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5061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0 21:37
一种热交换器,其配置有蓄冷箱,所述蓄冷箱中保持有蓄冷材料,所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蓄冷箱的所述蓄冷材料的密封口处设有用于将所述蓄冷材料密封在所述蓄冷箱内部的密封管,所述密封管的突出部为对该密封管进行面压接的压扁结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配置有蓄冷箱,蓄冷箱中保持有蓄冷材料,其中,蓄冷箱的蓄冷材料的密封口处设有用于将所述蓄冷材料密封在所述蓄冷箱内部的密封管,密封管的突出部为对密封管进行面压接的压扁结构。据此,只需密封管一个部件就能实现密封,能够降低部件成本以及运输成本。【专利说明】热交换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具体涉及具备对蓄冷箱进行密封的密封结构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热交换器(例如蒸发器),在芯体排列设有多个制冷剂管进行热交换,各个制冷剂管彼此等间隔排列,热交换器上还具备与所述制冷剂管相连接的制冷剂配管。为了提高蓄冷效果,有配置蓄冷箱的技术。在这种具有蓄冷箱的蓄冷蒸发器中,为了对保持有蓄冷材料的容器进行密封,一般另行设置O形圈等其他部件。另外,蒸发器上还设置有在HVAC运行(供热运风与空调运行)时防止漏风的填料垫40。如图3 (a)、图3 (b)、图3 (c)所示,在上述蓄冷箱10中,具有对蓄冷材料保持部30进行密封而防止蓄冷材料流出的密封部20。密封部20,包括位于蓄冷材料保持部的密封口处对各部件进行支承的支承部21、对一部分插入到该支承部21内部的盖22以及位于该盖22的插入部与支承部21之间进行密封的O形圈23。如图3 (C)所示,上述填料垫40的厚度(相对于芯体50的外侧面51向外突出量)为a’,密封部20相对于芯体50的外侧面51向外突出量为b’,并且,突出量b’大于突出量a’。也就是说,密封部20比填料垫40更向外侧突出。但是,在采用O形圈等其他部件进行密封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充分确保密封性能,至少需要上述的支承部、盖以及O形圈这三个部件,这样,由于部件数多,会相应增加部件成本。另外,为了确保密封性能,需要O形圈的密封面要充分,因此密封部的形状增大,导致密封部的突出量比填料垫的突出量大,这样在运输多个热交换器时,突出的部分有可能会与其他的蓄冷蒸发器相干扰,从而在运输时蓄冷蒸发器所需的空间增大,会导致运输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主要着眼于以下二个技术思想解决了上述问题点。S卩,第一.在密封部通过对各自接触的金属分别施加压力,使金属间压接在一起实现密封,从而可以减少密封用的部件数量;第二.抑制密封部的突出量使其为填料垫的厚度以下,从而减少因密封部的存在而额外增加的空间。据此,本实施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部件成本以及运输成本的降低的热交换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配置有蓄冷箱,所述蓄冷箱中保持有蓄冷材料,所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蓄冷箱的所述蓄冷材料的密封口处设有用于将所述蓄冷材料密封在所述蓄冷箱内部的密封管,所述密封管的突出部为对该密封管进行面压接的压扁结构。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热交换器上具有用于防止热交换器漏风的填料垫,所述蓄冷箱从所述芯体的外侧面突出的突出量比所述填料垫的厚度小。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蓄冷箱从所述芯体的外侧面突出的突出量比所述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配管从所述芯体的外侧面突出的突出量小。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密封管的突出部为平压扁形状、V字压扁形状或弯折压扁形状。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热交换器为蓄冷蒸发器。技术效果在上述蓄冷蒸发器的结构中,通过压扁密封管使面相互接合(压接),而不采用O形圈等其他部件,只利用密封管一个部件就能够确保密封性能,从而降低部件成本。