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热轧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37752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9 00:30
一种高强度热轧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成分组成:各化学成分以质量%计,含有C:0.05~0.20%、Si:2.0%以下、Mn:1.0~2.5%、Al:0.001~0.10%、V:0.0005~0.10%,此外,以满足下式1的方式还含有Ti:0.02~0.20%和/或Nb:0.02~0.20%,余量由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并具有如下组织:相对于全部组织的面积率计,含有铁素体:50~95%,余量从由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组织构成,所述铁素体中存在的析出碳化物的平均粒径低于6nm,并且构成该析出碳化物的V、Ti和Nb的合计含量为0.02%以上,式1C—12×(V/51+Ti/48+Nb/93)>0.03其中,式中的元素符号是指该元素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以满足C—12×(V/51+Ti/48+Nb/93)的方式,分别特定量含有C、Si、Mn、Al、V、还有Ti和/或Nb,余量由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铁素体为主组织,其余组织是从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以上,铁素体中的析出碳化物(V、Ti和Nb的合计含量为0.02%以上)的平均粒径低于6nm。【专利说明】高强度热轧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强度热轧钢板,特别是涉及用于汽车的底盘,车架零件等需要强度和加工性以及疲劳特性的零件的高强度热轧钢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供汽车零件用的薄钢板为了实现碰撞安全性和燃油效率改善,高强度化被推进。汽车的底盘零件和车架零件等也进行了高强度化,但为了零件的轻量化,需要静态强度与疲劳强度一起改善。另外,为了加工成复杂的形状,还要求兼顾加工性(延展性、延伸凸缘性)。在加工性的改善中,已知成为由强度比大的两种组织构成的DP钢有效,此外作为DP钢的疲劳特性的改善方法,已知使强度低、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的铁素体部强化是有效的。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记述,在以Ti或Nb的碳化物进行析出强化的、由主相铁素体和硬质的第二相构成的DP钢中,使截至20 μ m的表层部的平均铁素体粒径为5 μ m以下,在专利文献2中记述,在使第二相为马氏体/针状铁素体/残余奥氏体的DP钢中,通过对先共析铁素体进行析出强化,从而改善强度一加工性一疲劳特性。上述专利文献1、2所述的热轧钢板,使700~800°C附近的保持/滞留时间为短时间,使T1、Nb的碳化物在铁素体中分散析出,对于主相铁素体进行析出强化。在该热轧钢板中,经过在上述温度范围内的短时间的保持/滞留而微细分散析出的析出物,对于位错的重复运动构成障碍物,且认为会改善疲劳特性。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不能说据此能够获得充分的疲劳特性改善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者】们以进一步改善DP钢的疲劳特性为目的,对于DP钢的铁素体的析出强化进行了锐意研究开发。其结果可知,在DP钢中,利用T1、Nb、V等的析出物使铁素体强化时,通过增长在上述温度范围内的保持/滞留时间,使其析出物适度地粗大化,则能够获得明显的疲劳特性改善效果。基于这一结论,完成了以下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并已经进行了专利申请(参照专利文献3)。本【专利技术者】们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的高强度冷轧钢板(以下,称为“现有专利技术钢板”。),是如下的强度一延伸率平衡和疲劳特性优异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其中,以质量%计,含有C:超过0.01%且0.30%以下;S1:0.1%以上且2.0%以下;Mn:0.1%以上且2.5%以下,并以满足下述条件式(I)的方式含有V:0.01%以上且0.15%以下;Nb:0.02%以上且0.30%以下;Ti:0.01%以上且0.15%以下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具有铁素体分率为50 %以上且95%以下,由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构成的硬质第二相分率为5%以上且50%以下的组织,在铁素体中所形成的析出物的平均粒径r为6nm以上,平`均粒径r和由下式⑵表示的析出物分率f满足下述条件式⑶。C-12 X (V/51+Nb/93+Ti/48)≤ 0.01...(I)f = (2.08Τ?+1.69V+1.14Nb)/100...(2)r/f ^ 13000— (3)在此,上述式(I)、(2)中的元素符号是指该元素的质量%。上述现有专利技术钢板加工性和疲劳特性优异,但加工后的汽车零件,也大多与车体和其他的构件等通过焊接接合使用,这种情况下,可知焊接热影响部(以下,也称为“HAZ”。)