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连杆及稳定连杆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7876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稳定连杆(11)具备金属制的支承杆(12)和设置于支承杆(12)的两端的球窝接头(13)。球窝接头(13)具备一端紧固于悬架装置(15)/稳定器(17)并在另一端具有球部(21b)的球头螺栓(21)、和将球头螺栓(21)的球部(21b)支承为转动自如的壳体(23)。支承杆(12)具备呈大致直线形延伸的主体部(12a)和设置于主体部(12a)的两端的大致环形的加强部(12b)。支承杆(12)的加强部(12b)以包围球部(21b)的方式埋入于壳体(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稳定连杆及稳定连杆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车辆所具备的悬架装置与稳定器之间连结的稳定连杆及稳定连杆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车辆中,具备吸收并减轻从路面经由车轮传递到车体的冲击、振动的悬架装置、和用于提高车体的侧倾钢度的稳定器。为了将悬架装置与稳定器之间连结,在车辆中使用被称为稳定连杆的棒状的部件。稳定连杆例如像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构成为具备支承杆和设置于支承杆的两端的球窝接头。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稳定连杆由具有球部的球头螺栓和设置于支承杆的两端并将球头螺栓的球部收纳为转动自如的壳体构成。在壳体的内侧以夹设在壳体的内壁与球头螺栓的球部之间的方式设置有树脂制的球座。被收纳于壳体的球部的外周面一边与球座的内周面接触一边滑动,从而构成为球头螺栓倾倒自如。像这样,通过稳定连杆所具备的球窝接头,而将悬架装置与稳定器之间顺畅地连结。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84057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稳定连杆中,支承杆使用钢铁等金属制中空管而构成。在构成支承杆的中空管的两端,为了防止水等向该中空管内的进入,设置有通过冲压加工塑性变形为平板状的密封部。支承杆的两端部被嵌件成型于树脂制的壳体。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稳定连杆中,支承杆的两端部并未以包围球部的周围的方式延伸突出。因此,支承杆无法对球部的周围进行加强。简而言之,在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稳定连杆中,树脂制的壳体主要维持球部周边的拉伸破坏强度。因此,以提高截面刚度为目的而使壳体的外径尺寸变大。其结果为,在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稳定连杆中,在将稳定连杆的尺寸小型化的方面还存在改良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兼顾球部周边的拉伸破坏强度的确保与外形尺寸的小型化的稳定连杆、以及稳定连杆的制造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1)所涉及的稳定连杆设置于具备悬架装置及稳定器的车辆,并用于将上述悬架装置与上述稳定器连结,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上述稳定连杆具备:金属制的支承杆;和球窝接头,其设置于该支承杆的两端,上述球窝接头具备:球头螺栓,其一端紧固于构造体并在另一端具有球部;和树脂制的壳体,其将该球头螺栓的上述球部支承为转动自如,上述支承杆具备:主体部,其呈大致直线形延伸;和大致环形的加强部,其设置于该主体部的两端,上述支承杆的上述加强部以包围上述球部的方式埋入于上述壳体。在本专利技术(1)所涉及的稳定连杆中,由于设置于支承杆的两端的大致环形的加强部以包围球部的方式埋入于树脂制的壳体,因此加强部能够起到壳体的芯骨的作用并对球部的周围进行加强。根据本专利技术(1)所涉及的稳定连杆,能够得到可以兼顾球部周边的拉伸破坏强度的确保与外形尺寸的小型化的稳定连杆。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2)所涉及的稳定连杆而言,根据(1)所述的稳定连杆,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杆的上述主体部连绵地具有近似U字形状的横截面。根据本专利技术(2)所涉及的稳定连杆,由于支承杆的主体部连绵地具有近似U字形状的横截面,因此能够确保支承杆中的主体部的强度。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3)所涉及的稳定连杆而言,根据(2)所述的稳定连杆,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中的近似U字形状弯曲的外壁部以沿着该主体部的外切圆的圆弧的方式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3)所涉及的稳定连杆,由于主体部中的近似U字形状弯曲的外壁部以沿着主体部的外切圆的圆弧的方式设置,因此即使在支承杆产生绕主体部的轴旋转的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事先避免存在于支承杆的周围的部件与主体部的相互干涉。另外,本专利技术(4)所涉及的稳定连杆是(1)所述的稳定连杆,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杆的上述加强部连绵地具有近似L字形状的横截面。