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力隧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0154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9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力隧道,在电力隧道的上侧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的上侧设置有通风亭,通风亭包括侧壁和设置于侧壁顶端的顶盖,其特征在于:通风亭的四个侧壁围设于通风口的周围,通风亭的顶盖开口,通风亭的四个侧壁设置有四个自动气阀门,在所述顶盖开口处固定设置铁网,在通风口的下端电力隧道的逃生通道处安装有一个控制自动气阀门的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风口上未设置任何障碍,工作人员爬出攀登梯通过自动打开的四扇逃生门瞬间逃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危险,通风亭的顶端全部开口,完成了通风的功能,固定设置铁网防止外人进入电力隧道,降低了电力隧道的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铺设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电力隧道
技术介绍
在电力隧道内工作时人员与外界无法联系,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后果将会十分严重。目前,电力隧道内关于逃生隧道的设计很粗糙,只是在通风亭的上端设置了出口,其内部加设了脚蹬子,当工作人员逃生时,需先爬出通风口,再踩着脚蹬子从通风亭上端的出口爬出,还种逃生方式难度较大、速度较慢,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危险。另外,现有通风亭的防护措施不够完善,很容易遭到外力的破坏,通过通风亭或通风口很容易成为外人进入电力隧道的突破口。国内专利201420438348.4公开了一种电力隧道,能够解决逃生问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危险,其结构如下有:第一,在通风亭侧端设置有逃生门,该逃生门设置有防止从通风亭的外侧打开的锁止部,其锁止部为门体挡块,为了防止外人通过逃生门进入电力隧道,锁止部平时处于锁死状态,其缺点是:一旦发生意外,电力隧道的工作人员从通风口出来,还得手动打开锁止部通过逃生门出去,逃生人员在逃生的紧急情况下增加了一道程序大大的增加了时间给人员造成危害,第二,在通风口的上端盖设置有保护盖,保护盖包括固定部和转动部,转动部可旋转地设置在固定部上,且当转动部位于第一位置时,转动部与固定部之间形成逃生口,当转动部位于第二位置时,转动部与固定部之间形成封闭结构,保护盖包括多个的转动部,且多个转动部依次相邻设置;转动部上设置有旋转驱动部。该若干结构起到一个保护作用,防止工作人员通过通风口掉入电力隧道,但其缺点是:其一通风口的保护盖平时处于一个封闭状态,使得其电力隧道内通风困难,工作人员很难长时间呆在电力隧道内,使得通风亭没有任何作用了,其二当发生意外时,工作人员在逃生如此紧张情况下还得爬在攀登梯上手动打开通风口的保护盖,手动打开固定部上的转动部逃生,大大增加了操作时间给人员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电力隧道,使得电力隧道上的通风亭逃生和通风功能分离,大大的提高了电力隧道内逃生难度较大的问题,防止外人通过通风亭进入电力隧道降低了损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力隧道,在电力隧道的上侧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的上侧设置有通风亭,通风亭包括侧壁和设置于侧壁顶端的顶盖,其特征在于:通风亭的四个侧壁围设于通风口的周围,通风亭的顶盖开口,通风亭的四个侧壁设置有四个自动气阀门,在所述顶盖开口处固定设置铁网,在通风口的下端电力隧道的逃生通道处安装有一个控制自动气阀门的开关。本技术所述,当通风亭的顶盖开口离自动气阀门的垂直距离足够长时(如大于I米),在通风亭的四个侧壁高于自动气阀门的上端四周设置有开口,该开口上固定设置有铁网,最大限度使电力隧道通风,且放置外人进入电力隧道。本技术所述,通风口的下侧设置有攀登梯,且攀登梯可伸缩地设置在电力隧道内。本技术所述,设置四个自动气阀门,最大限定的让逃生人员在逃出通风口时不管从哪一个侧壁都能够瞬间逃出电力隧道;自动气阀门的开关设置在能够让逃生人员立马够得住的地方。本技术主要是增加了一道自动气阀门的装置,类似于公交自动门,为普通的气动门工作原理,其工作原理为:采用两位三通电磁阀或是两位五通电磁阀,两位三通电磁阀通常与单作用气动执行机构配套使用,两位是两个位置可控:开-关,三通是有三个通道通气,一般情况下I个通道与气源连接,另外两个通道I个与执行机构的进气口连接,I个与执行机构排气口连接,具体的工作原理可以参照单作用气动执行机构的一般的工作原理图,两位五通电磁阀通常与双作用气动执行机构配套使用,两位是两个位置可控:开-关,五通是有五个通道通气,其中I个与气源连接,两个与双作用气缸的外部气室的进出气口连接,两个与内部气室的进出气口接连,具体的工作原理可参照双作用气动执行机构一般的工作原理图。