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加工变压器线圈的液压压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3093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1 19:50
一种可加工变压器线圈的液压压床,包括油箱,油箱通过低压进油管路与定量叶片泵的进油口相连,定量叶片泵的出油口与低压输油管路的进油口相连,低压输油管路自进口端到出口端依次串联安装有低压进油过滤器和可让液压油流向出口端的低压单向阀,低压输油管路上位于低压进油过滤器和低压单向阀之间的管段与低压排油管路的进油口相连,低压排油管路上串联有低压常开卸荷电磁溢流阀。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可避免线圈受力不均衡使绕组绝缘破坏,避免压制力过小会产生较大的气隙,导致涡流损耗、漏磁,从而使变压器发热,避免压制力过大损坏导线绝缘和使绕组变形,所加工生产的变压器线圈质量更有保障的可加工变压器线圈的液压压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可加工变压器线圈的液压压床,包括油箱,油箱通过低压进油管路与定量叶片泵的进油口相连,定量叶片泵的出油口与低压输油管路的进油口相连,低压输油管路自进口端到出口端依次串联安装有低压进油过滤器和可让液压油流向出口端的低压单向阀,低压输油管路上位于低压进油过滤器和低压单向阀之间的管段与低压排油管路的进油口相连,低压排油管路上串联有低压常开卸荷电磁溢流阀。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可避免线圈受力不均衡使绕组绝缘破坏,避免压制力过小会产生较大的气隙,导致涡流损耗、漏磁,从而使变压器发热,避免压制力过大损坏导线绝缘和使绕组变形,所加工生产的变压器线圈质量更有保障的可加工变压器线圈的液压压床。【专利说明】可加工变压器线圈的液压压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加工变压器线圈的液压压床。
技术介绍
变压器的三大基本部件分为铁芯、绕组线圈及冷却器,而绕组线圈不仅是变压器的导电回路,更是变压器的心脏。刚刚绕制完成后的绕组线圈,因不同的绕线方式及不同的操作手法,会使绕组线圈在轴线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尺寸差异;为保证同规格线圈轴向尺寸一致,传统的做法是采用上、下压板,四角拉杆加螺母的人工加载方式;此方法存在下列四大弊病:I)、人工加载费时、费力、效率低下。2)、线圈受力不均衡;不均衡的受力容易使绕组绝缘破坏而导致变压器损坏。3)、绕组线圈压制力不容易控制,且无法监测,压制力过小会产生较大的气隙,导致涡流损耗、漏磁,从而使变压器发热。压制力过大,有可能损坏导线绝缘和使绕组变形。4)、轴向尺寸不容易控制。尽管加载时,线圈尺寸达到了设计要求,但当加载力撤掉后,线圈会因为反弹而超出设计值。5)轴向尺寸只能通过手工测量,而无法实现时实监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可避免线圈受力不均衡使绕组绝缘破坏,避免压制力过小会产生较大的气隙,导致涡流损耗、漏磁,从而使变压器发热,避免压制力过大损坏导线绝缘和使绕组变形,所加工生产的变压器线圈质量更有保障的可加工变压器线圈的液压压床。本专利技术的可加工变压器线圈的液压压床,包括机架、工作台,还包括油箱,油箱通过低压进油管路与定量叶片泵的进油口相连,低压进油管路的进口处设有低压管路粗过滤器,低压进油管路自进口端到出口端依次串联安装有低压蝶阀和低压避震喉,所述定量叶片泵的出油口与低压输油管路的进油口相连,低压输油管路自进口端到出口端依次串联安装有低压进油过滤器和可让液压油流向出口端的低压单向阀,低压输油管路上位于低压进油过滤器和低压单向阀之间的管段与低压排油管路的进油口相连,低压排油管路上串联有低压常开卸荷电磁溢流阀,低压排油管路的出油口与回油管路的进油端相连,所述低压输油管路的出油口通过配油管路分别与第一伺服液压缸系统的进油口、第二伺服液压缸系统的进油口、第三伺服液压缸系统的进油口和第四伺服液压缸系统的进油口相连;所述油箱通过高压进油管路与高压轴向定量柱塞泵的进油口相连,高压进油管路的进口处设有高压管路粗过滤器,高压进油管路自进口端到出口端依次串联安装有压力球阀和高压避震喉,所述高压轴向定量柱塞泵的出油口与高压输油管路的进油口相连,高压输油管路自进口端到出口端依次串联安装有高压进油过滤器和可让液压油流向出口端的高压单向阀,高压输油管路上位于高压进油过滤器和高压单向阀之间的管段与高压排油管路的进油口相连,高压排油管路上串联有带外置放大板的先导式比例溢流阀,高压排油管路的出油口与回油管路的进油端相连,所述高压输油管路的出油口通过所述配油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伺服液压缸系统的进油口、所述第二伺服液压缸系统的进油口、所述第三伺服液压缸系统的进油口和所述第四伺服液压缸系统的进油口相连;所述第一伺服液压缸系统包括第一伺服液压缸、第一进油管路、第一回油管路和第一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第一伺服液压缸系统的进油口为第一进油管路的进油口,第一进油管路上串联有带堵塞报警功能的第一高压过滤器,第一进油管路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的供油口 P相连,第一回油管路的进油口与第一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的泄油口 