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组装移动式隧道窑的组件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923999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6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组装移动式隧道窑的组件及其组装方法,涉及烧结设备技术领域,用于解决隧道窑现场制作存在建造周期长、炉体焊接变形较大以及矫正困难给设备投产后的安全运行埋下了质量隐患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整个移动式隧道窑的制作过程分解成了若干个隧道窑模块进行模块化的组装,而每个组装组件通过自动化生产,保证了窑炉的制造质量,各组件的现场装配安装方便、快捷,大大缩短了建造周期,隧道窑的整体装配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组装移动式隧道窑的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烧结设备
,涉及烧制建筑砖的移动式隧道窑,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组装移动式隧道窑的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移动式隧道窑具有圆环形窑底,窑底的两侧设置两条同心圆的导轨,圆弧形窑体的两侧窑壁设置驱动装置和行走机构使其在圆环导轨上移动。移动式隧道窑因其热利用效率高,被广泛应用于烧制建筑砖。随着建筑砖产量的需要不断增加,移动式隧道窑,特别是隧道窑体被建造的越来越大,因此移动式隧道窑的建造对建造周期、设备移动性以及自动化生产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移动式隧道窑建造,采取在烧制现场对建造窑炉的钢材等原材料进行画线、下料、切割、弯制、焊接组装等工艺,制作过程长,工艺设备简陋。由于现场装配制作受诸多因素制约,窑炉的建造周期长,炉体的焊接变形较大,矫正也困难;完工的移动式隧道窑很难达到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产生的这些问题,也给设备投产后的安全运行埋下了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模块化标准生产、隧道窑各单元制作规格统一的移动式隧道窑组件。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组装移动式隧道窑的组件,包括多个窑底模块连续布置形成的圆环形窑底和多个隧道窑模块连续布置形成的圆弧形窑体,所述窑底模块两侧安装导轨,导轨内侧具有沙封槽,所述隧道窑模块包括两个窑壁侧体和窑顶,窑壁侧体下端安装与所述导轨匹配的行走机构,所述窑底模块至少包括一对横向固定连接的窑底单元,每个窑壁侧体包括支撑框架和固定于支撑框架里侧的保温侧板,保温侧板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结构上梁和结构下梁,结构下梁上固定安装行走机构,保温侧板的前后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用于连接相邻隧道窑模块上保温侧体的结构立柱,所述窑顶包括保温顶板和顶部主梁,保温顶板通过支撑框架安装在顶部主梁下端,顶部主梁两端横向跨接固定在两个窑壁侧体的结构上梁上。进一步来说,所述保温侧板和保温顶板均由衬套隔开的内壁板和外壁板构成,螺栓穿过内壁板、衬套、外壁板和支撑框架进行固定,保温侧板的周侧密封形成空腔,保温侧板里侧安装有耐火材料层。上述窑壁侧体的组装结构能提高窑内的保温性能。进一步来说,所述保温顶板由左、右侧顶板对接固定,两个顶部主梁对接固定,且左、右侧顶板和两个顶部主梁配合并沿两侧向下倾斜形成倒V型结构。上述限定的组装结构不但能能够增大窑内体积,还能提高窑顶的安全性。进一步来说,所述保温顶板上侧固定的支撑框架包括横向布置的顶部次梁和纵向贯穿顶部次梁的顶部拉梁,其中顶部次梁固定在保温顶板上,顶部拉梁固定在顶部主梁上。进一步来说,所述两个顶部主梁均包括主梁本体,两个主梁本体连接处通过相对设置的主梁连接板固定,主梁连接板与主梁本体连接处设有主梁连接筋板。上述组装结构的限定进一步提高窑顶结构的稳固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移动式隧道窑组件的组装方法,包括组装窑底模块和隧道窑模块的阶段,以及将多个窑底模块连续布置形成圆环形窑底和将多个隧道窑模块连续布置形成用于烧制砖坯的圆弧形窑体阶段,包括如下步骤:A、窑底铺设:首先将至少一对窑底单元横向对接形成窑底模块,再将数个窑底模块连续布置形成圆环形窑底,窑底两侧安装导轨,导轨靠内侧设置沙封槽;B、窑壁侧体以及窑顶组装:先通过安装孔将保温侧板固定在支撑框架内侧形成窑壁侧体,接着在保温侧板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安装结构上梁和结构下梁,前后端分别固定安装结构立柱;接着将顶部主梁横向跨接固定在两个窑壁侧体的结构上梁上,保温顶板通过支撑框架安装在顶部主梁下端,从而形成窑顶以密封窑壁侧体上部开口;C、窑体组装:先在窑壁侧体的结构下梁上固定安装板,再将行走机构固定在安装板上,最后将多个隧道窑模块移动到导轨上连续布置形成圆弧形窑体。