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方便,通风口上未设置任何障碍,工作人员爬出攀登梯通过自动打开的四扇逃生门瞬间逃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危险,通风亭的顶端全部开口,完成了通风的功能,固定设置铁网防止外人进入电力隧道,完全降低了电力隧道的损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力隧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通风亭结构示意图。在图中,I为电力隧道,2、通风口,3、通风亭,4、侧壁,5、顶盖,6、顶盖开口,7、自动气阀门,8、侧壁开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力隧道,在电力隧道I的上侧设置有通风口 2,通风口 2的上侧设置有通风亭3,通风亭3包括侧壁4和设置于侧壁顶端的顶盖5,其特征在于:通风亭3的四个侧壁4围设于通风口 2的周围,通风亭3的顶盖5设有开口 6,通风亭3的四个侧壁4设置有四个自动气阀门7,在所述顶盖开口6处固定设置铁网,在通风口2的下端电力隧道I的逃生通道处安装有一个控制自动气阀门7的开关。图2所示,本技术当所述通风亭3的顶盖开口6离自动气阀门7的垂直距离足够长时(如大于I米),在通风亭3的四个侧壁4高于自动气阀门7的上端四周设置有开口 8,该开口 8上固定设置有铁网;所述通风口 2的下侧设置有攀登梯,且攀登梯可伸缩地设置在电力隧道I内。当工作人员逃生时,逃生到通风口2下端的电力隧道I内,立刻按下电力隧道中的自动气阀门的开关,四个自动气阀门立刻启动并且打开,当工作人员使用攀登梯爬出通风口2,瞬间从早已打开的四个自动气阀门逃生。当工作人员不需要逃生时,该攀登梯收缩起来,可以防止外部人员通过该攀登梯进入电力隧道I内。【主权项】1.一种新型电力隧道,在电力隧道的上侧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的上侧设置有通风亭,通风亭包括侧壁和设置于侧壁顶端的顶盖,其特征在于:通风亭的四个侧壁围设于通风口的周围,通风亭的顶盖开口,通风亭的四个侧壁设置有四个自动气阀门,在所述顶盖开口处固定设置铁网,在通风口的下端电力隧道的逃生通道处安装有一个控制自动气阀门的开关。2.—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力隧道,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风亭的顶盖开口离自动气阀门的垂直距离大于I米,在通风亭的四个侧壁高于自动气阀门的上端四周设置有开口,该开口上固定设置有铁网。3.—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力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的下侧设置有攀登梯,且攀登梯可伸缩地设置在电力隧道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力隧道,在电力隧道的上侧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的上侧设置有通风亭,通风亭包括侧壁和设置于侧壁顶端的顶盖,其特征在于:通风亭的四个侧壁围设于通风口的周围,通风亭的顶盖开口,通风亭的四个侧壁设置有四个自动气阀门,在所述顶盖开口处固定设置铁网,在通风口的下端电力隧道的逃生通道处安装有一个控制自动气阀门的开关。本技术的优点是:通风口上未设置任何障碍,工作人员爬出攀登梯通过自动打开的四扇逃生门瞬间逃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危险,通风亭的顶端全部开口,完成了通风的功能,固定设置铁网防止外人进入电力隧道,降低了电力隧道的损害。【IPC分类】E21F11/00, E21F1/00【公开号】CN205330721【申请号】CN201520957981【专利技术人】彭小琴, 魏娟, 朱慧莹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南昌供电分公司, 国网江西安义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电力隧道,在电力隧道的上侧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的上侧设置有通风亭,通风亭包括侧壁和设置于侧壁顶端的顶盖,其特征在于:通风亭的四个侧壁围设于通风口的周围,通风亭的顶盖开口,通风亭的四个侧壁设置有四个自动气阀门,在所述顶盖开口处固定设置铁网,在通风口的下端电力隧道的逃生通道处安装有一个控制自动气阀门的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小琴魏娟朱慧莹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南昌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西安义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