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上支撑总成、制造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5071119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17:46
一种减震器上支撑总成,包括支架、衬套组件以及端盖。所述支架设有筒状部以及底壁,所述筒状部设有腔体,所述底壁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通孔。所述衬套组件包括弹性部、套筒部以及支座,所述减震器上支撑总成还包括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套筒部中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阻尼角大于所述弹性部的阻尼角。所述缓冲垫设有当所述弹性部变形时容纳所述弹性部的收容空间。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震器上支撑总成获得低的动态特性和高阻尼特性,这样可以有效迅速的衰减振动和噪音向车身的传递;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减震器上支撑总成获得较高的径向刚度,从而提供良好的整车操控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减震器上支撑总成的制造方法以及应用。

Shock absorber upper support assembl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us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upper support assembly of a shock absorber, which comprises a bracket, a bushing assembly and an end cover. The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cylindrical part and a bottom wall, wherein the cylindrical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cavity, and the bottom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communicated with the cavity. The bushing assembly comprises an elastic part, a sleeve part and a supporting seat, and the upper support assembly of the shock absorber also comprises at least a cushion part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sleeve part. The damping angle of the cushion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elastic part. The cushion is provided with an accommodating space for accommodating the elastic part when the elastic part is deformed. So, one can make the damper on the support assembly to obtai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low and high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effectively quickly damping vibration and noise transmission to the body; on the other hand can make the shock absorber support assembly radial high stiffness, thus providing good handling vehicle the.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upper support assembly of a shock absor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上支撑总成、该减震器上支撑总成的制造方法及其应用,属于例如汽车减震的减震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汽车乘坐舒适性和操控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汽车减震零部件的设计和性能开发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传统的减震器上支撑总成基本都采用橡胶上支撑或聚氨酯上支撑,但橡胶上支撑存在高频动态硬化,减震和降噪效果受到限制;聚氨酯上支撑成本高,径向刚度低,对整车操控性有一定的影响。一些高档车型采用聚氨酯上支撑可以有效衰减振动和噪音,但产品制造成本高,至少是橡胶上支撑的两倍以上,而且聚氨酯材料由于只能承受压缩载荷,不能承受剪切力,所以产品结构设计受到限制,产品径向刚度偏低,对整车操控性有一定的影响。采用橡胶的上支撑存在减震效果差的问题。总之,目前的减震器上支撑总成存在如下不足:(1)受到橡胶高频动态硬化和产品蠕变的影响,不能完全衰减路面的激励和噪音向车身的传递;(2)为了解决整车乘坐舒适性和操控性的问题,减震器上支撑应需要保留足够的轴向刚度线性段、平滑的软拐点以及高阻尼特性,但目前减震器上支撑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即使部分性能满足要求,但产品耐久不能满足整车的要求,所以为了解决目前减震器上支撑的耐久问题,整车厂不得不损失产品轴向刚度的线性段以及阻尼特性,但这对整车的乘坐舒适性有明显影响;(3)采用聚氨酯的减震器上支撑总成,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减震和降噪性能,但径向刚度偏低,对整车的操控性有一定影响,而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顾减震效果与操控性的减震器上支撑总成、该减震器上支撑总成的制造方法及其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器上支撑总成,包括支架、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支架中的衬套组件以及与所述支架相配合的端盖;所述支架设有筒状部以及位于所述筒状部底端的底壁,所述筒状部设有腔体,所述底壁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通孔;所述衬套组件包括弹性部、向上延伸超过所述弹性部的套筒部以及向下延伸穿过所述通孔的支座;所述减震器上支撑总成还包括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套筒部中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阻尼角大于所述弹性部的阻尼角,所述缓冲垫设有当所述弹性部变形时容纳所述弹性部的收容空间。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垫由聚氨酯材料制成,所述弹性部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缓冲垫与所述套筒部过盈配合在一起,所述套筒部与所述筒状部过盈配合在一起。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垫包括支撑部以及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上端的盖体部,其中所述盖体部相较于所述支撑部径向扩大,以在所述盖体部的下方、所述支撑部的外围形成所述收容空间。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盖体部设有第一圆台面以及第一顶面;所述端盖设有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包括抵压所述第一圆台面的第二圆台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顶面之间设有第一间隔的第二顶面。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圆台面能够在受力时沿着所述第二圆台面向上滑动以填充所述第一间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盖体部与所述套筒部过盈配合在一起,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套筒部被所述收容空间隔开,所述盖体部向上延伸凸出所述套筒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套筒部由尼龙制成,所述套筒部位于所述弹性部的外围且与所述弹性部成型在一起;所述衬套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弹性部的内侧且与所述弹性部成型在一起的尼龙块,所述支座至少部分嵌入成型在所述尼龙块中。