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装饰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9956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0 0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装饰部件,其美观性好,在制造时不易受到由热量导致损伤。车辆用装饰部件具有:透明部件(2),其由透明的树脂材料构成;装饰层(3),其形成在透明部件(2)的后表面(22)上,从透明部件(2)的前表面(21)通过透明部件(2)能够看到该装饰层(3);以及树脂粘接层(5),其对形成有装饰层(3)的透明部件(2)的后表面(22)进行覆盖,由热熔粘接剂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装饰部件,其美观性好,在制造时不易受到由热量导致损伤。车辆用装饰部件具有:透明部件(2),其由透明的树脂材料构成;装饰层(3),其形成在透明部件(2)的后表面(22)上,从透明部件(2)的前表面(21)通过透明部件(2)能够看到该装饰层(3);以及树脂粘接层(5),其对形成有装饰层(3)的透明部件(2)的后表面(22)进行覆盖,由热熔粘接剂构成。【专利说明】车辆用装饰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配置在毫米波雷达的前方的电波透过罩等的车辆用装饰部件。
技术介绍
自动巡航系统是通过搭载在车辆前侧的传感器,对前方车辆和本车的车间距离或相对速度进行测定,基于该信息,对节气门或制动器进行控制,使本车进行加减速,从而控制车间距离的技术。近年,该自动巡航系统作为目标的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核心技术之一而受到关注。作为在自动巡航系统中使用的传感器,通常使用激光雷达或毫米波雷达。例如,毫米波雷达发送具有30GHz?300GHz的频率且具有I?IOmm的波长的毫米波,而且,通过接收与对象物接触而反射的晕米波,根据该发送波和接收波的差,对前方车辆和本车的车间距离或相对速度进行测量。在这里,当前,在毫米波雷达的前方,配置有电波透过部件。从毫米波雷达照射出的毫米波透过电波透过部件,向车辆的前方输出。电波透过部件需要使从毫米波雷达中输出的毫米波均匀地输出且使传播损耗最小化,而向外部输出。因此,电波透过部件需要利用与毫米波的波长λ的关系,形成一定的厚度。车辆用电波雷达装置通常配置在前格栅的后表面侧。前格栅的壁厚不恒定,由金属制成后在前表面形成有金属镀层,因此,会干涉电波的线路。因此,提出了下述技术,即,在前格栅中在相当于车辆用电波雷达装置的前侧的部分设置窗部,在该窗部嵌入树脂制的电波透过罩(专利文献I)。但是,在电波透过罩和前格栅之间产生由间隙引起的边界,在外观设计方面存在限制。近年来,为了提高前格栅的外观品质,而提出了下述技术,S卩,将前格栅和电波透过部件这两者,利用丙烯树脂等雷达透过材料等一体地成型(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6615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12193号公报但是,丙烯树脂耐热性较低,由于注塑成型时的高温高压,可能使雷达透过部受损。在雷达透过部中埋设有印刷外饰层的情况下,印刷外饰层的外观设计受损,美观性变差。另外,作为附着在车辆上的装饰板,存在在透明部件的后表面部形成装饰层的结构。在装饰板的后表面,以覆盖装饰层的方式配置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基座部件。关于这种装饰板,在基座部件由丙烯树脂形成的情况下,基座部件的耐热性降低。装饰层也受到损伤,装饰板的美观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课题是,提供一种车辆用装饰部件,该车辆用装饰部件美观性好,在制造时不易受到由热量导致的损伤。(I)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装饰部件的特征在于,具有:透明部件,其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且由透明的树脂材料构成;装饰层,其形成在所述透明部件的所述后表面上,从所述透明部件的所述前表面通过所述透明部件能够看到该装饰层;以及树脂粘接层,其对形成有所述装饰层的所述透明部件的所述后表面进行覆盖,由热熔粘接剂构成。装饰层被由热熔粘接剂构成的树脂粘接层覆盖。热熔粘接剂在熔融而低粘度化的状态下,供给至透明部件的后表面。因此,能够在较低的压力下形成树脂粘接层。并且,热熔粘接剂在较低的温度下熔融,因此,不易对装饰层或透明部件产生损伤或变形。因此,在制造车辆用装饰部件时不会破坏装饰层的美观性。