进一步来说,步骤B中所述保温侧板和保温顶板的组装方法相同,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衬套对准内壁板和外壁板上的安装孔使衬套支承于内壁板和外壁板之间,螺栓依次穿过内壁板、衬套、外壁板固定到对应支撑框架上,内壁板、外壁板四周密封使保温侧板和保温顶板形成具有内腔的中空结构,保温侧板和保温顶板里侧均固定安装有耐火材料层。进一步来说,所述保温顶板的组装方法是将左、右侧顶板对接固定形成两侧向下倾斜的倒V型结构,两个顶部主梁对接固定形成与保温顶板配合的倒V型结构。进一步来说,所述保温顶板上侧固定的支撑框架的组装方法是先将横向布置的顶部次梁固定在保温顶板上,再将纵向穿过顶部次梁的顶部拉梁固定在顶部主梁下端。进一步来说,所述两个顶部主梁的组装方法是先在两个主梁本体的对接处分别设置主梁连接板,接着在主梁连接板与主梁本体连接处设有主梁连接筋板,最后通过主梁连接板上的安装孔固定安装两个顶部主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式隧道窑组装组件将整个移动式隧道窑的制作过程分解成了若干个隧道窑模块的组装,而每个组件既可以现场单独组装,也可以在工厂内自动化生产,使窑炉的制造质量得到了可靠的控制,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组装方法使得移动式隧道窑的现场装配安装更加方便、快捷,使移动式隧道窑的建造周期大为缩短,并且移动式隧道窑的整体装配质量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隧道窑模块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窑底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保温侧体与支撑框架的组装示意图;图4为图3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进行窑壁侧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窑壁侧体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窑壁侧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图10分别为左侧顶板和右侧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右侧顶板的A向视图(仰视图);图12为图10所示右侧顶板的B向视图(右视图);图13为左侧顶部主梁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所示左侧顶部主梁的C向视图(仰视图);图15为图13所示左侧顶部主梁的D向视图(右视图);图16为行走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行走机构左视图。附图中:1-窑底模块;11、12-窑底单元;13-导轨;14-行走机构;15-沙封槽;16-安装板;2-窑壁侧体;21-支撑框架;22-保温侧板;221-内壁板;222-外壁板;223-衬套;224-螺栓;23-结构上梁;24结构下梁-;25-结构立柱;26-沙封刀;3-窑顶;31-保温顶板;311-左侧顶板;312-右侧顶板;32-顶部主梁;321-主梁本体;322-主梁连接板;323-主梁连接筋板;33-支撑框架;331-顶部拉梁;332-顶部次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一种移动式隧道窑包括多个窑底模块1连续布置形成的圆环形窑底和多个隧道窑模块连续布置形成的圆弧形窑体,如图1、图2所示,窑底模块1由两个窑底单元11、12相对拼接构成,导轨13固定安装在两窑底单元11、12外侧,导轨13内侧具有沙封槽15,所述隧道窑模块包括两个窑壁侧体2和窑顶3,窑壁侧体1下端安装与所述导轨13匹配的行走机构14。如图3~8所示,窑壁侧体2由外侧的支撑框架21和内侧的保温侧板22固定而成,支撑框架21由四根槽钢固定形成井字型结构,而保温侧板22里侧还安装有耐火材料层(图中未示出)。