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茶园杂草迷迭香气味诱捕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10480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6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茶园杂草迷迭香气味诱捕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以迷迭香气味为味源、需用其中的5种组分混合配制成假眼小绿叶蝉诱捕剂,将该诱捕剂载于橡皮头上制成诱芯,附于素馨黄粘板上,于该叶蝉虫口高峰期实施诱捕,对于假眼小绿叶蝉有很强的引诱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茶园生态系的植物气味诱捕假眼小绿叶蝉,利于保护环境、不伤害生物多样性;使用植物气味诱捕防治假眼小绿绿叶蝉,减免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剂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所制备的叶蝉诱捕剂诱效高、诱捕速率快、性能稳定,可有效诱捕假眼小绿叶蝉,防效突破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树害虫防治方法,涉及茶园杂草迷迭香气味中含有的信息物质,将这些信息物质筛选出来、组成假眼小绿叶蝉引诱剂,加入适当剂量的增效剂、缓释剂,组成假眼小绿叶蝉高效引诱剂;将其附于素馨黄粘板,在该叶蝉虫口高峰期间、当成虫百分率超过一定数量时于茶园中施用,可以获得对该叶蝉的良好防治效果。
技术介绍
假眼小绿叶蝶GSthe是中国茶园迄今最严重的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为害茶树嫩梢;雌虫产卵于嫩莖中,破坏嫩莖输导组织,影响茶树养分和水分的正常输送,导致芽叶生长停滞。该害虫广泛分布于中国茶区,从山东省青岛茶区至海南省三亚茶区每年发生7~22代,在5月中旬~7月下旬、9月上旬~10月下旬形2个虫口高峰,在其高峰期内如不施药,3~5天的为害就使茶园状如火烧。现阶段主要采用化学防治,许多茶区每年施药10多次,致该叶蝉产生较强的抗药性,施药时常引发茶叶农残超标。为有效控制该叶蝉,我们探讨了茶园杂草迷迭香气味对该叶蝉行为的调控。该叶蝉原是杂草和小灌木上的一种多食性害虫,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大面积垦荒种茶,其从杂草和小灌木转移到茶树上并成为优势种。现阶段我国山林中半野生的茶园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茶园杂草迷迭香气味诱捕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以假眼小绿叶蝉为试虫,以迷迭香植株为味源,于室内进行行为测定,确定迷迭香的气味引诱假眼小绿叶蝉;(2)使用空气夹带吸附法,从迷迭香植株气味中分离鉴定出46种组分,确定Camphor、Caryphyllene、(R)?(?)?α?Phellandrene、α?Terpineol和Eucalyptol对该叶蝉有显著引诱活性;(3)以正己烷为溶剂,将这五种活性组分分别配成浓度为10??6?g?/?ml?10??1?g?/?ml的味源物,再以1?:?0.1?15?:?0.1?15?:?0.1?15:?0.1?15比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茶园杂草迷迭香气味诱捕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以假眼小绿叶蝉为试虫,以迷迭香植株为味源,于室内进行行为测定,确定迷迭香的气味引诱假眼小绿叶蝉; (2)使用空气夹带吸附法,从迷迭香植株气味中分离鉴定出46种组分,确定Camphor、Caryphyllene、(7?) a -Phellandrene、a -Terpineol 和 Eucalyptol 对该叶蝶有显著引诱活性; (3)以正己烷为溶剂,将这五种活性组分分别配成浓度为10_6 g / ml-ΙΟ ―1 g / ml的味源物,再以I: 0.1-15: 0.1-15: 0.1-15: 0.1_15比例组合配制成假眼小绿叶蝉诱捕剂,将该诱捕剂载于橡皮头上制成诱芯,附于素馨黄粘板上,于该叶蝉虫口高峰期实施诱捕; (4)在假眼小绿叶蝉高效诱捕剂中加入IOpL的液体石蜡作为缓释剂,延长诱效半衰期,增大诱捕叶蝉数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茶园杂草迷迭香气味诱捕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宝瑜崔林王梦馨钮羽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