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自动补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8205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发动机自动补油装置,包括补油泵、进油泵、补油电磁阀、进油电磁阀、补油油箱、用于监测发动机油盘油位的第一油位监测装置以及用于监测所述补油油箱的油位的第二油位监测装置,所述进油泵经过所述进油电磁阀与补油油箱连通,所述补油泵的输入端与补油油箱连通,补油泵的输出端经过所述补油电磁阀与发动机油盘连通;所述第一油位监测装置安装于发动机油盘上,并分别电连接补油泵和补油电磁阀;所述第二油位监测装置安装于补油油箱内,并分别电连接进油泵和进油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监测发动机油盘的油位并自动补给,还能监测补油油箱中的油位并自动补给。(*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发动机自动补油装置,包括补油泵、进油泵、补油电磁阀、进油电磁阀、补油油箱、用于监测发动机油盘油位的第一油位监测装置以及用于监测所述补油油箱的油位的第二油位监测装置,所述进油泵经过所述进油电磁阀与补油油箱连通,所述补油泵的输入端与补油油箱连通,补油泵的输出端经过所述补油电磁阀与发动机油盘连通;所述第一油位监测装置安装于发动机油盘上,并分别电连接补油泵和补油电磁阀;所述第二油位监测装置安装于补油油箱内,并分别电连接进油泵和进油电磁阀。本技术能监测发动机油盘的油位并自动补给,还能监测补油油箱中的油位并自动补给。【专利说明】发动机自动补油装直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技术,具体涉及发动机自动补油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发动机的油盘的补油装置的补油过程自动化程度不高,常因补油泵过渡供给,导致发动机油盘漏油,或者补油不足,而需要频繁启动补油泵。而且,补油泵是从补油油箱中抽油供给,当补油油箱中的机油不足时,没有监测装置自动加油,而需人工加油;此外,当发动机的油盘中的机油因用久需要更换时,需人工替换。因此,现有的补油装置自动化程度低,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发动机自动补油装置,能监测发动机油盘的油位并自动补给,还能监测补油油箱中的油位并自动补给。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动机自动补油装置,包括补油泵、进油泵、补油电磁阀、进油电磁阀、补油油箱、用于监测发动机油盘油位的第一油位监测装置以及用于监测所述补油油箱的油位的第二油位监测装置,所述进油泵经过所述进油电磁阀与补油油箱连通,所述补油泵的输入端与补油油箱连通,补油泵的输出端经过所述补油电磁阀与发动机油盘连通;所述第一油位监测装置安装于发动机油盘上,并分别电连接补油泵和补油电磁阀;所述第二油位监测装置安装于补油油箱内,并分别电连接进油泵和进油电磁阀。优选地,所述发动机自动补油装置还包括废油回收油箱和回收泵,所述回收泵的输入端与发动机油盘连通,回收泵的输出端与废油回收油箱连通。优选地,所述废油回收油箱与回收泵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单向阀。优选地,所述废油回收油箱内由下至上安装有用于监测废油回收油箱内机油满载的第一油位感应器和用于监测废油回收油箱内机油溢出的第一溢流感应器,所述回收泵分别电连接第一油位感应器和第一溢流感应器。优选地,所述第一油位监测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用于监测发动机油盘内机油不够的第二油位感应器、用于监测发动机油盘内机油满载第三油位感应器和用于监测发动机油盘内机油溢出第二溢流感应器。优选地,所述第二油位监测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用于监测补油油箱内机油不够第四油位感应器、用于监测补油油箱内机油满载的第五油位感应器和用于监测补油油箱内机油溢出的第三溢流感应器。优选地,所述补油泵以管道与补油油箱连通,该管道的一端与补油泵的输入端连通,该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单向阀。优选地,所述进油泵的输出口旁接有备用泵,该备用泵与第二油位监测装置电连接。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不仅可根据第一油位监测装置监测获得发动机油盘的油位,具体可检测该油位的不足、满载和溢出状态,从而自动驱动补油泵工作、补油电磁阀打开,对发动机油盘的机油自动补给,而且,当补油油箱的油位也具有第二油位监测装置进行检测,具体可检测该油位的不足、满载和溢出状态,从而自动驱动进油泵工作、进油电磁阀打开,对补油油箱的机油自动补给,实现了发动机油盘补油过程的全程自动化,省去了人工操作。