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壳体以及卧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06595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壳体以及卧式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包裹内壳体的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均为筒状结构,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具有一用于存储润滑油的空腔。所述卧式压缩机包括上述压缩机壳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内、外两层壳体,将压缩机壳体内的油池隔开,从而可以避免油池中的润滑油受工作机构的影响,导致随排气管排出压缩机,这样确保了润滑油量,提升了卧式压缩机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壳体以及卧式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壳体以及卧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目前,压缩机根据其安装方式分为卧式压缩机和立式压缩机。由于卧式压缩机具有重心低、震动小等优点,因而被广泛使用在冰箱、空调等应用系统中。申请号为CN201420353429.4的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卧式压缩机,其包括壳体,分别与壳体两端相连的上盖和下盖,所述壳体包括相连的第一段壳体和第二段壳体,第一段壳体与上盖相连,第二段壳体与下盖相连,且第一段壳体的内径小于第二段壳体的内径。润滑油均匀分配于壳体、上盖和下盖内,润滑油循环主要依靠上法兰消音器隔板分隔泵体左右端,压缩机工作时形成压差,使润滑油自上法兰与壳体的缝隙流向泵体的下端,供上油组件的吸油管吸油,转子所带的风扇转动产生曲轴头部的负压,上油组件在压力作用下向上吸油,形成润滑油循环。然而,由于现有的卧式压缩机底部的油面较接近排气管,使得一些润滑油的泡沫以及油滴容易随着冷媒气体排出压缩机,导致压缩机的油面下降,影响压缩机的可靠性;而且,带出的油滴集聚在制冷系统中,影响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制冷系统的能效降低。但是,若变更排气管的位置,势必会导致电机过热损毁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壳体以及卧式压缩机,以避免现有卧式压缩机油池中的润滑油随冷媒气体排出压缩机的问题,确保卧式压缩机工作的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包裹所述内壳体的外壳体,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一用于存储润滑油的空腔。优选的,在所述的压缩机壳体中,所述外壳体为筒状结构。优选的,在所述的压缩机壳体中,所述内壳体为筒状结构,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偏心布置或者两者同心布置,并且所述内壳体的筒状外表面与所述外壳体的筒状内表面形成所述空腔。优选的,在所述的压缩机壳体中,所述内壳体为具有切面筒状结构,所述内壳体的一部分外表面与所述外壳体的一部分内表面密封连接,并且所述内壳体的切面外表面与所述外壳体的另一部分内表面形成所述空腔。优选的,在所述的压缩机壳体中,所述内壳体的切面为一平面。优选的,在所述的压缩机壳体中,所述内壳体的切面与所述外壳体的轴线之间具有一夹角。优选的,在所述的压缩机壳体中,所述内壳体的两端均为敞口结构。优选的,在所述的压缩机壳体中,所述内壳体的两端与所述外壳体的两端平齐。优选的,在所述的压缩机壳体中,所述压缩机壳体还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下盖与所述外壳体的一端相连,所述上盖与所述外壳体的另一端相连。优选的,在所述的压缩机壳体中,所述压缩机壳体还包括一插片,所述插片沿所述压缩机壳体的轴向设置,且其一端连接所述内壳体的一端,另一端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基于上述压缩机壳体,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压缩机,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壳体。优选的,在所述的卧式压缩机中,还包括电机、压缩单元和吸油管,所述压缩单元通过所述电机上的曲轴与所述电机密封连接;所述压缩单元中设置有润滑油路通道,所述曲轴上开设有轴向的通孔以及与所述通孔连通的径向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润滑油路通道连通,所述吸油管一端容置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吸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润滑油路通道相连。优选的,在所述的卧式压缩机中,所述压缩单元包括主轴承、气缸和副轴承,所述主轴承和副轴承分别设置于所述气缸的两端,所述曲轴依次穿过所述副轴承和气缸伸入至所述主轴承中,所述润滑油路通道设置于所述主轴承中。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内、外两层壳体,将压缩机壳体内的油池隔开,从而可以避免油池中的润滑油受工作机构的影响,导致随排气管排出压缩机的问题,这样确保了润滑油量,提升了卧式压缩机的可靠性;而且,本专利技术通过内壳体的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体的一部分内表面密封连接,同时内壳体的另一部分外表面与外壳体的另一部分内表面之间形成所述空腔,所述空腔位于卧式压缩机的底部,由此彻底隔开了卧式压缩机底部的油池空间,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包含压缩机壳体的卧式压缩机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缩机壳体的端面图。