根据本专利技术(4)所涉及的稳定连杆,由于支承杆的加强部连绵地具有近似L字形状的横截面,因此能够确保支承杆中的加强部的强度。另外,本专利技术(5)所涉及的稳定连杆的制造方法是(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稳定连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杆经过如下工序而形成:通过对与该支承杆的外形尺寸相比大相当于折返余量的量的工件进行冲压成型,由此形成成为上述主体部及上述加强部的部分的工序;和在该工序之后,对成为该加强部的部分实施开设孔的冲孔加工的工序,其中该孔具有可收纳上述球头螺栓的上述球部的内径。在本专利技术(5)所涉及的稳定连杆的制造方法中,支承杆通过对与支承杆的外形尺寸相比大相当于折返余量的量的工件进行冲压成型,并通过在形成成为主体部及加强部的部分之后,对成为加强部的部分实施开设具有可收纳球头螺栓的球部的内径的孔的冲孔加工而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5)所涉及的稳定连杆的制造方法,支承杆由于通过实施冲压成型及冲孔加工而形成,因此能够通过比较简单的工序得到可以兼顾球部周边的拉伸破坏强度的确保与外形尺寸的小型化的稳定连杆。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可以兼顾球部周边的拉伸破坏强度的确保与外形尺寸的小型化的稳定连杆。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稳定连杆向车辆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稳定连杆中的球窝接头周边的纵剖视图。图3是将在球头螺栓的球部安装有球座的状态与壳体、球座、以及支承杆的横截面一起表示的放大图。图4A是从上方观察支承杆的俯视图。图4B是从侧方观察支承杆的侧视图。图4C是沿着图4B所示的支承杆的IVC-IVC线的向视端面图。图4D是沿着图4B所示的支承杆的IVD-IVD线的向视端面图。图4E是沿着图4B所示的支承杆的IVE-IVE线的向视端面图。图5A是表示支承杆的制造工序中的、从工件切取支承杆的一次半成品的工序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被从工件切取出的支承杆的一次半成品的立体图。图5C是表示通过对支承杆的一次半成品实施冲压加工而得到的二次半成品的立体图。图5D是表示通过对支承杆的二次半成品实施冲孔加工而得到的最终产品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稳定连杆详细地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稳定连杆11的结构>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稳定连杆11的结构,以安装于车辆(未图示)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稳定连杆11向车辆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稳定连杆11中的球窝接头13周边的纵剖视图。图3是将在球头螺栓21的球部21b安装有球座25的状态与壳体23、球座25、以及支承杆12的纵截面一起表示的放大图。如图1所示,在车辆的车体(未图示)经由悬架装置15安装有车轮W。为了吸收并减轻从路面经由车轮W向车体传递的冲击、振动,悬架装置15具有螺旋弹簧15a和减震器15b。如图1所示,左右的悬架装置15之间经由由大致“コ”字形状的弹簧钢棒等构成的稳定器17而连结。为了提高车体的侧倾钢度(相对于扭曲变形的阻力)来抑制车辆的横摆,稳定器17具有在左右的车轮W间延伸的扭杆17a、和从扭杆17a的两端部弯曲地延伸的一对臂部17b。悬架装置15和稳定器17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构造体”。稳定器17与支承车轮W的减震器15b经由稳定连杆11而连结。该连结在左右的车轮W侧相同。如图1所示,稳定连杆11例如构成为在由钢铁等金属构成的大致直线形的支承杆12的两端分别设置球窝接头13。如图2所示,支承杆12构成为具备:呈大致直线形延伸的主体部12a;和分别在主体部12a的两端设置的大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连杆,其设置于具备悬架装置及稳定器的车辆,并用于将所述悬架装置与所述稳定器连结,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连杆具备:金属制的支承杆;和球窝接头,其设置于该支承杆的两端,所述球窝接头具备:球头螺栓,其一端紧固于构造体并在另一端具有球部;和树脂制的壳体,其将该球头螺栓的所述球部支承为转动自如,所述支承杆具备:主体部,其呈大致直线形延伸;和大致环形的加强部,其设置于该主体部的两端,所述支承杆的所述加强部以包围所述球部的方式埋入于所述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25 JP 2016-1646471.一种稳定连杆,其设置于具备悬架装置及稳定器的车辆,并用于将所述悬架装置与所述稳定器连结,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连杆具备:金属制的支承杆;和球窝接头,其设置于该支承杆的两端,所述球窝接头具备:球头螺栓,其一端紧固于构造体并在另一端具有球部;和树脂制的壳体,其将该球头螺栓的所述球部支承为转动自如,所述支承杆具备:主体部,其呈大致直线形延伸;和大致环形的加强部,其设置于该主体部的两端,所述支承杆的所述加强部以包围所述球部的方式埋入于所述壳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杆的所述主体部呈大致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田茂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