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61907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4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设有作业台,所述作业台上设置工件夹紧装置与车刀,所述工件夹紧装置包括主轴顶针与回转顶针,所述主轴顶针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回转顶针与油缸的活塞杆传动连接,所述主轴顶针与回转顶针同轴线设置,所述主轴顶针与回转顶针之间夹紧工件,所述车刀设置在工件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用于一次性加工多个薄片类工件的外径车削,结构合理,自动完成,工作过程安全,生成效率高,并且成品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设有作业台,所述作业台上设置工件夹紧装置与车刀,所述工件夹紧装置包括主轴顶针与回转顶针,所述主轴顶针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回转顶针与油缸的活塞杆传动连接,所述主轴顶针与回转顶针同轴线设置,所述主轴顶针与回转顶针之间夹紧工件,所述车刀设置在工件的一侧。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用于一次性加工多个薄片类工件的外径车削,结构合理,自动完成,工作过程安全,生成效率高,并且成品率高。【专利说明】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机床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
技术介绍
现有机床在对薄片类工件的外径进行车削作业时,通常是单件加工,工作效率低,而且薄片的抗磨削程度低,尤其是待加工工件的厚度仅有1_的时候,要完成对薄片类工件的外径车削。单个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毛边甚至造成工件损坏,成品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用于一次性加工多个薄片类工件的外径车削,结构合理,自动完成,工作过程安全,生成效率高,并且成品率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设有作业台,其中,所述作业台上设置工件夹紧装置与车刀,所述工件夹紧装置包括主轴顶针与回转顶针,所述主轴顶针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回转顶针与油缸的活塞杆传动连接,所述主轴顶针与回转顶针同轴线设置,所述主轴顶针与回转顶针之间夹紧工件,所述车刀设置在工件的一侧。上述的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其中,还包括用于摆放工件的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可升降的设置在主轴顶针与回转顶针之间。上述的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其中,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可前后移动的安装在工作台上,所述定位装置的前后移动方向与主轴顶针的轴向垂直,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与车刀对立的工件另一侧;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升降气缸、固定架、定位螺丝,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安装升降气缸及定位螺丝,所述升降气缸的下部、固定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安装与滑轨互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上固定安装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置物槽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的上边沿位于定位螺丝的正下端,所述定位板的上边沿距离置物槽底部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置物槽的深度。上述的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其中,还包括车刀固定装置,所述车刀固定装置包括刀座、纵向拖板与纵向滑动装置,所述车刀固定在刀座上,所述刀座安装在纵向拖板上,所述定位装置安装在纵向拖板上,所述纵向拖板通过纵向滑动装置安装在作业台上,所述纵向滑动装置的滑动方向与主轴顶针的轴向垂直。上述的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其中,所述车刀固定装置与作业台之间设置横向拖板及其横向滑动装置,所述纵向拖板通过纵向滑动装置安装在横向拖板上,所述横向拖板通过横向滑动装置安装在作业台上,所述横向滑动装置的滑动方向与主轴顶针的轴向平行。上述的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其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机、油缸、升降气缸、纵向滑动装置、横向滑动装置。 上述的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其中,所述纵向拖板上安装I?4个刀座及对应的车刀或者铣刀。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用于一次性加工多个薄片类工件的外径车削,适于待加工工件的外径在20mm?80mm之间的工件车削外径至指定要求。一次作业可以完成50-70个工件,结构合理,整个作业过程实现自动化控制,工作过程安全,成品率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50-70倍。【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中的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包括床体100,所述床体100上设有作业台200,其中,所述作业台200上设置工件夹紧装置与车刀,所述工件夹紧装置包括主轴顶针310与回转顶针320,所述主轴顶针310与电机(图中未示出)传动连接,所述回转顶针320与油缸330的活塞杆传动连接,所述主轴顶针310与回转顶针320同轴线设置,所述主轴顶针310与回转顶针320之间夹紧工件400,所述车刀510设置在工件400的一侧。上述的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其中,还包括用于摆放工件400的置物槽410,所述置物槽410可升降的设置在主轴顶针310与回转顶针320之间。上述的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其中,还包括定位装置600,所述定位装置600可前后移动的安装在工作台200上,所述定位装置600的前后移动方向与主轴顶针310的轴向垂直,所述定位装置600设置在与车刀510对立的工件400另一侧;所述定位装置600包括升降气缸610、固定架620、定位螺丝630,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安装升降气缸610及定位螺丝630,所述升降气缸610的下部、固定架620的一侧固定安装滑轨640,所述滑轨640上滑动安装与滑轨640互相匹配的滑块650,所述滑块650上固定安装定位板660,所述定位板660与置物槽410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660的上边沿位于定位螺丝630的正下端,所述定位板660的上边沿距离置物槽410底部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置物槽410的深度。根据待加工工件400的直径来调节定位螺丝630与定位板660上边沿的距离,从而调整升降气缸610上行、下行的距离。上述的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其中,还包括车刀固定装置,所述车刀固定装置包括刀座710、纵向拖板720与纵向滑动装置730,所述车刀510固定在刀座710上,所述刀座710安装在纵向拖板720上,所述定位装置600安装在纵向拖板720上,所述纵向拖板720通过纵向滑动装置730安装在作业台200上,所述纵向滑动装置730的滑动方向与主轴顶针310的轴向垂直。上述的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其中,所述车刀固定装置与作业台200之间设置横向拖板810及其横向滑动装置820,所述纵向拖板720通过纵向滑动装置730安装在横向拖板810上,所述横向拖板810通过横向滑动装置820安装在作业台200上,所述横向滑动装置820的滑动方向与主轴顶针310的轴向平行。上述的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其中,还包括控制器900,所述控制器900分别与电机、油缸330、升降气缸610、纵向滑动装置730、横向滑动装置820。上述的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其中,所述纵向拖板720上安装I?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工薄片类工件的数控机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设有作业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台上设置工件夹紧装置与车刀,所述工件夹紧装置包括主轴顶针与回转顶针,所述主轴顶针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回转顶针与油缸的活塞杆传动连接,所述主轴顶针与回转顶针同轴线设置,所述主轴顶针与回转顶针之间夹紧工件,所述车刀设置在工件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晓金晓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实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