另外,由于上述蓄冷蒸发器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密封管的突出量小,特别是比填料垫的厚度(突出量)小,所以能够使密封管不与其他的蒸发器相干扰地进行收容,可确保运输时所占的空间,降低运输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热交换器整体的主视图。图2(a)、图2(b)是表示图1中C部分的放大图,其中,图2 (a)是C部分的正视图,图2(b)是图2(a)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3(a)、图3(b)、图3(c)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热交换器的示意图,其中,图3 (a)是与上述图2(a)对应部分的正视图,图3(b)是侧视图,图3(c)是图3(a)中沿B-B线的剖视图。图4(a)是表示本实施新型的平压扁形状的密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b)是表示本实施新型的V字形压扁形状的密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 (c)是表示本实施新型的弯折形状的密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a)是表示本实施新型的热交换器中密封管位于风向上游侧的示意图,图5(b)是本实施新型的热交换器中密封管位于风向下游侧的示意图。符号说明I 蓄冷箱2 压扁密封部3 蓄冷材料保持部4 填料垫5 芯体6、7 冲头10蓄冷箱20密封部21支承部22 盖23 O 形圈30蓄冷材料保持部40填料垫50芯体51外侧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热交换器整体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热交换器(例如,蒸发器)中排列设有多个制冷剂管进行热交换,在热交换用的制冷剂管之间配置有蓄冷箱1,另外,热交换器还具有在HVAC运行时用于防止漏风的填料垫。在蓄冷箱I的上部(图1中C部分)具备对蓄冷材料进行密封防止其流出的密封部。如图2(a)、图2(b)所示的C部分放大图所示,蓄冷箱I的蓄冷材料保持部3中收容有蓄冷材料,蓄冷箱I的上方密封口处设有将蓄冷材料密封在蓄冷箱I内部的密封管(密封部)2,密封管2比芯体5的外侧面向外突出,该突出部为对密封管2进行面压接的压扁结构。据此,由于通过压扁密封管使面相互接合(压接)起来,而不采用O形圈等其他部件,只利用密封管一个部件就能够确保密封性能,有效减少密封所需的部件数量,能够降低部件成本。至于密封管(突出部)的具体结构,如图4(a)、图4(b)、图4(c)所示,可以为平压扁形状的密封管、V字压扁形状的密封管、或者弯折压扁形状的密封管的结构。具体地讲,在图4(a)中,利用平冲头6沿上下方向对密封管的上下接触面进行冲压,压扁形成平坦的接合面,实现密封;在图4(b)中,利用V字形的冲头7沿上下方向对密封管的上下接触面进行冲压,压扁实现密封;在图4 (c)中,将密封管下方的接触金属向上方弯折压扁,形成包覆上方接触面的密封结构。反之,使上方的部分向下方弯折也可。当然,本实施新型中,除了上述的压扁形式外,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只要对密封管压扁而实现密封的结构即可。另外,密封管形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结构,例如,橡胶栓与接头的组合形式、压入销子的形式以及盖形状的管等,只要能够压扁实现密封即可。这样,由于密封管采用面压接的压扁结构进行密封,与现有的采用O形圈的结构相比能够大幅减少蓄冷箱从芯体的外侧面突出的突出量,从而相应减少因蓄冷箱(突出部)的存在而多占的空间,可降低运输成本。如图2(b)所示,优选密封管2的突出部从芯体5的外侧面突出的突出量b比填料垫的厚度a小,使蓄冷箱I不会相对于填料垫4更加突出,可收容到填料垫的突出量之内,从而,在芯体的侧方向上不会因蓄冷箱的存在而额外增加热交换器占用的空间,可降低运输成本。另外,关于密封部的设置位置,可以如图5(a)所示,设置在风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左侧),也可以如图5(b)所示,设置在风流动方向的游侧(右侧)。其中,图中箭头方向表示风流动的方向。而且,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其配置有蓄冷箱,所述蓄冷箱中保持有蓄冷材料,所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蓄冷箱的所述蓄冷材料的密封口处设有用于将所述蓄冷材料密封在所述蓄冷箱内部的密封管,所述密封管的突出部为对该密封管进行面压接的压扁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鬼头佑辅长泽聪也鸟越荣一中村友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