此外,废油回收油箱和回收泵的设置,也大大方便了对发动机油盘内机油的更换,降低发动机故障率。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发动机自动补油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补油泵;2、进油泵;3、补油电磁阀;4、进油电磁阀;5、补油油箱;6、发动机油盘;7、第二单向阀;8、废油回收油箱;9、回收泵;10、第一单向阀;11、第一油位感应器;12、第二油位感应器;13、第三油位感应器;14、第四油位感应器;15、第五油位感应器;21、第一溢流感应器;22、第二溢流感应器;23、第三溢流感应器;30、备用泵。【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发动机自动补油装置,包括补油泵1、进油泵2、补油电磁阀3、进油电磁阀4、补油油箱5、用于监测发动机油盘6油位的第一油位监测装置以及用于监测补油油箱5的油位的第二油位监测装置,进油泵2经过进油电磁阀4与补油油箱5连通,补油泵I的输入端与补油油箱5连通,补油泵I的输出端经过补油电磁阀3与发动机油盘6连通;第一油位监测装置安装于发动机油盘6上,并分别电连接补油泵I和补油电磁阀3 ;第二油位监测装置安装于补油油箱5内,并分别电连接进油泵2和进油电磁阀4。其中补油泵I以管道与补油油箱5连通,该管道的一端与补油泵I的输入端连通,该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单向阀7,第二单向阀7可防止发动机油盘6中的机油倒流回补油油箱5。其中,以上连通方式均采用管道连通。第一油位监测装置将监测到的发动机油盘6油位的信号,反馈至补油泵I和补油电磁阀3,控制补油泵I补油或停止补油,补油电磁阀3打开或关闭,从而实现了发动机油盘6内机油的自动补给;而且,第二油位监测装置将监测到的补油油箱5油位的信号,反馈至进油泵2和进油电磁阀4,控制进油泵2从外部泵入机油进油或停止进油,进油电磁阀4打开或关闭,以补充补油油箱5内的机油,从而同时实现补油油箱5内机油的自动补给。此外,对于发动机为多个机组的情况,可在各个发动机油盘6内均设置第一油位监测装置,各发动机油盘6的入口处对应设置补油电磁阀3,各油位监测装置反馈的补油信号均可触发补油泵I补油或停止补油和触发对应的补油电磁阀3打开或关闭,从而实现对不同发动机油盘6分别自动补油。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自动补油装置还包括废油回收油箱8和回收泵9,回收泵9的输入端与发动机油盘6连通,回收泵9的输出端与废油回收油箱8连通。其中,以上连通方式为管道连通。废油回收油箱8与回收泵9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单向阀10,第一单向阀10可防止废油回收油箱8内的机油倒流回发动机油盘6。由于机油用久后需要更换的周期极为不定,所以设定通过手动打开回收泵9和手动打开第一单向阀10,即可对发动机油盘6内的废油回收至废油回收油箱8中存储。在废油回收油箱8内由下至上安装有用于监测废油回收油箱8内机油满载的第一油位感应器11和用于监测废油回收油箱8内机油溢出的第一溢流感应器21,回收泵9分别电连接第一油位感应器11和第一溢流感应器21。通过第一油位感应器11来监测废油回收油箱8内机油是否满载,通过第一溢流感应器21来防止第一油位感应器11故障后,从而获得废油溢出的状态,第一油位感应器11和第一溢流感应器21获得的相应监测信号均可触发回收泵9停止工作,实现废油回收油箱8内废油油位的自动化调节。作为第一油位监测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油位监测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用于监测发动机油盘6内机油不够的第二油位感应器12、用于监测发动机油盘6内机油满载第三油位感应器13和用于监测发动机油盘6内机油溢出第二溢流感应器22。第二油位感应器12获得的监测信号可触发补油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发动机自动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补油泵、进油泵、补油电磁阀、进油电磁阀、补油油箱、用于监测发动机油盘油位的第一油位监测装置以及用于监测所述补油油箱的油位的第二油位监测装置,所述进油泵经过所述进油电磁阀与补油油箱连通,所述补油泵的输入端与补油油箱连通,补油泵的输出端经过所述补油电磁阀与发动机油盘连通;所述第一油位监测装置安装于发动机油盘上,并分别电连接补油泵和补油电磁阀;所述第二油位监测装置安装于补油油箱内,并分别电连接进油泵和进油电磁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而聪李创文关宇恒黄贤开
申请(专利权)人:伟能机电设备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