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壳体检测装置的双层进给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27729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8 0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变速箱壳体检测装置的双层进给系统,包括水平连续布置的第一升降平台、双层传送平台及第二升降平台。双层传送平台包括水平且上下布置的上平台与下平台、第二电机、第三电机;上平台与下平台分别设置多个平行排布的第二轴棍与第三轴棍,第二轴棍被第二电机驱动,第三轴棍被第三电机驱动,多个第二轴棍及多个第三轴棍的一端通过链条传动。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升降平台的上升与下降,可将数量更多的变速箱壳体分别投放在上平台与下平台上,并通过第二升降平台在的上升与下降接取上平台与下平台上的变速箱壳体,从而提高了对变速箱壳体在变速箱壳体检测流水线上的进给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速箱检测设备
,更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壳体检测装置的双层进给系统
技术介绍
变速箱壳体是变速箱的重要零件,所有的齿轮、传动轴等零件均装配在变速箱壳体内部并填充有润滑油,以保持齿轮之间在咬合时具有良好的润滑性,从而保证传动效率与使用寿命。因此,对变速箱壳体的密封性的检测就显得很重要。传统的变速箱壳体检测流水线采用单层皮带或者轴棍的进给系统将变速箱壳体输送至变速箱试漏机的工位上进行密封性检测。这种技术方案导致了传统的变速箱壳体检测装置的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进给速率较低。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对变速箱壳体检测装置的进给系统/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变速箱壳体检测装置的双层进给系统,用以提高对变速箱壳体在变速箱壳体检测流水线上的进给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变速箱壳体检测装置的双层进给系统,包括:水平连续布置的第一升降平台、双层传送平台及第二升降平台;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包括:第一支架、被第一支架固定的第一气缸、被第一气缸驱动的第一平台、连接第一平台与第一支架的第一引导杆、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平台设置若干被第一电机所驱动的第一轴棍;所述双层传送平台包括:水平且上下布置的上平台与下平台、第二电机、第三电机;所述上平台与下平台分别设置多个平行排布的第二轴棍与第三轴棍,所述第二轴棍被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三轴棍被第三电机驱动,多个第二轴棍及多个第三轴棍的一端通过链条传动;所述第二升降平台包括第二支架、被第二支架固定的第二气缸、被第二气缸驱动的第二平台、连接第二平台与第二支架的第二引导杆、第四电机,所述第二平台设置若干被第四电机所驱动的第四轴棍;所述第一气缸驱动第一平台在上平台与下平台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气缸驱动第二平台在上平台与下平台之间往复运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及第四电机为直流伺服电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架固设有引导第一引导杆的第一导引座;所述第二支架固设有引导第二引导杆的第二导引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技术中,通过第一升降平台的上升与下降,可将数量更多的变速箱壳体分别投放在上平台与下平台上,并通过第二升降平台在的上升与下降接取上平台与下平台上的变速箱壳体,从而提高了对变速箱壳体在变速箱壳体检测流水线上的进给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变速箱壳体检测装置的双层进给系统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图1所示出的本技术一种变速箱壳体检测装置的双层进给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变速箱壳体检测装置的双层进给系统,包括:水平连续布置的第一升降平台、双层传送平台及第二升降平台,并设置在变速箱壳体检测流水线上,其后端连接用于对变速箱的密封性进行检测的变速箱试漏机(未示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升降平台包括:第一支架11、被第一支架11固定的第一气缸14、被第一气缸11驱动的第一平台13、连接第一平台13与第一支架11的第一引导杆15、第一电机12。