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接触式太阳能组件及其背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75603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组件。该背接触式太阳能组件包括背板结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透光基板及密封材。背板结构包括第一绝缘层、配置于第一绝缘层上的致密层、配置于致密层上的第二绝缘层及配置于第二绝缘层上且交错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及多个第二电极。致密层的分子间隙小于第一绝缘层及第二绝缘层的分子间隙。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具有相对的吸光面及非吸光面,且包括配置在非吸光面上且交错排列的多个第三电极与多个第四电极。第一电极接触第三电极,且第二电极接触第四电极。透光基板配置于吸光面上。密封材填充于背板结构与透光基板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组件及其背板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较佳防水功能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组件及其背板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意识抬头,节能减碳的概念逐渐受众人所重视,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世界各国积极投入发展的重点。再生能源当中,由于太阳光随处可得,且不像其他能源(如:石化能源、核能)一样会对地球产生污染,因此太阳能与可将太阳光转换成电能的各种装置是目前看好的明星产业。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是其中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与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相比,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因为降低电极接点的损失且两个电极的接点都位于相同的表面上,因此其具有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photoelectric convers1n efficiency)、组装成电子电路元件较为容易且较便宜的优点。然而,无论是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组件或是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都是配置在室外以吸收太阳光,如何防止外界水气渗入太阳能电池组件而造成太阳能电池组件损坏是各类太阳能电池组件所需面对的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组件的背板结构,其具有较佳的防水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组件,其使用上述的背板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组件的背板结构,包括一第一绝缘层、一致密层、一第二绝缘层、多个第一电极及多个第二电极。致密层配置于第一绝缘层上。第二绝缘层配置于致密层上,其中致密层的分子间隙小于第一绝缘层及第二绝缘层的分子间隙。这些第一电极配置于第二绝缘层上。这些第二电极配置于第二绝缘层上。这些第一电极及这些第二电极在第二绝缘层上交错排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致密层为一金属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金属层的材料包括铜、镍或铝。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致密层为一玻璃层。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致密层为一陶瓷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的材质为有机材质,且致密层的材质为无机材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第一电极为η型电极,且这些第二电极为P型电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的其中之一包括聚酯层或氟素层。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组件,包括一背板结构、一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一透光基板及一密封材。背板结构包括一第一绝缘层、配置于第一绝缘层上的一致密层、配置于致密层上的一第二绝缘层及配置于第二绝缘层上且交错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及多个第二电极。致密层的分子间隙小于第一绝缘层及第二绝缘层的分子间隙。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配置于背板结构上。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具有相对的一吸光面及一非吸光面,且包括配置在非吸光面上且交错排列的多个第三电极与多个第四电极。这些第一电极接触这些第三电极,且这些第二电极接触这些第四电极。透光基板配置于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的吸光面上。密封材填充于背板结构与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之间以及透光基板与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致密层为一金属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金属层的材料包括铜、镍或铝。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致密层为一玻璃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致密层为一陶瓷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的材质为有机材质,且致密层的材质为无机材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第一电极及这些第三电极为η型电极,且这些第二电极及这些第四电极为P型电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的其中之一包括聚酯层或氟素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为以下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中的一种:交指式背电极(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 IBC)太阳能电池、射极穿透式背电极(Emitter Wrap Through,EffT)太阳能电池、金属穿透式背电极(Metallizat1n WrapThrough, MffT)太阳能电池与金属绕边式背电极(Metallizat1n Wrap Around, MffA)太阳能电池。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组件的背板结构在两层绝缘层之间夹有一层致密层,透过致密层的分子间隙小于第一绝缘层及第二绝缘层的分子间隙,而降低外界的水气透过背板结构进入背接触式太阳能组件的机率,而提升背接触式太阳能组件的防水能力。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组件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00:背接触式太阳能组件;110:背板结构;112:第一绝缘层;114:致密层;116:第二绝缘层;118:第一电极;119:第二电极;120: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122:吸光面;124:非吸光面;126:第三电极;128:第四电极;130:透光基板;140:密封材。【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组件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组件100包括一背板结构110、一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120、一透光基板130及一密封材140。本实施例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120以交指式背电极(InterdigitatedBack Contact, IBC)太阳能电池为例,特别是指异质结交指背电极(heterojunct1n-1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HJT-1BC)太阳能电池,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120也可以是射极穿透式背电极(Emitter Wrap Through,EWT)太阳能电池、金属穿透式背电极(Metallizat1n Wrap Through,MffT)太阳能电池与金属绕边式背电极(Metallizat1n Wrap Around, MffA)太阳能电池,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120的种类并不以上述为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120的数量仅是示意性地以一个为例,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背接触式太阳能组件100可包括有多个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120,这些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120的配置位置与连接关系如同图1所绘示的这个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120,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120的数量并不以一个为限。在本实施例中,背板结构110包括一第一绝缘层112、一致密层114、一第二绝缘层116、多个第一电极118及多个第二电极119。致密层114配置于第一绝缘层112上,且第二绝缘层116配置于致密层114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12与第二绝缘层116的材质为有机材质,且致密层114的材质为无机材质。详细而言,第一绝缘层112与第二绝缘层116的其中之一包括聚酯层或氟素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12为氟素层,氟素层是指含氟聚合物,例如是聚氟乙烯(Polyvinyl fluoride,简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组件的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绝缘层;一致密层,配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上;一第二绝缘层,配置于该致密层上,其中该致密层的分子间隙小于该第一绝缘层及该第二绝缘层的分子间隙;多个第一电极,配置于该第二绝缘层上;以及多个第二电极,配置于该第二绝缘层上,其中该些第一电极及该些第二电极在该第二绝缘层上交错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树
申请(专利权)人:英属开曼群岛商精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开曼群岛;KY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