其上的微结构120B亦彼此相同。因此,后续描述中将以侧面E3及位于其上的微结构120B作为代表进行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侧面E3的微结构120B分别呈凹面且是椭球面的至少局部。图2绘示图1的微结构的投影视图,其中左侧是微结构120B在X-Y平面上的投影,右侧是微结构120B在Y-Z平面上的投影。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在此以微结构120B沿X轴的尺寸为a,沿Y轴的尺寸为b,而沿Z轴的尺寸(即微结构120B内凹的深度)为c。为让微结构120B达到上述避免侧面漏光,则所述尺寸需符合:b<t,a≦b,c≦t/2的条件,其中t为板体110(沿Y轴)的尺寸。图3与图4分别是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的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请参考图3与图4,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图3实施例的微结构320B呈凹面(沿负Z轴方向凹陷)且是圆柱面的至少局部,在此以半圆柱面作为代表(即此时尺寸a=2c)。图4实施例的微结构420B是呈凹面(沿负Z轴方向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导光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具有一板体与形成于该板体上的多个微结构,该板体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及邻接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的至少一侧面,该入光面垂直该出光面,至少一光源适于配置于该入光面旁,以使该光源产生的光线经由该入光面射入该板体并经由该出光面射出该板体,该些微结构分布于该入光面与该侧面,其中位于该入光面的该些微结构分别呈凸面结构,位于该侧面的该些微结构分别呈凹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具有一板体与形成于该板体上的多个微结构,该板体具有一入光面、
一出光面及邻接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的至少一侧面,该入光面垂直该出光面,至少一光源
适于配置于该入光面旁,以使该光源产生的光线经由该入光面射入该板体并经由该出光面
射出该板体,该些微结构分布于该入光面与该侧面,其中位于该入光面的该些微结构分别
呈凸面结构,位于该侧面的该些微结构分别呈凹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位于该入光面的该些微结构分别是圆柱面的至
少局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中位于该侧面的该些微结构分别是圆柱面的至少
局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中位于该侧面的该些微结构分别是椭球面的至少
局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中位于该侧面的该些微结构分别是球面的至少局
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中位于该侧面的该些微结构从该入光面处朝其对
面处呈等距排列。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中位于该侧面的该些微结构从该入光面处朝其对
面处呈等距排列。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中位于该侧面的该些微结构从该入光面处朝其对
面处呈等距排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位于该侧面的该些微结构从该入光面处朝其对
面处排列,且该些微结构的排列间距随其排列方向而递增。
10.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妍菲廉涛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纬视晶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