第一平台13设置若干被第一电机12所驱动的第一轴棍131。双层传送平台包括:水平且上下布置的上平台201与下平台202、第二电机22、第三电机23。上平台201与下平台202分别设置多个平行排布的第二轴棍222与第三轴棍223。第二轴棍222被第二电机22驱动,所述第三轴棍223被第三电机23驱动,多个第二轴棍222及多个第三轴棍223的一端通过链条传动。第二升降平台包括第二支架31、被第二支架31固定的第二气缸34、被第二气缸驱动的第二平台33、连接第二平台与第二支架的第二引导杆36、第四电机35。第二平台33设置若干被第四电机35所驱动的第四轴棍333。第一气缸14驱动第一平台13在上平台201与下平台202之间往复运动。第四电机35通过链条351驱动第二平台33中的第四轴棍333。第二气缸34驱动第二平台33在上平台201与下平台202之间往复运动。第一电机12通过链条121驱动第一轴棍131,多个第一轴棍131一端通过链条传动。第二电机22通过链条221驱动上平台201中的第一个第二轴棍222,以实现将变速箱壳体100水平输送至第二平台33上。第三电机23通过链条231驱动下平台202中的第一个第三轴棍223。由于第二气缸34可驱动第二平台33上下升降,因此当第二气缸34的顶杆341缩回时,第二平台33下降并与下平台202齐平,以接收自下平台202所传送的变速箱壳体100,然后通过第二气缸34的顶杆341上升,以等待变速箱壳体等待进入变速箱试漏机(未示出)进行密封性检测。同理所述,第一气缸14也可通过其顶杆141的上下运动,以实现第一平台13在上平台201与下平台202之间往复运动,以将变速箱壳体分别投放到上平台201或者下平台202上。具体的,第一电机12、第二电机22、第三电机23及第四电机35为直流伺服电机。第一支架11固设有引导第一引导杆15的第一导引座151;第二支架31固设有引导第二引导杆36的第二导引座361。通过设置该第一导引座151与第二导引座361,可分别提高第一平台13及第二平台33在上升及下降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变速箱壳体检测装置的双层进给系统

【技术保护点】
变速箱壳体检测装置的双层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连续布置的第一升降平台、双层传送平台及第二升降平台;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包括:第一支架(11)、被第一支架固定的第一气缸(14)、被第一气缸驱动的第一平台(13)、连接第一平台与第一支架的第一引导杆(15)、第一电机(12),所述第一平台(13)设置若干被第一电机(12)所驱动的第一轴棍(131);所述双层传送平台包括:水平且上下布置的上平台(201)与下平台(202)、第二电机(22)、第三电机(23);所述上平台(201)与下平台(202)分别设置多个平行排布的第二轴棍(222)与第三轴棍(223),所述第二轴棍(222)被第二电机(22)驱动,所述第三轴棍(223)被第三电机(23)驱动,多个第二轴棍(222)及多个第三轴棍(223)的一端通过链条传动;所述第二升降平台包括第二支架(31)、被第二支架固定的第二气缸(34)、被第二气缸驱动的第二平台(33)、连接第二平台与第二支架的第二引导杆(36)、第四电机(35),所述第二平台(33)设置若干被第四电机(35)所驱动的第四轴棍(333);所述第一气缸(14)驱动第一平台(13)在上平台(201)与下平台(202)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气缸(34)驱动第二平台(33)在上平台(201)与下平台(202)之间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变速箱壳体检测装置的双层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连续布置的第一升降平台、双层传送平台及第二升降平台;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包括:第一支架(11)、被第一支架固定的第一气缸(14)、被第一气缸驱动的第一平台(13)、连接第一平台与第一支架的第一引导杆(15)、第一电机(12),所述第一平台(13)设置若干被第一电机(12)所驱动的第一轴棍(131);所述双层传送平台包括:水平且上下布置的上平台(201)与下平台(202)、第二电机(22)、第三电机(23);所述上平台(201)与下平台(202)分别设置多个平行排布的第二轴棍(222)与第三轴棍(223),所述第二轴棍(222)被第二电机(22)驱动,所述第三轴棍(223)被第三电机(23)驱动,多个第二轴棍(222)及多个第三轴棍(223)的一端通过链条传动;所述第二升降平台包括第二支架(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胜刚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应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