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缓冲件、活塞、压力缓冲装置和防侧倾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63123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6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防侧倾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压力缓冲件、活塞、压力缓冲装置和防侧倾系统。压力缓冲件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本体,本体上形成有连通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第一流路中设置有位于第一端的第一腔室,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第一弹簧阀,第一弹簧阀能够切断第一流路并能够在从第一端流入的流体的压力达到自身的预设开启压力值时运动以接通第一流路;第二流路中设置有位于第二端的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第二弹簧阀,第二弹簧阀能够切断第二流路并能够在从第二端流入的流体的压力达到自身的预设开启压力值时运动以接通第二流路,以在有效可靠防止车辆侧倾的同时,使得结构简单,生产和维修成本较低。

Pressure buffer, piston, pressure buffer device and anti roll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ehicle roll prevention, which provides a pressure buffer, a piston, a pressure buffer device and an anti roll system. The pressure of the buffer member includes a first end and a second end of the first flow path connecting body, a first end and a second end and a second flow path is formed on the body, a first chamber at a first en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low path, the first spring valv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first chamber, the first spring valve can cut off the first flow path and to reach their preset pressure value to open through the first flow path in fluid flows from the first end of the pressure; the second flow path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chamber is located in the end of second, the second chamber is equipped with a second valve spring valve spring, second can cut off a second flow path and can reach their preset opening pressure the value of sports to connect the second flow path in fluid flows from the second end of the pressure, to prevent the vehicle roll at the same time is effective and reliable, so it has a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of production and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缓冲件、活塞、压力缓冲装置和防侧倾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辆防侧倾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缓冲侧倾压力的压力缓冲件、一种具有这种压力缓冲件的活塞、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和一种设置有这种压力缓冲装置的防侧倾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车辆的普及,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同时,汽车的运动性能及安全性能也成为人们的主要关注焦点。同时,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和道路交通设施的改善,车辆的行驶速度不断提高,但这也产生了大量的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汽车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车辆在道路行驶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状况,其中较为严重的是车辆侧翻。例如,在较高速度下操纵车辆进行转弯或闪避障碍物时,由于行驶惯性,车辆侧倾较大,容易发生侧翻;另外,在雨雪湿滑路面驾驶或是车辆爆胎时,驾驶员不能准确控制车辆行驶姿态,车辆容易失控而侧翻。对此,现有技术中通过可变阻尼减震器或者空气悬架系统来抑制车辆侧倾。但是,目前的这种防侧倾技术都需要借助电子传感器来采集信号和ECU控制单元来控制阻尼力或弹簧刚度。另外,电子传感器和ECU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有一定的要求,从而在底盘布置过程中需要反复设计以满足布置间隙和使用条件的要求;此外,电子元件的稳定性由于使用寿命或者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较低,并且生产成本和维修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压力缓冲件,以在有效并可靠缓冲压力例如有效可靠防止车辆侧倾的同时,使得结构简单,生产和维修成本较低。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压力缓冲件,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本体,所述本体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其中,所述第一流路中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第一弹簧阀,所述第一弹簧阀能够切断所述第一流路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端流入的流体的压力达到自身的预设开启压力值时运动以接通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中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第二弹簧阀,所述第二弹簧阀能够切断所述第二流路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二端流入的流体的压力达到自身的预设开启压力值时运动以接通所述第二流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压力缓冲件中,由于第一弹簧阀和第二弹簧阀分别能够在自身承受的压力达到自身的预设开启压力值时运动,才能够接通各自对应的流路,这样,在实际使用中,例如当车辆向任一侧侧倾时,例如,向左侧倾时,连接在车身和车轮架之间的第二减震缸内的液压油将从本体的第二端流入第二流路并作用在第二弹簧阀上,在达到预设开启压力值前,第二弹簧阀将缓冲吸收一部分油压力能量,以减缓第二减震缸的下压趋势,随着油路压力达到预设开启压力,第二弹簧阀将接通第二油路,此时,需要压力来保持第二弹簧阀的开启状态,从而油压力和第二弹簧阀的回位力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这将进一步减缓第二减震缸的下压趋势,从而能够有效可靠地防止车辆侧倾。同理,当车辆向右侧侧倾时,连接在车身和车轮架之间的第一减震缸内的液压油将从本体的第一端流入第一流路并作用在第一弹簧阀上,此时,第一弹簧阀的原理和第二弹簧阀相同,也能够减缓第一减震缸的下压趋势,从而能够有效可靠地防止车辆侧倾。此外,例如在颠簸路面,第一弹簧阀和第二弹簧阀将同时受到各自油路的压力,并在达到预设开启压力值时运动而接通各自的流路并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为止,这将减缓第一减震缸和第二减震缸的下压趋势。因此,不论是单侧压缩,还是双侧同时压缩,该压力缓冲件都能够缓冲吸收压力能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阀在运动预设距离后才接通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弹簧阀在运动预设距离后才接通所述第二流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路的位于所述第一弹簧阀下游的流路段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能够切断所述第一流路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端流入的流体的压力与另一侧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达到自身的预设开启压力值时开启以接通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的位于所述第二弹簧阀下游的流路段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能够切断所述第二流路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二端流入的流体的压力与另一侧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达到自身的预设开启压力值时开启以接通所述第二流路。