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隧道用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0595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1 0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隧道用小车,包括用于支撑的行车架(1)、设置于行车架(1)上为小车提供动力的驱动装置(2)、位于行车架(1)下方由驱动装置(2)驱动进行行驶的前行走装置(3)和后行走装置(4),实现小车前、后双驱动行驶,达到作业人员便捷、安全的在管隧道内通行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隧道用小车,包括用于支撑的行车架(1)、设置于行车架(1)上为小车提供动力的驱动装置(2)、位于行车架(1)下方由驱动装置(2)驱动进行行驶的前行走装置(3)和后行走装置(4),实现小车前、后双驱动行驶,达到作业人员便捷、安全的在管隧道内通行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等优点。【专利说明】一种管隧道用小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隧道用小车,适用于船舶领域。
技术介绍
在船舶及海洋工程中,通往压载舱的输送管道内固定安装有专用的管隧道,而在实际的船舶设计中,为有效利用空间,节省资源,管隧道通常设计的非常狭小,一个成年人不能直立通行,同时,在管隧道底部、侧部都布满加强筋,很容易使作业人员在其内部通行时因磕碰而受到伤害。然而在上述管道环境下进行管隧道的维修以及工件运输,存在极大的困难,影响工作质量,存在作业工期长,效率低,容易发生磕碰受伤等问题。因此,研发一种适用于该种狭小空间内通行的管隧道小车,用于作业人员的乘坐和工件的运输,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隧道小车,以至少解决以往在狭小的管隧道空间内通行、作业、工件运输存在的困难。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隧道用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的行车架1、设置于行车架I上为小车提供动力的驱动装置2、位于行车架I下方由驱动装置2驱动进行行驶的前行走装置3和后行走装置4,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 传动箱体21 ; 第一输入轴22,通过其两侧套装的第一轴承23和第二轴承24将其架设于传动箱体21上,且所述第一输入轴22上带有小齿轮25 ; 第二输入轴28,通过其两侧套装的第三轴承29和第四轴承210将其架设于传动箱体21上,且所述第二输入轴28通过平键7连接有大齿轮211,所述大齿轮211与小齿轮25相啮合; 动力链轮212,通过平键7与第二输入轴28相连; 曲状手柄213,可活动连接于第一输入轴22或第二输入轴28的端部; 过渡链轮214,通过链条215与动力链轮212传动连接,所述过渡链轮214通过衬套8套装于过渡链轮轴217上,所述过渡链轮轴217的两端与行车架I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过渡链轮214分别通过前传动链条218和后传动链条219与前行走装置3和后行走装置4传动连接。其中,所述的小齿轮和大齿轮是相对两个齿轮的直径大小而言,直径较小的为小齿轮,直径较大的为大齿轮。优选,所述前行走装置3包括: 前驱动轴31,通过其两侧套装的第五轴承32和第六轴承33将其架设于行车架I的底部,所述前驱动轴31的两端分别套装有前行走轮34 ; 前从动链轮35,通过平键7连接于前驱动轴31上。进一步优选,所述后行走装置4包括: 后驱动轴41,通过其两侧套装的第七轴承42和第八轴承43将其架设于行车架I的底部,所述后驱动轴41的两端分别套装有后行走轮44 ; 后从动链轮45,通过平键7连接于后驱动轴41上。进一步优选,所述小车还包括张紧装置5,用于将前/后传动链条218/219的动力传递到前/后行走装置3/4上,所述张紧装置5包括: 张紧轮轴51,其两端连接于行车架I的底部; 张紧轮52,通过衬套8套装于张紧轮轴51上。进一步优选,所述小车还包括第一锁紧装置6,与行车架I相连,其中,所述第一锁紧装置6包括: 手轮61,通过其下端的螺纹套管62穿过车架1,与车架I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管62上套装有锁紧块63,且螺纹套管62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轴用挡圈64,用来阻挡锁紧块63的脱落;所述锁紧块6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刹车块65,所述刹车块65套于小车行走的轨道9上。进一步优选,所述驱动装置2还包括第二锁紧装置220,所述第二锁紧装置220包括: 锁紧轮26,通过平键7与第一输入轴22相连; 锁紧手柄221,通过其螺纹套管与驱动装置2的传动箱体21连接; 制动块222,通过锁紧螺钉223与锁紧手柄221连接,位于锁紧轮26上方,当向上扳动锁紧手柄221,制动块222将阻碍锁紧轮26的转动。进一步优选,所述驱动装置2还包括第一保护套224和第二保护套225分别套装于第一输入轴22和第二输入轴28靠近曲状手柄213的端部,且所述第一保护套224和第二保护套225均通过螺栓连接于传动箱体21上。