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向忠专利>正文

一种超薄无基材阻燃防静电双面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0444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0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薄无基材阻燃防静电双面胶,依次包括第一胶黏层、第一防静电层、第一阻燃层、与胶水混合一体的无基材树脂膜层、第二阻燃层、第二防静电层、第二胶黏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无基材树脂膜层为胶水混合到树脂中形成无基材状的无基材树脂膜层,降低了双面胶的整体厚度。同时,设置第一防静电层、第二防静电层以及第一阻燃层、第二阻燃层,使该无基材双面胶还同时具备了防静电和阻燃的性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超薄无基材阻燃防静电双面胶,依次包括第一胶黏层、第一防静电层、第一阻燃层、与胶水混合一体的无基材树脂膜层、第二阻燃层、第二防静电层、第二胶黏层。本技术的无基材树脂膜层为胶水混合到树脂中形成无基材状的无基材树脂膜层,降低了双面胶的整体厚度。同时,设置第一防静电层、第二防静电层以及第一阻燃层、第二阻燃层,使该无基材双面胶还同时具备了防静电和阻燃的性能。【专利说明】一种超薄无基材阻燃防静电双面胶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基材双面胶,尤其涉及一种超薄无基材阻燃防静电双面胶。
技术介绍
胶带作为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材料之一,日益成为生产生活中的重要辅助工具。现有技术中双面胶带多为有基材胶带,由于基材的存在,在胶带的厚度方面必须加上基材的厚度,在超薄方面空间太少。现有的有基材的胶带相对无基材的胶带挺度及透明性稍差,柔韧性能不如无基材双面胶。并且,现有的双面胶带不能同时具备防静电和阻燃的性能,在使用方面功能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构建一种超薄无基材阻燃防静电双面胶,克服现有技术双面胶带有基材,以及不能同时具备防静电和阻燃的性能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构建一种超薄无基材阻燃防静电双面胶,依次包括第一胶黏层、第一防静电层、第一阻燃层、与胶水混合一体的无基材树脂膜层、第二阻燃层、第二防静电层、第二胶黏层。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阻燃层和所述第二阻燃层为阻燃涂层。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防静电层和所述第二防静电层为防静电涂层。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还包括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所述第一离型层与所述第一胶黏层粘接,所述第一胶黏层与所述第二胶黏层粘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胶黏层和第二胶黏层为防静电胶黏层。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防静电层和所述第二防静电层为水性防静电层。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无基材树脂膜层的厚度范围为2 μ至10 μ(μ表示μ m, μ m是长度单位,念微米,I μ m为千分之一毫米)。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第一防静电层和所述第二防静电层的厚度范围为O μ至5 μ。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胶黏层与所述第二胶黏层的厚度范围为5 μ至10 μ。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阻燃层和所述第二阻燃层的厚度范围为5 μ至10 μ。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构建一种超薄无基材阻燃防静电双面胶,依次包括第一胶黏层、第一防静电层、第一阻燃层、与胶水混合一体的无基材树脂膜层、第二阻燃层、第二防静电层、第二胶黏层。本技术的无基材树脂膜层为胶水混合到树脂中形成无基材状的无基材树脂膜层,降低了双面胶的整体厚度。同时,设置第一防静电层、第二防静电层以及第一阻燃层、第二阻燃层,使该无基材双面胶还同时具备了防静电和阻燃的性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构建一种超薄无基材阻燃防静电双面胶,依次包括第一胶黏层1、第一防静电层2、第一阻燃层3、与胶水混合一体的无基材树脂膜层4、第二阻燃层5、第二防静电层6、第二胶黏层7。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是:在树脂层的两面涂布胶水,胶水渗透到树脂中使胶水与树脂层混合为一体形成无基材树脂膜层4。所述无基材树脂膜层4的厚度范围为2 μ至10 μ ( μ表示μ m, μ m是长度单位,念微米,I μ m为千分之一毫米)。所述第一阻燃层3和所述第二阻燃层5为阻燃涂层,阻燃涂层为阻燃剂形成阻燃涂料,阻燃剂为无卤阻燃剂,阻燃涂料涂布在无基材树脂膜层4的一面形成所述第一阻燃层3,涂布在无基材树脂膜层4的另一面形成所述第二阻燃层5。所述第一阻燃层3和所述第二阻燃层5的厚度范围为5 μ至10 μ。所述第一防静电层2和所述第二防静电层6为防静电涂层,即:防静电涂层由水性防静电剂形成涂料涂覆在阻燃涂层上。所述第一防静电层2和所述第二防静电层6的厚度范围为O μ至5 μ。第一胶黏层I用于粘接第一防静电层2和使用物或者第一离型层8。第二胶黏层7用用于粘接第二防静电层6和使用物或者第二离型层9。所述第一胶黏层I和第二胶黏层7为具有粘接功能的胶黏剂涂覆形成胶黏涂层,所述第一胶黏层I和第二胶黏层7的厚度范围为5 μ至10 μ。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是:还包括第一离型层8和第二离型层9,所述第一离型层8与所述第一胶黏层I粘接,所述第二离型层9与所述第二胶黏层7粘接。第一离型层8和第二离型层9为涂覆二甲基硅油的PET、格拉辛纸、牛皮纸中任意一种。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是:所述第一防静电层2和所述第二防静电层6为水性防静电层,即,所述第一防静电层2和所述第二防静电层6由水性防静电剂形成涂料涂覆在阻燃涂层上。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是:第一胶黏层I第二胶黏层7为防静电胶黏层,采用防静电胶水涂布形成。制作时,在第一离型层8上涂布防静电胶水形成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第一胶黏层I,再将防静电功能的第一胶黏层I贴合第一防静电层2。在第二离型层9上涂布防静电胶水形成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第二胶黏层7,再将防静电功能的第二胶黏层7贴合第二防静电层6。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构建一种超薄无基材阻燃防静电双面胶,依次包括第一胶黏层1、第一防静电层2、第一阻燃层3、与胶水混合一体的无基材树脂膜层4、第二阻燃层5、第二防静电层6、第二胶黏层7。本技术的无基材树脂膜层为胶水混合到树脂中形成无基材状的无基材树脂膜层4,降低了双面胶的整体厚度。同时,设置第一防静电层2、第二防静电层6以及第一阻燃层3、第二阻燃层5,使该无基材双面胶还同时具备了防静电和阻燃的性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超薄无基材阻燃防静电双面胶,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第一胶黏层、第一防静电层、第一阻燃层、与胶水混合一体的无基材树脂膜层、第二阻燃层、第二防静电层、第二胶黏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薄无基材阻燃防静电双面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燃层和所述第二阻燃层为阻燃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薄无基材阻燃防静电双面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静电层和所述第二防静电层为防静电涂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薄无基材阻燃防静电双面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所述第一离型层与所述第一胶黏层粘接,所述第一胶黏层与所述第二胶黏层粘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薄无基材阻燃防静电双面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黏层和第二胶黏层为防静电胶黏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薄无基材阻燃防静电双面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静电层和所述第二防静电层为水性防静电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薄无基材阻燃防静电双面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基材树脂膜层的厚度范围为2 μ至ΙΟ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无基材阻燃防静电双面胶,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第一胶黏层、第一防静电层、第一阻燃层、与胶水混合一体的无基材树脂膜层、第二阻燃层、第二防静电层、第二胶黏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向忠
申请(专利权)人:朱向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