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确定位操作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55272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确定位操作把手,包括:传动杆(1)、支承座(2)、支承盖(3)、基体(4)、把手套管A(5)、把手套管B(6)、把手压簧(7)、活动杆(8)、锁杆(9)、传动法兰(10)和限位导轨(11)。限位导轨(11)上有中间为圆弧状,两端为直线状的凹槽;把手套管A(5)和活动杆(8)中间垂直轴线方向均设有贯穿槽孔;锁杆(9)穿过限位导轨(11)上的凹槽及把手套管A(5)、活动杆(8)中间的槽孔后,利用螺母固定在活动杆(8)上。本把手通过布置锁杆(9)、限位导轨(11)等零件,能够控制操作路径,并在把手操作到位后自动精确锁紧,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确定位操作把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操作把手,特别是一种精确定位操作把手。
技术介绍
现使用的操作把手由传动杆、支承座、支承盖、把手、锁紧卡簧和基体组成。支承座和锁紧卡簧置于基体上,并与基体螺钉固定;支承座和支承盖上有半圆槽,传动杆置于支承座和支承盖装配后的圆孔中。把手和传动杆上有连接法兰,通过螺钉相互固定。使用时,将把手推至锁紧卡簧内,表明把手操作到位。这种结构会因锁紧卡簧长时间使用后的变形及弹性失效,导致把手操作不到位或操作把手在运输震动中从锁紧卡簧内脱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确定位操作把手,解决因锁紧卡簧长时间使用后的变形及弹性失效,导致的把手操作不到位或操作把手在运输震动中从锁紧卡簧内脱离的问题。—种精确定位操作把手,包括:传动杆、支承座、支承盖和基体,还包括:把手套管A、把手套管B、把手压簧、活动杆、锁杆、传动法兰和限位导轨。支承座置于基体上并与基体螺钉固定;支承座与支承盖上均有半圆孔,支承座与支承盖螺钉连接后,支承座上的半圆孔与支承盖上的半圆孔形成一个圆孔;传动杆置于支承座和支承盖装配后形成的圆孔中。把手套管A轴线方向两端的内径孔尺寸不同,把手套管B有中心通孔;把手套管A的大内径孔端穿过把手套管B的中心通孔并与把手套管B端面对齐并焊接。传动法兰与把手套管A的小内径孔端端面对齐并焊接。把手压簧置于把手套管A的大内径孔底部,活动杆置于把手套管A的大内径孔中,且活动杆的一端与把手压簧的一端接触。限位导轨上有中间为圆弧状,两端为直线状的凹槽;把手套管A和活动杆中间垂直轴线方向均有贯穿的槽孔;锁杆依次穿过限位导轨上的凹槽、把手套管A的槽孔及活动杆的槽孔后与活动杆通过螺母连接。限位导轨置于基体上并与基体螺钉固定;传动法兰与传动杆螺栓连接。操作定位操作把手时,将活动杆压下并保持,锁杆随之从限位导轨直线状的凹槽中移出,定位操作把手解除位置锁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把手套管B,观察锁杆与限位导轨直线状的凹槽不接触时,松开被压下的活动杆;继续转动把手套管B,当锁杆与限位导轨直线状的凹槽再次接触时,把手压簧推动活动杆及锁杆,使锁杆进入限位导轨直线状的凹槽,定位操作把手操作到位,且被锁紧。—种精确定位操作把手通过布置限位导轨、锁杆等零件,能够控制操作路径,并在把手操作到位后自动精确锁紧,锁紧后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 一种精确定位操作把手主视图; 图2 —种精确定位操作把手左视图; 图3 —种精确定位操作把手的活动杆主视图; 图4 一种精确定位操作把手的活动杆俯视图; 图5 —种精确定位操作把手的锁杆主视图; 图6 —种精确定位操作把手的锁杆左视图; 图7 —种精确定位操作把手的限位导轨主视图; 图8 —种精确定位操作把手的限位导轨俯视图; 图9 一种精确定位操作把手的把手套管A主视图。1.传动杆2.支承座3.支承盖4.基体5.把手套管A 6.把手套管B 7.把手压簧8.活动杆 9.锁杆 10.传动法兰 11.限位导轨。【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精确定位操作把手,包括:传动杆1、支承座2、支承盖3和基体4,还包括:把手套管A5、把手套管B6、把手压簧7、活动杆8、锁杆9、传动法兰10和限位导轨11。支承座2置于基体4上并与基体4螺钉固定;支承座2与支承盖3上均有半圆孔,支承座2与支承盖3螺钉连接后,支承座2上的半圆孔与支承盖3上的半圆孔形成一个圆孔;传动杆I置于支承座2和支承盖3装配后形成的圆孔中。