进一步优选,所述行车架I上设置有安全防护靠背13,所述防护靠背13的上端设置有向驱动装置2方向弯曲的弯曲部14。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输入轴22和小齿轮25为一体结构。进一步优选,安装张紧轮轴51的车架I对应部位设有调节长孔,所述张紧轮轴51可沿调节长孔滑动/固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隧道小车,通过手动转动驱动装置的曲状手柄,带动第一输入轴或第二输入轴旋转,再由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之间的齿轮哨合,实现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的同步旋转,由第二输入轴上的动力链轮通过链条将动力传递给过渡链轮,再由过渡链轮将动力分别传递到前行走装置和后行走装置,进而实现小车前、后双驱动,使小车驱动动力性能好,不容易打滑,减轻前/后行走装置与轨道的磨损。该管隧道用小车通过链条和链轮的配合将动力输入轴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小车的直线运动,最终实现工作人员通过对曲状手柄的双向摇动,实现小车前后往复运动,进而对小车自由操作,通过小车中齿轮啮合传动及链轮传动,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降低劳动强度,有效解决工作人员在狭小管道内无法行走,工件运输困难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等优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管隧道用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管隧道用小车的俯视结构图; 图3为管隧道用小车沿D-D的剖视图; 图4为管隧道用小车沿B-B的剖视图; 图5为管隧道用小车沿E-E的剖视图; 图6为管隧道用小车沿C-C的剖视图; 图7为管隧道用小车沿F-F的剖视图; 图8为管隧道用小车沿G-G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为一种管隧道用小车,该小车包括用于支撑的行车架1,在行车架I上设置有为小车提供行驶动力的驱动装置2,在行车架I的下方设置有前行走装置3和后行走装置4,且前行走装置3和后行走装置4均与驱动装置2相连,在驱动装置2的驱动下可进行行走,进而带动小车的行驶, 其中,如图3所示,驱动装置2包括:传动箱体21 ;第一输入轴22,通过其两侧套装的第一轴承23和第二轴承24将其架设于传动箱体21上,且所述第一输入轴22上带有小齿轮25 ;第二输入轴28,通过其两侧套装的第三轴承29和第四轴承210将其架设于传动箱体21上,且所述第二输入轴28通过平键7连接有大齿轮211,所述大齿轮211与小齿轮25相啮合;动力链轮212,通过平键7与第二输入轴28相连,从而使动力链轮212与大齿轮211同心,并同时转动;曲状手柄213,可活动连接于第一输入轴22或第二输入轴28的端部,进行动力的输入;过渡链轮214,通过链条215与动力链轮212传动连接,所述过渡链轮214通过衬套8套装于过渡链轮轴217上,所述过渡链轮轴217的两端与行车架I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过渡链轮214分别通过前传动链条218和后传动链条219与前行走装置3和后行走装置4传动连接。管隧道用小车工作时,将其安装在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隧道用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的行车架(1)、设置于行车架(1)上为小车提供动力的驱动装置(2)、位于行车架(1)下方由驱动装置(2)驱动进行行驶的前行走装置(3)和后行走装置(4),其中,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传动箱体(21);第一输入轴(22),通过其两侧套装的第一轴承(23)和第二轴承(24)将其架设于传动箱体(21)上,且所述第一输入轴(22)上带有小齿轮(25);第二输入轴(28),通过其两侧套装的第三轴承(29)和第四轴承(210)将其架设于传动箱体(21)上,且所述第二输入轴(28)通过平键(7)连接有大齿轮(211),所述大齿轮(211)与小齿轮(25)相啮合;动力链轮(212),通过平键(7)与第二输入轴(28)相连;曲状手柄(213),可活动连接于第一输入轴(22)或第二输入轴(28)的端部;过渡链轮(214),通过链条(215)与动力链轮(212)传动连接,所述过渡链轮(214)通过衬套(8)套装于过渡链轮轴(217)上,所述过渡链轮轴(217)的两端与行车架(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过渡链轮(214)分别通过前传动链条(218)和后传动链条(219)与前行走装置(3)和后行走装置(4)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鸿云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新飞船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