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16406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3 20:34
一种车架装置,包含一前车架单元、一可分离地与该前车架单元结合的后车架单元,及一用以结合该前车架单元与后车架单元的结合单元。该前车架单元包括一前定位机构,该后车架单元包括一能与该前定位机构互相卡合定位的后定位机构,该前、后定位机构互相卡合使该后车架单元在锁合定位之前可挂附于该前车架单元上。其功效在于,透过该前、后定位机构互相卡合的结构设计,使得该后车架单元在锁合定位之前可挂附于该前车架单元上,藉此即可单人独立完成该车架装置的锁合作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车架装置,包含一前车架单元、一可分离地与该前车架单元结合的后车架单元,及一用以结合该前车架单元与后车架单元的结合单元。该前车架单元包括一前定位机构,该后车架单元包括一能与该前定位机构互相卡合定位的后定位机构,该前、后定位机构互相卡合使该后车架单元在锁合定位之前可挂附于该前车架单元上。其功效在于,透过该前、后定位机构互相卡合的结构设计,使得该后车架单元在锁合定位之前可挂附于该前车架单元上,藉此即可单人独立完成该车架装置的锁合作业。【专利说明】车架装置
本技术关于一种车架,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大型车辆的车架装置。
技术介绍
重型摩托车或全地型车等大型车辆,其车架不易以一体式成型,而需将前车架及后车架组装而成。如图1、2所示,现有的车架装置是将一前车架11及一后车架12于接合处以多数螺栓13锁合而成。然而,在该前、后车架11、12未锁合完成时,该后车架12无法挂附于该前车架11上,因此需要一人撑扶该后车架12,再由另一人进行锁附动作,无法单人独立完成锁合作业,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单人进行锁合作业的车架装置。于是,本技术车架装置,包含一前车架单元、一可分离地与该前车架单元结合的后车架单元,及一用以结合该前车架单元与后车架单元的结合单元。该前车架单元包括一前定位机构,该后车架单元包括一能与该前定位机构互相卡合定位的后定位机构,该前、后定位机构互相卡合使该后车架单元在锁合定位之前可挂附于该前车架单元上。本技术的功效在于,透过该前、后定位机构互相卡合的结构设计,使得该后车架单元在锁合定位之前可挂附于该前车架单元上,藉此即可单人独立完成该车架装置的锁合作业。【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现有的车架装置;图2是一局部放大立体图,辅助说明图1 ;图3是一立体图,说明本技术车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图4是一局部立体分解图,辅助说明图3 ;图5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一后车架单元挂附于一前车架单元上,且两者尚未锁合的状态,为了便于说明,图中省略部分元件未绘出;图6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该后车架单元与该前车架单元已锁合的状态,为了便于说明,图中省略部分元件未绘出 '及图7是一局部立体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已锁合完成的态样。【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3,为本技术车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前车架单元2、一可分离地与该前车架单元2结合的后车架单元3,及一用以结合该前车架单元2与后车架单元3的结合单元4。该前车架单元2包括一头管21、二连结于该头管21上且由该头管21两侧向后延伸的前侧杆22,及一前定位机构23。该后车架单元3包括二由对应的前侧杆22向后延伸的后侧杆31、二分别由对应的后侧杆31向下延伸而锁附于该前车架单元2的延伸杆32,及一能与该前定位机构23互相卡合定位的后定位机构33。如图4所示,该前定位机构23具有两个分别固设于该二前侧杆22后侧的第一连接件231,每一第一连接件231具有一朝向该后车架单元3的第一锁合部232,及一间隔位于该第一锁合部232前侧的第一定位部233。该后定位机构33具有两个分别固设于该二后侧杆31前端的第二连接件331,每一第二连接件331具有一对应该第一锁合部232的第二锁合部332,及一由该第二锁合部332往对应的前侧杆22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部333。于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连接件231的第一定位部233是一具有螺纹的凸销,而每一第二连接件331的第二定位部333是一具有一穿孔的挡片,对应的第一、二定位部233、333是透过该穿孔挂附于该凸销上。该结合单元4包括多数分别穿设对应的第一、二锁合部232、332以及该二延伸杆32与该前车架单元2的螺栓41、多数分别螺合于所述螺栓41上的第一螺帽42,及两个分别螺合于该二第一定位部233上的第二螺帽43。以下的叙述说明该前、后车架单元2、3的锁合方式,为了便于说明,图5、6中省略部分元件未绘出。参阅图4、5,该前、后定位机构23、33互相卡合使该后车架单元3在锁合定位之前可挂附于该前车架单元2上。如图5所示,该后车架单元3挂附于该前车架单元2上,且该前、后车架单元2、3尚未锁合时,每一第二连接件331的第二锁合部332的底侧是靠抵于对应的第一连接件231的第一锁合部232上。此时,所述第一、二锁合部232、332上的锁合孔230、330是略为错开。参阅图4、6,该前、后车架单元2、3要进行锁合作业时,操作者需略为抬起该后车架单元3,使所述第一、二锁合部232、332上的锁合孔230、330对齐,再以该结合单元4的螺栓41与第一螺帽42进行锁合作业。将该后车架单元3锁合定位后,所述第二锁合部332的底侧则不靠抵于对应的第一锁合部232上。而所述第一、二锁合部232、332进行锁合后,可以再以该二第二螺帽43分别螺合于该二第一定位部233上,以提升所述第一、二定位部233,333之间的结合强度,最后形成如图7所示的组合态样。综上所述,本技术车架装置透过该前、后定位机构23、33互相卡合的结构设计,使得该后车架单元3在锁合定位之前可挂附于该前车架单元2上,藉此即可单人独立完成该车架装置的锁合作业,再透过该后车架单元3的该二延伸杆32锁附于该前车架单元2上,使该前、后车架单元2、3之间增加下锁附点,亦能提升该前、后车架单元2、3之间的结合强度,故确实能达成本技术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申请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附图标记列表2...前车架单元21..头管22..前侧杆23..前定位机构230..锁合孔231..第一连接件232.?第一锁合部233.?第一定位部3...后车架单元31..后侧杆32..延伸杆33..后定位机构330..锁合孔331..第二连接件332..第二锁合部333..第二定位部4...结合单元41..螺栓42.. 第一螺帽43..第二螺帽【权利要求】1.一种车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前车架单元,包括一前定位机构; 一后车架单元,可分离地与该前车架单元结合,该后车架单元包括一能与该前定位机构互相卡合定位的后定位机构,该前、后定位机构互相卡合使该后车架单元在锁合定位之前可挂附于该前车架单元上;及 一结合单元,用以结合该前定位机构与后定位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车架单元还包括一头管,及二连结于该头管上且由该头管两侧向后延伸的前侧杆,该前定位机构具有两个分别固设于该二前侧杆后侧的第一连接件,每一第一连接件具有一朝向该后车架单元的第一锁合部,及一间隔位于该第一锁合部前侧的第一定位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后车架单元还包括二后侧杆,该后定位机构具有两个分别固设于该二后侧杆前端的第二连接件,每一第二连接件具有一对应该第一锁合部的第二锁合部,及一由该第二锁合部往对应的前侧杆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部,该结合单元是将相对应的第一、二锁合部结合在一起,所述第一、二定位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前车架单元,包括一前定位机构;一后车架单元,可分离地与该前车架单元结合,该后车架单元包括一能与该前定位机构互相卡合定位的后定位机构,该前、后定位机构互相卡合使该后车架单元在锁合定位之前可挂附于该前车架单元上;及一结合单元,用以结合该前定位机构与后定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豪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