(2)优选具有电波透过部,其配置在毫米波雷达的前方,由所述透明部件、所述装饰层以及所述树脂粘接层构成,在所述电波透过部中,使所述透明部件、所述装饰层以及所述树脂粘接层加起来的厚度为规定的厚度且均匀。在电波透过部中,使透明部件、装饰层及树脂粘接层的总厚度为规定的厚度且均匀。即,在电波透过部中,在其区域整体具有相同的厚度。因此,毫米波均匀地透过电波透过部。(3)优选在所述电波透过部中,所述透明部件的相对介电常数与所述树脂粘接层的相对介电常数在±0.2的范围内近似。树脂粘接层的相对介电常数与透明部件的相对介电常数在规定范围内近似或相等。因此,毫米波在树脂粘接层和透明部件之间基本不会衰减。(4)优选在所述透明部件的所述后表面的局部形成有所述装饰层及所述树脂粘接层。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形成树脂粘接层的模具小于对透明部件进行成型的模具。(5)优选在所述透明部件的后表面形成有凹凸部,在所述凹凸部上形成有所述装饰层。装饰层形成在透明部件的后表面的凹凸部。因此,从透明部件的前表面观察车辆装饰部件时,在透明部件的内侧能够立体地看到装饰层,从而外观性提高。(6)优选所述树脂粘接层的后表面由基座部覆盖。通过基座部加强透明部件的后表面侧。树脂粘接层的后表面与透明部件的后表面朝向相同侧。(7)优选所述热熔粘接剂由从聚酰胺、聚氨酯及聚酯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构成。由这些材料构成的热熔粘接剂能够在低温低压下成型。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装饰部件,利用由热熔粘接剂构成的树脂粘接层覆盖装饰层。热熔粘接剂能够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成型。因此,能够防止对热熔粘接剂所接触的装饰层或透明部件产生损伤。【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前格栅的俯视图。图2是实施例1的前格栅的电波透过部的放大俯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图4是表示用于形成实施例1的前格栅和树脂粘接层的模具及按压工具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5是实施例2的前格栅的剖面图。图6是实施例3的前格栅的剖面图。图7是实施例4的前格栅的剖面图。图8是实施例5的前格栅的剖面图。图9是实施例6的前格栅的剖面图。图10是实施例7的前格栅的电波透过部的俯视图。图11是实施例7的前格栅的剖面图。图12是实施例8的前格栅的剖面图。图13是实施例9的前格栅的剖面图。图14是实施例10的标牌的俯视图。图15是实施例10的标牌的剖面图。图16是实施例11的标牌的俯视图。图17是实施例11的标牌的剖面图。图18是实施例12的标牌的俯视图。图19是实施例13的标牌的剖面图。标号的说明1:前格栅,10:框状部,11:格栅部,12、13:电波透过部,17:标牌,2:透明部件,21:前表面,22:后表面,23:凹凸部,24:凸部,25:凹部,3、31、32、33:装饰层,5:树脂粘接层,6、61:基座部,8:毫米波雷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装饰部件由透明部件、装饰层和树脂粘接层构成。透明部件由透明的树脂材料构成。“透明的”不仅包含透明部件完全透明的情况,还包含半透明的情况。包含在从透明部件的前表面观察时,清楚或模糊地看到在后表面形成的装饰层的透明程度。透明部件可以是无色透明,也可以是有色透明。构成透明部件的透明的树脂材料,例如可以使用PC (聚碳酸酯)及从丙烯类树脂的组中选择的大于或等于I种。从成本的角度出发,优选丙烯类树脂。从成型性的角度考虑,PC柔软而在脱模时不易产生损伤,因此优选PC。透明部件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透明部件是配置在车辆用装饰部件的前侧的部件。透明部件的后表面可以平坦面,也可以具有凹凸部。透明部件的后表面也可以具有凹凸部。在透明部件的后表面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透明部件,其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且由透明的树脂材料构成;装饰层,其形成在所述透明部件的所述后表面上,从所述透明部件的所述前表面通过所述透明部件能够看到该装饰层;以及树脂粘接层,其对形成有所述装饰层的所述透明部件的所述后表面进行覆盖,由热熔粘接剂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部人嗣川岛大一郎前田英登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