T相连,第一回油管路的出油口与所述回油管路的进油端相连,所述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的油口A通过第一下工作腔输油管路与所述第一伺服液压缸的下工作腔相连,第一下工作腔输油管路上安装有第一抗衡阀,第一抗衡阀具有向第一伺服液压缸的下工作腔单向通油通路,第一下工作腔输油管路上位于第一抗衡阀和所述第一伺服液压缸的下工作腔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下压力传感器,第一下工作腔输油管路上位于所述第一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和第一抗衡阀之间的管路通过串联有I号位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的管路与回油管路的进油端相连,所述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的油口 B通过第一上工作腔输油管路与所述第一伺服液压缸的上工作腔相连,第一上工作腔输油管路上设有第一上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伺服液压缸的缸体与机架固定相连,第一伺服液压缸的缸体内设有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一位移传感器可测量第一伺服液压缸的缸体运动位置,并将模拟电信号传递给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第一抗衡阀的控制油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上工作腔输油管路相连;所述第二伺服液压缸系统包括第二伺服液压缸、第二进油管路、第二回油管路和第二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第二伺服液压缸系统的进油口为第二进油管路的进油口,第二进油管路上串联有带堵塞报警功能的第二高压过滤器,第二进油管路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二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的供油口 P相连,第二回油管路的进油口与第二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的泄油口 T相连,第二回油管路的出油口与所述回油管路的进油端相连,所述第二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的油口A通过第二下工作腔输油管路与所述第二伺服液压缸的下工作腔相连,第二下工作腔输油管路上安装有第二抗衡阀,第二抗衡阀具有向第二伺服液压缸的下工作腔单向通油通路,第二下工作腔输油管路上位于第二抗衡阀和所述第二伺服液压缸的下工作腔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下压力传感器,第二下工作腔输油管路上位于所述第二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和第二抗衡阀之间的管路通过串联有2号位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的管路与回油管路的进油端相连,所述第二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的油口 B通过第二上工作腔输油管路与所述第二伺服液压缸的上工作腔相连,第二上工作腔输油管路上设有第二上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伺服液压缸的缸体与机架固定相连,第二伺服液压缸的缸体内设有第二位移传感器,第二位移传感器可测量第二伺服液压缸的缸体运动位置,并将模拟电信号传递给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第二抗衡阀的控制油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上工作腔输油管路相连;所述第三伺服液压缸系统包括第三伺服液压缸、第三进油管路、第三回油管路和第三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第三伺服液压缸系统的进油口为第三进油管路的进油口,第三进油管路上串联有带堵塞报警功能的第三高压过滤器,第三进油管路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三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的供油口 P相连,第三回油管路的进油口与第三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的泄油口 