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部设有至少包覆所述尼龙块的底部的覆盖部,所述覆盖部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底壁之间设有第二间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震器上支撑总成还包括收容在所述支座中的轴承,所述轴承包括与所述支座固定在一起的定子以及相对于所述定子能够在水平面内旋转的转子。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架是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端盖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筒状部中且与所述筒状部通过螺纹进行装配,所述支架包括自所述筒状部的顶端向外延伸的安装部以及固定在所述安装部上的若干螺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前述减震器上支撑总成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提供轴承,并将所述轴承安装到衬套组件的支座上;S2,将步骤S1完成的产品装配到所述支架中;S3,将缓冲垫组装到步骤S2完成的产品上;S4,将端盖安装到步骤S3完成的产品上;S5,提供螺栓,并将所述螺栓组装到步骤S4完成的产品上,最终得到所述减震器上支撑总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前述减震器上支撑总成在汽车前减震器上的应用,其中当路面的激励传递到所述减震器上时,所述衬套组件的所述弹性部会被向上挤压,形成剪切状态的所述弹性部容纳在所述收容空间中;与此同时,所述缓冲垫在所述弹性部的挤压带动下也发生变形,并与所述弹性部形成一个面贴合。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缓冲垫的阻尼角大于所述弹性部的阻尼角,所述缓冲垫设有当所述弹性部变形时容纳所述弹性部的收容空间,一方面可以使本专利技术的减震器上支撑总成获得低的动态特性和高阻尼特性,这样可以有效迅速的衰减振动和噪音向车身的传递;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减震器上支撑总成获得较高的径向刚度,从而提供良好的整车操控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减震器上支撑总成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2中A-A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中缓冲垫的主视图。图5是图4中缓冲垫的剖示图。图6是图3中支架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3中衬套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将图5中的缓冲垫装入图7中的衬套组件后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减震器上支撑总成的轴向刚度曲线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减震器上支撑总成的阻尼角扫频曲线与现有技术的比对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减震器上支撑总成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减震器上支撑总成100,其包括支架1、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支架1中的衬套组件2、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衬套组件2中的缓冲垫3以及与所述支架1相配合的端盖4。本专利技术的减震器上支撑总成100能够被应用于汽车前减震器上,以同时满足良好的整车操控性以及减震、降噪性能。所述支架1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是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铝。所述支架1包括筒状部11、位于所述筒状部11底端的底壁12、自所述筒状部11的顶端向外径向延伸的安装部13以及固定在所述安装部13上的若干螺栓14。其中,所述筒状部11设有腔体111,所述底壁12设有与所述腔体111连通的通孔121。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栓14是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安装部13上。请参图7所示,所述衬套组件2包括弹性部21、向上延伸超过所述弹性部21的套筒部22、位于所述弹性部21的内侧且与所述弹性部21通过诸如硫化等方式成型在一起的尼龙块23、以及向下延伸穿过所述通孔121的支座24。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21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0/CN105697629.html" title="减震器上支撑总成、制造方法及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减震器上支撑总成、制造方法及应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器上支撑总成,包括支架、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支架中的衬套组件以及与所述支架相配合的端盖;所述支架设有筒状部以及位于所述筒状部底端的底壁,所述筒状部设有腔体,所述底壁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组件包括弹性部、向上延伸超过所述弹性部的套筒部以及向下延伸穿过所述通孔的支座;所述减震器上支撑总成还包括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套筒部中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阻尼角大于所述弹性部的阻尼角,所述缓冲垫设有当所述弹性部变形时容纳所述弹性部的收容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上支撑总成,包括支架、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支架中的衬套组件以及与所述支架相配合的端盖;所述支架设有筒状部以及位于所述筒状部底端的底壁,所述筒状部设有腔体,所述底壁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组件包括弹性部、向上延伸超过所述弹性部的套筒部以及向下延伸穿过所述通孔的支座;所述减震器上支撑总成还包括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套筒部中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阻尼角大于所述弹性部的阻尼角,所述缓冲垫设有当所述弹性部变形时容纳所述弹性部的收容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上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由聚氨酯材料制成,所述弹性部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缓冲垫与所述套筒部过盈配合在一起,所述套筒部与所述筒状部过盈配合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上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包括支撑部以及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上端的盖体部,其中所述盖体部相较于所述支撑部径向扩大,以在所述盖体部的下方、所述支撑部的外围形成所述收容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上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设有第一圆台面以及第一顶面;所述端盖设有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包括抵压所述第一圆台面的第二圆台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顶面之间设有第一间隔的第二顶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器上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台面能够在受力时沿着所述第二圆台面向上滑动以填充所述第一间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上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与所述套筒部过盈配合在一起,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套筒部被所述收容空间隔开,所述盖体部向上延伸凸出所述套筒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上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部由尼龙制成,所述套筒部位于所述弹性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琦钱新兵刘丹
申请(专利权)人:天纳克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