其疲劳强度比母材有所降低。因此,将汽车零件焊接接合使用时,仅仅只改善母材的疲劳特性并不充分,重要的是还要改善HAZ的疲劳特性。上述现有专利技术钢板,在母材的疲劳特性的改善中发挥着优异的效果,但关于HAZ的疲劳特性尚有改善的余地。另一方面,作为改善热轧钢板的HAZ的疲劳特性的方法,公开有一种焊接方法,其是通过焊接时在焊接线上预热至350~500°C之后再进行焊接,从而使HAZ中含有残余奥氏体,由此实现HAZ的疲劳特性的提高(参照专利文献4)。但是,这一方法需要在焊接之前进行预热作业,存在焊接施工的操作性差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平9一13724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一18984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321201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9一676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着眼于上述情况而形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形性(加工性)优异,并且不仅母材,而且对于HAZ也能够改善疲劳特性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在本专利技术钢板中,以如下组织的钢为对象,即,以铁素体组织为主体,余量从由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组织构成,与上述现有专利技术钢板一样,通过使铁素体中以规定量存在V、T1、Nb等的析出碳化物,由此使母材组织强化,而改善母材的疲劳特性的同时,与该现有专利技术钢板相反,通过使该析出碳化物微细化,从而在焊接进行的加热时使来自V碳化物(VC)的V和C在基体中固溶,抑制奥氏体晶粒的微细化,并且提高基体的淬火性,在焊接后的冷却时抑制铁素体和上贝氏体的形成而促进马氏体和贝氏体的形成,与此同时,使该马氏体和该贝氏体的固溶C量增加,也能够使该马氏体和该贝氏体自身的强度提高,也可以改善HAZ的疲劳强度。即,本专利技术的钢板是高强度热轧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成分组成:以质量%计(以下,涉及化学成分均同。),含有C:0.05~0.20%,S1:2.0%以下、Mn:l.0~2.5%、Al:0.001~0.10%, V:0.0005~0.10%,此外,还以满足下式I的方式含有T1:0.02~0.20%和/或Nb:0.02~0.20%,余量由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并具有如下组织:以相对于全部组织的面积率计(以下,涉及组织均同。),含有铁素体:50~95%,余量由从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组织构成,存在于所述铁素体中的析出碳化物的平均粒径低于6nm,并且构成该析出碳化物的V、Ti和Nb的合计含量为0.02%以上。式1C—12 X (V/51+Ti/48+Nb/93)>0.03其中,式中的元素符号是指该元素的质量%。本专利技术的钢板,就钢材中的组织而言,以相对于全部组织的面积率计,可以具有以下组织:铁素体:50~90%,贝氏体:10~50%,马氏体+残余奥氏体:低于10%。或者就钢材中的组织而言,以相对于全部组织的面积率计,可以具备如下组织:铁素体:50~90%,余量是马氏体+残余奥氏体。优选所述贝氏体的平均粒径超过5 μ m,优选所述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的平均粒径超过5 μ m。本专利技术的钢板,优选成分组成还含有Cu:0.01~1.0%、N1:0.01~1.0%、Cr:0.01 ~1.0%,Mo:0.01 ~1.0%中的一种以上。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既确保了成形性,母材和HAZ的疲劳特性也一并优异的高强度热轧钢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实施例的程序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上述,本【专利技术者】们,以利用析出碳化物使铁素体强化的钢为基础,对于确保母材的成形性和疲劳特性,同时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度热轧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成分组成:各化学成分以质量%计,含有C:0.05~0.20%、Si:2.0%以下、Mn:1.0~2.5%、Al:0.001~0.10%、V:0.0005~0.10%,此外,以满足下式1的方式还含有Ti:0.02~0.20%和/或Nb:0.02~0.20%,余量由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并具有如下组织:相对于全部组织的面积率计,含有铁素体:50~95%,余量从由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组织构成,所述铁素体中存在的析出碳化物的平均粒径低于6nm,并且构成该析出碳化物的V、Ti和Nb的合计含量为0.02%以上,式1C—12×(V/51+Ti/48+Nb/93)>0.03其中,式中的元素符号是指该元素的质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上俊夫杵渊雅男畠英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