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装置组合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75526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6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组合,包括:一无线充电座,设有一本体,具有一侧表面,本体内部设置一无线传送模块,无线传送模块包括至少一传送线圈,侧表面上设置至少一第一对嵌部;至少一装置护套,具有一底壳体及一设置于底壳体的连接器,底壳体内部设置一电性连接连接器的无线接收模块,无线接收模块设有一接收线圈,底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一第二对嵌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与第二对嵌部的卡合对位,令用户在置放装置护套时能够用直觉判断来寻找嵌合位置,并能够确保接收线圈与传送线圈能够完全重迭。(*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组合,包括:一无线充电座,设有一本体,具有一侧表面,本体内部设置一无线传送模块,无线传送模块包括至少一传送线圈,侧表面上设置至少一第一对嵌部;至少一装置护套,具有一底壳体及一设置于底壳体的连接器,底壳体内部设置一电性连接连接器的无线接收模块,无线接收模块设有一接收线圈,底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一第二对嵌部。本技术通过第一与第二对嵌部的卡合对位,令用户在置放装置护套时能够用直觉判断来寻找嵌合位置,并能够确保接收线圈与传送线圈能够完全重迭。【专利说明】无线充电装置组合所属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组合的结构。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的突破,在近几年被广泛应用在消费性电子产品上,该技术是依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线圈通电后会产生磁力,而对应位置的另一线圈会响应感应而产生磁力,通过磁场的变化便能够产生电力;无线充电技术对电能会产生一定的损耗,因此必须确保线圈感应时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否则若再次产生能量损耗将对无线充电的效率大打折扣。由于两对应的线圈必须垂直重迭才能达到最佳的充电方式,因此有些无线充电板是以磁力将电子产品磁吸至正确位置,或着有些是以侦测技术,并移动无线充电板内的线圈至对应电子产品的线圈处下方进行充电。但是,利用磁力来吸引电子产品,若磁力太大则能使电子产品的机壳受到刮伤,若是磁力不够,不易定位至最佳位置,而若是移动线圈的方式,将使无线充电板结构过于复杂,使广品发生故障的机率提闻。有鉴于此,本技术在此提出一种简化无线充电板结构并且能够精准定位的无线充电装置组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公开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组合,本装置能够使无线充电线圈精准的定位。为达成所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组合,包括:一无线充电座,设有一本体,具有一侧表面,本体内部设置一无线传送模块,无线传送模块包括至少一传送线圈,侧表面上设置至少一第一对嵌部;至少一装置护套,具有一底壳体及一设置于底壳体的连接器,底壳体内部设置一无线接收模块,无线接收模块与连接器电性连接,无线接收模块设有一接收线圈,底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一第二对嵌部。在一可行实施例中,第一对嵌部为L形倒勾,所述第二对嵌部为容纳L形倒勾的L形槽。在一可行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嵌部与接收线圈的中心重迭于同一轴线,第一对嵌部与传送线圈的中心重迭于同一轴线。在一可行实施例中,第一对嵌部为凸块,所述第二对嵌部设置为配合凸块的凹槽,且凸块为磁铁,凹槽底部设置一金属薄片。侧表面形成有一充电平面区,传送线圈与第一对嵌部均位于充电平面区内,充电平面区为垂直的平面或是倾斜的平面。本体为柱状、椎状或是平板状,所述侧表面为平板状本体的垂直平面、柱状本体的垂直平面或是椎状本体的倾斜面,其中所述平板状本体能够吊挂在墙上,或是支撑于平面上。在一可行实施例中,第一对嵌部与传送线圈成一固定距离设置,所述第二对嵌部与接收线圈的距离与第一对嵌部至传送线圈的距离相同。如上所述,本技术无线充电装置组合是利用无线充电座的充电平面区设置为倾斜或是直角的接触角度与装置护套接触,并通过凸设于充电平面区的第一对嵌部与形成于装置护套的凹陷状第二对嵌部互相卡合,而令用户在置放装置护套时能够用直觉判断来寻找嵌合位置,并能够确保接收线圈与传送线圈能够完全重迭。【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无线充电装置组合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无线充电装置组合的装置护套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无线充电装置组合的无线充电座其他可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无线充电装置组合的无线充电座另一可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无线充电装置组合I 无线充电座10无线传送模块 11 传送线圈111本体 12 顶面121底面 122 侧表面123·充电平面区 124 第一对嵌部13倒勾 131 凸块132磁铁 133 装置护套20连接器 21 无线接收模块22接收线圈 221 外壳23底壳体 231 侧壳体232第二对嵌部 24 L形槽241凹槽 242 金属薄片243。【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的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可行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无线充电装置组合I包括一无线充电座10与一装置护套20,无线充电座10包括至少一无线传送模块11,无线传送模块11包括至少一传送线圈111。装置护套20能够容纳一电子设备,其包括一连接器21,以及一无线接收模块22,无线接收模块22包括一接收线圈221,装置护套20能够利用卡合方式组合于无线充电座10上,并且能够确保传送线圈111与接收线圈221中心重迭于同一轴线。无线传送模块11及无线接收模块22为先前技术,是做为无线充电装置组合I的发射端以及接收端,无线传送模块11除了传送线圈111以外更包括含有一微处理器及相关电子组件,用以输出一电流;一储电单元,用以储存电流为电能;一无线电源发送器,其耦接储电单元,其包括一控制器、一驱动器及一传感器,用以将电能转换成一交流信号由所述传送线圈111发射传送至无线接收模块22。无线接收模块22除了接收线圈221以外更包括有一整流器及一电压调整器,因在其他专利文献或是学术论文能够见到相关技术,在此仅稍做描述。无线充电座10具有一本体12,包括一顶面121、一底面122以及连接顶面121与底面122的侧表面123,且侧表面123能够是垂直或是由底面122向顶面121中心方向倾斜的表面,使本体12形成柱状或是椎状。在本实施例中,侧表面123是由四个平面所包围而成的四方柱体,底面122做为本体12的底座,各侧表面123均设有一充电平面区124,充电平面区124设置为平整面,能够确保无线充电过程能发挥最大效能。无线传送模块11设置于充电平面区124内,其中每一充电平面区124上设置一第一对嵌部13,第一对嵌部13与充电平面区124内的传送线圈111成一固定距离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对嵌部13与传送线圈111的中心重迭于同一轴线。装置护套20具有一对应电子设备外观的外壳23,外壳23包括一底壳体231及一垂直底壳体231并包围底壳体231周缘的侧壳体232,其中无线接收模块22设置于底壳体231内部,连接器21设置于底壳体23—侧,用以与对应的电子设备电性连接,接收线圈221与连接器21电性连接,底壳体231的外表面上设置一第二对嵌部24,用以嵌合第一对嵌部13。第二对嵌部24与接收线圈221的距离与第一对嵌部13至传送线圈111的距离相同,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对嵌部24与接收线圈221的中心重迭于同一轴线,使得第一对嵌部13与第二对嵌部24组合时,传送线圈111与接收线圈221能够完整重迭,借此达到无线传输的最大功率,并且确保装置护套20在对电子设备充电时不会位移。本实施例中,第一对嵌部13是相对于充电平面区124垂直延伸再向上方延伸一段距离形成的L形倒勾131,第二对嵌部24为容纳L形倒勾131的L形槽241,由底壳体231表面向内凹入并且向上延伸一段距离,借以使装置护套20能够嵌合在充电平面区124上进行充电,从而使线圈准确定位。请参阅图3,在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挺康林雯閣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