更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内形成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密封滑动地设置有塞板,所述塞板将所述中空腔分隔为第一压缩介质腔和第一流体腔,其中,所述第一流路的位于所述第一弹簧阀和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的流路段与所述第一流体腔连通;所述第二流路的位于所述第二弹簧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的流路段与所述第一流体腔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各自的预设开启压力值等于或大于所述塞板两侧面承受的压力达到平衡时的压力值。更进一步地,所述压力缓冲件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一:所述中空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方式二:所述第一弹簧阀和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的流路段与所述第二弹簧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的流路段为同一流路段;方式三:所述本体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用于同时形成所述第一弹簧阀和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的流路段与所述第二弹簧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的流路段;方式四: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的两端分别共用同一流路开口;方式五:所述第一压缩介质腔内的压缩介质为预设压力值的氮气。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活塞,包括相连接的塞体和杆体,所述杆体包括具有敞开口的中空杆壳,所述中空杆壳内固定设置有以上任一所述的压力缓冲件,其中,所述中空杆壳的壳壁上形成有在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处与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连通的第一通孔。这样,如上所述的,这种活塞在实际使用中,不论是车辆单侧压缩对应的减震缸,还是双侧同时压缩第一减震缸和第二减震缸,都将能够显著地缓冲吸收压力能量,从而减缓第一减震缸和第二减震缸的下压趋势,以能够有效可靠地防止车辆侧倾。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第一端端面和所述中空杆壳的底端面之间,或者和所述塞体之间形成有第一缓冲腔;所述敞开口上封盖有端盖,所述端盖和所述本体的第二端端面之间形成第二缓冲腔;其中,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在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腔连通;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在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缓冲腔与所述端盖上的第二通孔连通。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包括壳体和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活塞,其中所述壳体的内腔内设置有将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的阻挡部,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通过所述阻挡部上的通道连通;所述活塞的塞体滑动地位于所述第一腔内以将所述第一腔分隔为第二压缩介质腔和具有第一流体口的第三流体腔,所述活塞的杆体密封穿过所述通道并伸入到所述第二腔并在所述第二腔内形成具有第二流体口的第二流体腔。这样,由于阻挡部的存在,以及杆体密封穿过通道,并且杆体和塞体能够在壳体的内腔内沿着杆体的轴向方向滑动,这样,实际使用中(第二压缩介质腔内填充有压缩介质),在初始静止状态,第二流体腔内的流体对杆体端面的压力和第三流体腔内的流体对塞体端面的压力之和等于第二压缩介质腔内的压缩介质作用与塞体的压力。而当车辆向任一侧侧倾时,例如,向左侧倾时,连接在车身和车轮架之间的第二减震缸内液压油将流入到第二流体腔内,使得第二流体腔内的压力增大,该压力作用于杆体的端面并推动杆体朝向第二压缩介质腔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压力缓冲件、活塞、压力缓冲装置和防侧倾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缓冲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本体(14),所述本体(14)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流路(15)和第二流路(16),其中,所述第一流路(15)中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腔室(17),所述第一腔室(17)内设置有第一弹簧阀(18),所述第一弹簧阀(18)能够切断所述第一流路(15)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端流入的流体的压力达到自身的预设开启压力值时运动以接通所述第一流路(15);所述第二流路(16)中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腔室(19),所述第二腔室(19)内设置有第二弹簧阀(20),所述第二弹簧阀(20)能够切断所述第二流路(16)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二端流入的流体的压力达到自身的预设开启压力值时运动以接通所述第二流路(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缓冲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本体(14),所述本体(14)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流路(15)和第二流路(16),其中,所述第一流路(15)中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腔室(17),所述第一腔室(17)内设置有第一弹簧阀(18),所述第一弹簧阀(18)能够切断所述第一流路(15)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端流入的流体的压力达到自身的预设开启压力值时运动以接通所述第一流路(15);所述第二流路(16)中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腔室(19),所述第二腔室(19)内设置有第二弹簧阀(20),所述第二弹簧阀(20)能够切断所述第二流路(16)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二端流入的流体的压力达到自身的预设开启压力值时运动以接通所述第二流路(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缓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阀(18)在运动预设距离后才接通所述第一流路(15);所述第二弹簧阀(20)在运动预设距离后才接通所述第二流路(1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缓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15)的位于所述第一弹簧阀(18)下游的流路段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1),所述第一单向阀(21)能够切断所述第一流路(15)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端流入的流体的压力与另一侧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达到自身的预设开启压力值时开启以接通所述第一流路(15);所述第二流路(16)的位于所述第二弹簧阀(20)下游的流路段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2),所述第二单向阀(22)能够切断所述第二流路(16)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二端流入的流体的压力与另一侧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达到自身的预设开启压力值时开启以接通所述第二流路(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缓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4)内形成有中空腔(23),所述中空腔(23)内密封滑动地设置有塞板(24),所述塞板(24)将所述中空腔(23)分隔为第一压缩介质腔(25)和第一流体腔(26),其中,所述第一流路(15)的位于所述第一弹簧阀(18)和所述第一单向阀(21)之间的流路段与所述第一流体腔(26)连通;所述第二流路(16)的位于所述第二弹簧阀(20)和所述第二单向阀(22)之间的流路段与所述第一流体腔(26)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21)和所述第二单向阀(22)各自的预设开启压力值等于或大于所述塞板(24)两侧面承受的压力达到平衡时的压力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缓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缓冲件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一:所述中空腔(23)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7)和所述第二腔室(19)之间;方式二:所述第一弹簧阀(18)和所述第一单向阀(21)之间的流路段与所述第二弹簧阀(20)和所述第二单向阀(22)之间的流路段为同一流路段;方式三:所述本体(14)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环形凹槽(38),所述环形凹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硕秦可新石立霞訾玉齐孙喜冬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