T相连,第三回油管路的出油口与所述回油管路的进油端相连,所述第三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的油口A通过第三下工作腔输油管路与所述第三伺服液压缸的下工作腔相连,第三下工作腔输油管路上安装有第三抗衡阀,第三抗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可加工变压器线圈的液压压床,包括机架、工作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箱(1),油箱(1)通过低压进油管路(100)与定量叶片泵(12)的进油口相连,低压进油管路(100)的进口处设有低压管路粗过滤器(6),低压进油管路(100)自进口端到出口端依次串联安装有低压蝶阀(7)和低压避震喉(8),所述定量叶片泵(12)的出油口与低压输油管路(101)的进油口相连,低压输油管路(101)自进口端到出口端依次串联安装有低压进油过滤器(18)和可让液压油流向出口端的低压单向阀(40),低压输油管路(101)上位于低压进油过滤器(18)和低压单向阀(40)之间的管段与低压排油管路(102)的进油口相连,低压排油管路(102)上串联有低压常开卸荷电磁溢流阀(21),低压排油管路(102)的出油口与回油管路(103)的进油端相连,所述低压输油管路(101)的出油口通过配油管路(107)分别与第一伺服液压缸系统的进油口、第二伺服液压缸系统的进油口、第三伺服液压缸系统的进油口和第四伺服液压缸系统的进油口相连;所述油箱(1)通过高压进油管路(104)与高压轴向定量柱塞泵(14)的进油口相连,高压进油管路(104)的进口处设有高压管路粗过滤器(41),高压进油管路(104)自进口端到出口端依次串联安装有压力球阀(9)和高压避震喉(10),所述高压轴向定量柱塞泵(14)的出油口与高压输油管路(105)的进油口相连,高压输油管路(105)自进口端到出口端依次串联安装有高压进油过滤器(19)和可让液压油流向出口端的高压单向阀(20),高压输油管路(105)上位于高压进油过滤器(19)和高压单向阀(20)之间的管段与高压排油管路(106)的进油口相连,高压排油管路(106)上串联有带外置放大板的先导式比例溢流阀(22),高压排油管路(106)的出油口与回油管路(103)的进油端相连,所述高压输油管路(105)的出油口通过所述配油管路(107)分别与所述第一伺服液压缸系统的进油口、所述第二伺服液压缸系统的进油口、所述第三伺服液压缸系统的进油口和所述第四伺服液压缸系统的进油口相连;所述第一伺服液压缸系统包括第一伺服液压缸(331)、第一进油管路(108)、第一回油管路(109)和第一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311),第一伺服液压缸系统的进油口为第一进油管路(108)的进油口,第一进油管路(108)上串联有带堵塞报警功能的第一高压过滤器(561),第一进油管路(108)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311)的供油口P相连,第一回油管路(109)的进油口与第一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311)的泄油口T相连,第一回油管路(109)的出油口与所述回油管路(103)的进油端相连,所述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311)的油口A通过第一下工作腔输油管路(110)与所述第一伺服液压缸(331)的下工作腔相连,第一下工作腔输油管路(110)上安装有第一抗衡阀(291),第一抗衡阀(291)具有向第一伺服液压缸(331)的下工作腔单向通油通路,第一下工作腔输油管路(110)上位于第一抗衡阀(291)和所述第一伺服液压缸(331)的下工作腔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下压力传感器(326),第一下工作腔输油管路(110)上位于所述第一常闭型 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311)和第一抗衡阀(291)之间的管路通过串联有1号位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391)的管路与回油管路(103)的进油端相连,所述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311)的油口B通过第一上工作腔输油管路(111)与所述第一伺服液压缸(331)的上工作腔相连,第一上工作腔输油管路(111)上设有第一上压力传感器(321),所述第一伺服液压缸(331)的缸体与机架固定相连,第一伺服液压缸(331)的缸体内设有第一位移传感器(371),第一位移传感器(371)可测量第一伺服液压缸(331)的缸体运动位置,并将模拟电信号传递给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第一抗衡阀(291)的控制油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上工作腔输油管路(111)相连;所述第二伺服液压缸系统包括第二伺服液压缸(332)、第二进油管路(112)、第二回油管路(113)和第二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312),第二伺服液压缸系统的进油口为第二进油管路(112)的进油口,第二进油管路(112)上串联有带堵塞报警功能的第二高压过滤器(562),第二进油管路(112)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二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312)的供油口P相连,第二回油管路(113)的进油口与第二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312)的泄油口T相连,第二回油管路(113)的出油口与所述回油管路(103)的进油端相连,所述第二常闭型三位四通电液伺服阀(312)的油口A通过第二下工作腔输油管路(114)与所述第二伺服液压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文生张俊玲闫淑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索普液压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