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69685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6 04:38
一种液压单元,剩余流量控制部(50)控制逆变器(6),使得在来自泵(1)的排出量为大流量时,使来自溢流阀(3)的剩余流量为小剩余流量,另一方面控制逆变器(6),使得在来自泵(1)的排出量为比大流量小的小流量时,使来自溢流阀(3)的剩余流量为多于小剩余流量的大剩余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液压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在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机床、注塑成形机等各种产业机械中使用的油压单元或水压单元等液压单元。
技术介绍
如图8所示,关于油压单元,过去存在具有如下结构的装置:固定容量型的泵101 ;马达102,其驱动该泵101 ;溢流阀103,其与所述泵101的排出管路106连接;流量传感器104,其连接在该溢流阀103和油箱107之间,检测来自溢流阀103的剩余流量;以及转速控制单元105,其根据来自该流量传感器104的信号控制所述马达102的转速(日本特开平11 — 303758号公报:参照专利文献I)。并且,所述转速控制单元105对马达102的旋转速度进行反馈控制,使得由流量传感器104检测出的剩余流量成为预先设定的预定值。但是,在上述过去的液压单元中,所述转速控制单元105控制马达102使得流量传感器104的剩余流量达到预定值,因而为了确保来自泵101的排出量较小时的控制的稳定性,需要确保比较大的剩余流量,导致剩余流量的预定值增大。因此,控制马达102使得在来自控制稳定的泵101的排出量较多时,剩余流量也达到较大的预定值,导致流过无用的剩余流量,产生多余的能量损耗。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 - 3037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液压单元,能够确保压力控制的稳定性,并且实现节能和防止油的发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液压单元的特征在于,该液压单元具有:固定容量型的泵,其向主机供给液体;马达,其驱动所述泵;逆变器,其与所述马达连接;溢流阀,其与所述泵的排出管路连接;传感器,其检测来自所述溢流阀的剩余流量;以及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传感器检测出的剩余流量,借助所述逆变器控制所述马达的旋转速度,所述控制部具有剩余流量控制部,所述剩余流量控制部控制所述逆变器,使得在来自所述泵的排出量为大流量时,来自所述溢流阀的剩余流量为小剩余流量,另一方面,所述剩余流量控制部控制所述逆变器,使得在来自所述泵的排出量为比所述大流量小的小流量时,来自所述溢流阀的剩余流量成为大于所述小剩余流量的大剩余流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压单元,所述控制部具有所述剩余流量控制部,因而例如在以保压状态使从溢流阀流出液体来控制压力的状态下,在来自泵的排出量较小时,增大来自溢流阀的剩余流量,以确保恒定的马达旋转速度,消除马达控制的不稳定性,并且消除因溢流阀导致的压力控制的不稳定性。即,通常在流向溢流阀的流量为小流量时,压力将不稳定,但是例如在以能够稳定控制压力的溢流阀的最低流量控制剩余流量时,能够一并实现控制的稳定性和更大的节能效果。另一方面,在来自泵的排出量较大时,减小剩余流量来抑制能量损耗,并且能够防止油的发热。因此,能够确保压力控制的稳定性,实现节能和防止油的发热。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液压单元中,所述剩余流量控制部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随着向所述主机侧的液体的供给流量增大,使所述剩余流量逐渐减小,而在向所述主机侧的液体的供给流量超过预定值时,使所述剩余流量为固定值。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液压单元,所述剩余流量控制部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随着向所述主机侧的供给流量增大,使所述剩余流量逐渐减小,而在向所述主机侧的供给流量超过预定值时,使所述剩余流量变为固定值,因而在向主机侧的供给流量较小时,能够增大来自溢流阀的剩余流量,以确保固定的马达旋转速度,确保压力控制的稳定性。并且,在向主机侧的供给流量较大时,能够减小来自溢流阀的剩余流量,以实现节能和防止油的发热。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液压单元中,所述剩余流量控制部具有对所述泵的转速施加限制的限制器(base clipper)。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液压单元,所述剩余流量控制部具有对所述泵的转速施加限制的限制器,因而能够控制为最佳的剩余流量。例如,关于限制器,如果设定马达的最低转速和泵的最低转速,则能够一并实现控制的稳定性和对泵的保护、以及更大的节能效果。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液压单元中,所述剩余流量控制部具有剩余流量目标值生成部,其根据向所述主机侧的供给流量改变所述剩余流量的目标值。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液压单元,所述剩余流量控制部具有剩余流量目标值生成部,其根据向所述主机侧的供给流量改变所述剩余流量的目标值,因而能够控制为最佳的剩余流量。