把手套管A5轴线方向一端为大内径孔,一端为小内径孔;把手套管B6有中心通孔;把手套管A5的大内径孔端穿过把手套管B6的中心通孔并与把手套管B6端面对齐后沿两者的接触圆周焊接。传动法兰10与把手套管A5的小内径孔端端面对齐并焊接。把手压簧7置于把手套管A5的大内径孔底部,活动杆8置于把手套管A5的大内径孔中,且活动杆8的一端与把手压簧7的一端接触。限位导轨11上有中间为圆弧状,两端为直线状的凹槽;把手套管A5和活动杆8中间垂直轴线方向均设有贯穿槽孔;锁杆9穿过限位导轨11上的凹槽及把手套管A5、活动杆8中间的槽孔后,利用螺母固定在活动杆8上。限位导轨11置于基体4上并与基体4螺钉固定;传动法兰10与传动杆I螺栓连接。操作定位操作把手时,将活动杆8压下并保持,锁杆9随之从限位导轨11直线状的凹槽中移出,定位操作把手解除位置锁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把手套管B6,观察锁杆9与限位导轨11直线状的凹槽不接触时,松开被压下的活动杆8;继续转动把手套管B6,当锁杆9与限位导轨11直线状的凹槽再次接触时,把手压簧7推动活动杆8及锁杆9,使锁杆9进入限位导轨11直线状的凹槽,定位操作把手操作到位,且被锁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精确定位操作把手,包括:传动杆(1)、支承座(2)、支承盖(3)和基体(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套管A(5)、把手套管B(6)、把手压簧(7)、活动杆(8)、锁杆(9)、传动法兰(10)和限位导轨(11);支承座(2)置于基体(4)上并与基体(4)螺钉固定;支承座(2)与支承盖(3)上均有半圆孔,支承座(2)与支承盖(3)螺钉连接后,支承座(2)上的半圆孔与支承盖(3)上的半圆孔形成一个圆孔;传动杆(1)置于支承座(2)和支承盖(3)装配后形成的圆孔中;把手套管A(5)轴线方向两端的内径孔尺寸不同,把手套管B(6)有中心通孔;把手套管A(5)的大内径孔端穿过把手套管B(6)的中心通孔并与把手套管B(6)端面对齐并焊接;传动法兰(10)与把手套管A(5)的小内径孔端端面对齐并焊接;把手压簧(7)置于把手套管A(5)的大内径孔底部,活动杆(8)置于把手套管A(5)的大内径孔中,且活动杆(8)的一端与把手压簧(7)的一端接触;限位导轨(11)上有中间为圆弧状,两端为直线状的凹槽;把手套管A(5)和活动杆(8)中间垂直轴线方向均有贯穿的槽孔;锁杆(9)依次穿过限位导轨(11)上的凹槽、把手套管A(5)的槽孔及活动杆(8)的槽孔后与活动杆(8)通过螺母连接;限位导轨(11)置于基体(4)上并与基体(4)螺钉固定;传动法兰(10)与传动杆(1)螺栓连接;操作定位操作把手时,将活动杆(8)压下并保持,锁杆(9)随之从限位导轨(11)直线状的凹槽中移出,定位操作把手解除位置锁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把手套管B(6),观察锁杆(9)与限位导轨(11)直线状的凹槽不接触时,松开被压下的活动杆(8);继续转动把手套管B(6),当锁杆(9)与限位导轨(11)直线状的凹槽再次接触时,把手压簧(7)推动活动杆(8)及锁杆(9),使锁杆(9)进入限位导轨(11)直线状的凹槽,定位操作把手操作到位,且被锁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确定位操作把手,包括:传动杆(I)、支承座(2)、支承盖(3)和基体(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套管A (5)、把手套管B (6)、把手压簧(7)、活动杆(8)、锁杆(9)、传动法兰(10)和限位导轨(11); 支承座(2)置于基体(4)上并与基体(4)螺钉固定;支承座(2)与支承盖(3)上均有半圆孔,支承座(2)与支承盖(3)螺钉连接后,支承座(2)上的半圆孔与支承盖(3)上的半圆孔形成一个圆孔;传动杆(I)置于支承座(2)和支承盖(3)装配后形成的圆孔中;把手套管A (5)轴线方向两端的内径孔尺寸不同,把手套管B (6)有中心通孔;把手套管A (5)的大内径孔端穿过把手套管B (6)的中心通孔并与把手套管B (6)端面对齐并焊接;传动法兰(10)与把手套管A (5)的小内径孔端端面对齐并焊接;把手压簧(7)置于把手套管A (5)的大内径孔底部,活动杆(8)置于把手套管A (5)的大内径孔中,且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运根杨胜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