图3、图4示出了保温侧板的组装结构,包括内壁板221及外壁板222,中间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组装移动式隧道窑的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组装移动式隧道窑的组件,包括多个窑底模块(1)连续布置形成的圆环形窑底和多个隧道窑模块连续布置形成的圆弧形窑体,所述窑底模块(1)两侧安装导轨(13),导轨(13)内侧具有沙封槽(15),所述隧道窑模块包括两个窑壁侧体(2)和窑顶(3),窑壁侧体(2)下端安装与所述导轨(13)匹配的行走机构(14),其特征在于,所述窑底模块(1)至少包括一对横向固定连接的窑底单元(11、12),每个窑壁侧体(2)包括支撑框架(21)和固定于支撑框架(21)里侧的保温侧板(22),保温侧板(22)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结构上梁(23)和结构下梁(24),结构下梁(24)上固定安装行走机构(14),保温侧板(22)的前后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用于连接相邻隧道窑模块上保温侧体的结构立柱(25),所述窑顶(3)包括保温顶板(31)和顶部主梁(32),保温顶板(31)通过支撑框架(33)安装在顶部主梁(32)下端,顶部主梁(32)两端横向跨接固定在两个窑壁侧体(2)的结构上梁(2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组装移动式隧道窑的组件,包括多个窑底模块(1)连续布置形成的圆环形窑底和多个隧道窑模块连续布置形成的圆弧形窑体,所述窑底模块(1)两侧安装导轨(13),导轨(13)内侧具有沙封槽(15),所述隧道窑模块包括两个窑壁侧体(2)和窑顶(3),窑壁侧体(2)下端安装与所述导轨(13)匹配的行走机构(14),其特征在于,所述窑底模块(1)至少包括一对横向固定连接的窑底单元(11、12),每个窑壁侧体(2)包括支撑框架(21)和固定于支撑框架(21)里侧的保温侧板(22),保温侧板(22)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结构上梁(23)和结构下梁(24),结构下梁(24)上固定安装行走机构(14),保温侧板(22)的前后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用于连接相邻隧道窑模块上保温侧体的结构立柱(25),所述窑顶(3)包括保温顶板(31)和顶部主梁(32),保温顶板(31)通过支撑框架(33)安装在顶部主梁(32)下端,顶部主梁(32)两端横向跨接固定在两个窑壁侧体(2)的结构上梁(2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装移动式隧道窑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侧板(22)和保温顶板(31)均由衬套(223)隔开的内壁板(221)和外壁板(222)构成,螺栓(224)穿过内壁板(221)、衬套(223)、外壁板(222)和支撑框架(21)进行固定,保温侧板(22)的周侧密封形成空腔,保温侧板(22)里侧安装有耐火材料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组装移动式隧道窑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顶板(31)由左侧顶板(311)和右侧顶板(312)对接固定,两个顶部主梁(32)对接固定,且左、右侧顶板(311、312)和两个顶部主梁(32)配合并沿两侧向下倾斜形成倒V型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组装移动式隧道窑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顶板(31)上侧固定的支撑框架(33)包括横向布置的顶部次梁(332)和纵向贯穿顶部次梁(332)的顶部拉梁(331),其中顶部次梁(332)固定在保温顶板(31)上,顶部拉梁(331)固定在顶部主梁(32)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组装移动式隧道窑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顶部主梁(32)均包括主梁本体(321),两个主梁本体(321)连接处通过相对设置的主梁连接板(322)固定,主梁连接板(322)与主梁本体(321)连接处设有主梁连接筋板(323)。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组件的组装方法,包括组装窑底模块(1)和隧道窑模块的阶段,以及将多个窑底模块(1)连续布置形成圆环形窑底和将多个隧道窑模块连续布置形成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建兴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渝黔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