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液压单元中,所述剩余流量控制部根据目标剩余流量与当前剩余流量之间的偏差的大小来切换增益,且在偏差为零及零附近的区域设置死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液压单元,所述剩余流量控制部根据目标剩余流量与当前剩余流量之间的偏差的大小来切换增益,且在偏差为零及零附近的区域设置死区,因而能够在从保压状态向流量控制的切换中提高响应性,在保压状态下降低增益使控制稳定。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压单元,所述控制部具有剩余流量控制部,所述剩余流量控制部控制所述逆变器,使得在来自所述泵的排出量为大流量时,来自所述溢流阀的剩余流量为小剩余流量,另一方面,所述剩余流量控制部控制所述逆变器,使得在来所述自泵的排出量为比所述大流量小的小流量时,来自所述溢流阀的剩余流量为大于所述小剩余流量的大剩余流量,因而能够确保压力控制的稳定性,并且实现节能和防止油的发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液压单元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油压单元的电路图。图2是表示主机侧供给流量与泵排出量与剩余流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3是表示速度偏差(目标剩余流量-当前剩余流量)与泵排出量变化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4是表示限制器的控制的框图。图5是表示限制器的控制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剩余流量目标值生成部的控制的框图。图7是表示剩余流量目标值生成部的控制的流程图。图8是过去的油压单元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液压单元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油压单元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该油压单元具有固定容量型的泵1、和驱动该泵I的马达2。泵I的吸入侧与储存油的油箱10连接,主机7与泵I的排出管路11连接。该主机7具有未图示的油压缸、油压马达、电磁阀等。从泵I排出的油经由主机7返回到油箱10中。溢流阀3与从所述泵I的排出管路11分支出来的分支管12连接。该溢流阀3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溢流阀3的上游侧的泵I的排出压力大于设定压力时,使上游侧的油释放到下游侧,使所述排出管路11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下面,将从溢流阀3排出的油的流量称为剩余流量。另外,也可以将溢流阀3的设定压力设为可变。在所述分支管12中的所述溢流阀3的下游侧设置节流阀8,在该节流阀8与溢流阀3之间设置压力传感器4。通过节流阀8的剩余流量是根据节流阀8前后的压力差(节流阀8的上游侧压力与油箱压力之差)而设定的,因而结果是压力传感器4检测剩余流量。当然,也可以设置流量传感器取代压力传感器4而直接检测剩余流量。在所述分支管12设置从节流阀8的上游侧向油箱10分支出来的管路13,在该管路13设置负载单向阀9。在剩余流量过大使得节流阀8的上游侧的压力大于负载单向阀9的弹簧的力量时,该负载单向阀9断开以保护电路。另外,也可以使用溢流阀或者安全阀取代负载单向阀9。逆变器6与所述马达2连接,逆变器6由控制部5控制。该控制部5根据由压力传感器4检测出的剩余流量,向逆变器6发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液压单元具有:固定容量型的泵(1),其向主机(7)供给液体;马达(2),其驱动所述泵(1);逆变器(6),其与所述马达(2)连接;溢流阀(3),其与所述泵(1)的排出管路(11)连接;传感器(4),其用于检测来自所述溢流阀(3)的剩余流量;以及控制部(5),其根据由所述传感器(4)检测出的剩余流量,借助所述逆变器(6)控制所述马达(2)的旋转速度,所述控制部(5)具有剩余流量控制部(50),所述剩余流量控制部(50)控制所述逆变器(6),使得在来自所述泵(1)的排出量为大流量时,来自所述溢流阀(3)的剩余流量为小剩余流量,另一方面,所述剩余流量控制部(50)控制所述逆变器(6),使得在来自所述泵(1)的排出量为比所述大流量小的小流量时,来自所述溢流阀(3)的剩余流量为大于所述小剩余流量的大剩余流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9.28 JP 2011-2122441.一种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液压单元具有: 固定容量型的泵(I),其向主机(7)供给液体; 马达(2),其驱动所述泵(I); 逆变器(6),其与所述马达(2)连接; 溢流阀(3 ),其与所述泵(I)的排出管路(11)连接; 传感器(4),其用于检测来自所述溢流阀(3)的剩余流量;以及控制部(5),其根据由所述传感器(4)检测出的剩余流量,借助所述逆变器(6)控制所述马达(2)的旋转速度, 所述控制部(5)具有剩余流量控制部(50), 所述剩余流量控制部(50)控制所述逆变器(6),使得在来自所述泵(I)的排出量为大流量时,来自所述溢流阀(3)的剩余流量为小剩余流量, 另一方面,所述剩余流量控制部(50 )控制所述逆变器(6 ),使得在来自所述泵(I)的排出量为比所述大流量小的小流量时,来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博一河田健一井上贵仁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