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卧式压缩机;11-压缩机壳体;111-内壳体;112-外壳体;113-空腔;114-上盖;115-下盖;116-插片;12-排气管;13-吸油管;14-电机;141-曲轴;15-压缩单元;151-主轴承;152-气缸;153-副轴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想在于,将卧式压缩机壳体内的油池与压缩机壳体内的工作腔彻底隔开,以避免工作腔中的工作机构对油池中的润滑油产生影响,例如压缩单元以及电机搅动的影响,如此,可以最大程度地解决出油偏高问题。以下结合附图1和图2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压缩机壳体以及卧式压缩机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包含该压缩机壳体的卧式压缩机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缩机壳体的端面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压缩机壳体11包括内壳体111和包裹内壳体111的外壳体112,所述内壳体111与外壳体112之间形成一用于存储润滑油的空腔113。所述润滑油包括冷冻机油。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内、外两层壳体,将压缩机壳体11内的油池与工作腔隔开,从而可以避免油池中的润滑油受工作腔中的工作机构的影响,导致随排气管12排出压缩机的问题,这样确保了润滑油量,提升了卧式压缩机10的可靠性。在此,所述工作机构包括电机和压缩单元,其中,若不将油池和工作机构隔离开,则所述电机和压缩单元工作时可对润滑油产生搅动影响,导致润滑油被打散而排出压缩机。如图2所示,所述内壳体111为具有切面的筒状结构,所述内壳体111的一部分筒状外表面与外壳体112的一部分筒状内表面贴合,优选密封连接,例如焊接或粘接,同时所述内壳体111的切面外表面与外壳体112的另一部分筒状内表面形成弓形的空腔113,所述弓形的空腔113位于卧式压缩机的底部,由此彻底隔开了卧式压缩机底部的油池空间,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111的切面外表面为一平面,由此提供较大的储油空间。更优选所述切面与外壳体112的轴线之间具有一夹角,以便于压缩机运转时,排气带出的油滴能够顺利返回空腔113。在此,所述夹角优选为5°~15°。具体地说,当所述卧式压缩机10水平安装时,所述外壳体112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所述内壳体111的切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所述夹角。可选所述内壳体111的另一部分外表面自卧式压缩机10的尾端至头端逐步倾斜。此处,所述头端为靠近排气管12的一端,对应尾端为远离排气管12的一端。当然,本专利技术的空腔113的形状包括但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形状,不应以此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并且,所述空腔113的形状以及大小,可以根据实际卧式压缩机10的机型的需求进行变动,具体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只要便于润滑油流动顺畅即可。例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未图示),所述内壳体111和外壳体112均为一直圆筒状结构,且两者偏心布置或者两者同心布置,并且所述内壳体111的筒状外表面与所述外壳体112的筒状内表面形成月牙形的空腔113。进一步的,所述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压缩机壳体以及卧式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体和包裹所述内壳体的外壳体,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一用于存储润滑油的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体和包裹所述内壳体的外壳体,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一用于存储润滑油的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为筒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为筒状结构,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偏心布置或者两者同心布置,并且所述内壳体的筒状外表面与所述外壳体的筒状内表面形成所述空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为具有切面筒状结构,所述内壳体的一部分外表面与所述外壳体的一部分内表面密封连接,并且所述内壳体的切面外表面与所述外壳体的另一部分内表面形成所述空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的切面为一平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的切面与所述外壳体的轴线之间具有一夹角。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的两端均为敞口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的两端与所述外壳体的两端平齐。9.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兆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