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分离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16112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9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洁净分离干燥含湿尾气湿份的新型干燥含湿尾气分离塔,分离塔由“Ⅰ区洗涤、冷却、冷凝、吸收区”、“Ⅱ区负压闪蒸区”两部分组成,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Ⅰ区洗涤、冷却、冷凝、吸收区”、和“Ⅱ区负压闪蒸区”两区热量和质量的有条件交换、传递和循环,实现干燥含湿尾气中的湿份蒸汽和不凝性工艺气体在分离塔中洁净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气分离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干燥含湿尾气中湿份蒸汽与干燥不凝性工艺气体分离的新型干燥含湿尾气分离塔。
技术介绍
干燥单元及热解单元等操作中产生大量的干燥含湿尾气,干燥含湿尾气中除含有工艺气体(诸如空气、氮气等)之外,还含有大量湿份(诸如水蒸汽或己烷、甲醇、乙醇、醋酸等有机湿份)及少量固体粉尘,利用洗涤冷却塔将干燥含湿尾气中的湿份洗涤、冷却、冷凝、吸收脱湿是干燥单元的传统技术,在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钢铁、冶金等流程工业中广泛应用,干燥含湿尾气经典脱湿工艺流程见图1。干燥含湿尾气从洗涤冷却塔底部气体入口进入洗涤冷却塔内,干燥湿份冷凝形成的循环冷却液在塔顶经液体分配器均匀喷洒到填料表面,在填料单元内气液两相进行逆流接触式热量和质量交换,干燥含湿尾气被冷却、冷凝、洗涤后经除雾器除雾后排出洗涤冷却塔。干燥含湿尾气在填料单元内被循环冷却液冷却、冷凝和洗涤的同时循环冷却液又被干燥含湿尾气加热,离开填料单元到达塔底的循环冷却液通过塔底溢流机构或塔底循环冷却液泵将部分循环冷却液排出成为由湿份和粉尘组成的干燥湿份回收液,剩余的循环冷却液由塔底循环液泵送入循环冷却液冷却器冷却后进入洗涤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燥含湿尾气分离塔,其特征是该塔是由Ⅰ区:“洗涤、冷却、冷凝、吸收区”和Ⅱ区?“负压闪蒸区”两部分组成:Ⅰ区:为“洗涤、冷却、冷凝、吸收区”,位于塔的下半部分,从下到上依次为:塔底循环冷却液出口(1),为加热的循环冷却液排出口;塔底储液段(2),为储存循环冷却液的塔底容器,设有液封型排液机构及高低液位检测口;循环冷却液蒸汽进入口(3)在塔底储液液位之上,其用途是通入循环冷却液蒸汽,除去溶于循环冷却液中的氮气、氧气不凝性气体;吸收液除不凝气段(4),为散装或规整填料,通过通入的湿份蒸汽除去冷却循环液中的不凝性气体,最大限度的减少循环冷却液真空闪蒸时析出的不凝气量;散装填料为金属或塑料鲍尔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燥含湿尾气分离塔,其特征是该塔是由I区:“洗涤、冷却、冷凝、吸收区”和II区“负压闪蒸区”两部分组成: I区:为“洗涤、冷却、冷凝、吸收区”,位于塔的下半部分,从下到上依次为: 塔底循环冷却液出口( 1),为加热的循环冷却液排出口 ; 塔底储液段(2),为储存循环冷却液的塔底容器,设有液封型排液机构及高低液位检测Π ; 循环冷却液蒸汽进入口(3)在塔底储液液位之上,其用途是通入循环冷却液蒸汽,除去溶于循环冷却液中的氮气、氧气不凝性气体; 吸收液除不凝气段(4),为散装或规整填料,通过通入的湿份蒸汽除去冷却循环液中的不凝性气体,最大限度的减少循环冷却液真空闪蒸时析出的不凝气量;散装填料为金属或塑料鲍尔环、或为金属或塑料阶梯环、或为金属或塑料改进鲍尔环;规整填料为波网填料、或为板波纹填料; 干燥含湿尾气分配器(5)是将进入脱湿塔的干燥含湿尾气进行分配,确保干燥含湿尾气均匀进入洗涤、冷却、吸收填料区; 喷淋段(6)对干燥含湿尾气进行喷淋降温、洗涤,喷淋段由液体喷头组成,喷头为常规选型; 填料段(7)为干燥含湿尾气洗涤、冷却、冷凝、吸收单元,该单元由散装、规整填料或筛板组成,筛板为普通筛板、或为导向筛板,或为多降液管筛板; 液体分配器(8)将闪蒸降温 后的循环冷却液均匀分布,为塔常规液体分布器,或为筛孔盘式分布器、或为可拆式槽盘气液分布器,或为溢流盘式布液器; 液封机构(9)是由降液管和受液盘或控制阀组组成,既实现闪蒸区与洗涤、冷却、吸收区气相绝对隔离,又能确保闪蒸后的循环冷却液正常返回洗涤、冷却、吸收区;降液管为圆形降液管、或为弓形降液管;受液盘为平型受液盘和凹型受液盘; 气体除雾器(10),其作用是除去脱湿后的干燥含湿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旭令永功窦岩申涛詹仲福谭永鹏张岩
申请(专利权)人: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