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型梁,包括上翼缘、下翼缘以及均匀设置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之间的多个波浪腹板,其中,上翼缘的厚度自中间向两端变薄,下翼缘的厚度自中间向两端变薄,上翼缘、下翼缘以及多个波浪腹板焊接形成箱型梁,波浪腹板也可以称为波纹腹板,采用波浪腹板能够达到抗剪全截面有效,提高了截面的抗剪承载能力,更薄且自重轻,克服平板容易局部失稳变形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承重性能,同时,箱型梁受外力情况下,其剪力图是抛物线形状,那么根据应力相等的原则,上翼缘和下翼缘的两端的厚度是能够降低的,从而使整根梁的强度达到一致,从而降低箱型梁的自重,到达节省钢材、降低成本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箱型梁的起重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机及其箱型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承重梁
,尤其涉及一种起重机及其箱型梁。
技术介绍
起重机属于起重机械的一种,是一种作循环、间歇运动的机械。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取物装置从取物地把物品提起,然后水平移动到指定地点降下物品,接着进行反向运动,使取物装置返回原位,以便进行下一次循环。起重机包括主梁和端梁,主梁和端梁均为受力结构件,目前,主梁和端梁均为箱型梁,是采用平板焊接而成,一般平板厚度较厚,材料的利用率较低,重量较重,且容易发生局部失稳变形,导致自身的承重性能下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箱型梁,以在降低自身重量的同时提高承重性能,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型梁,以在降低自身重量的同时提高承重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箱型梁的起重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箱型梁,包括上翼缘、下翼缘以及均匀设置在所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之间的多个波浪腹板,其中,所述上翼缘的厚度自中间向两端变薄,所述下翼缘的厚度自中间向两端变薄。优选的,上述上翼缘包括多个对接的第一平板,所述第一平板的数量为奇数数量,所述第一平板的厚度自中间至两端依次递减,所述下翼缘包括多个对接的第二平板,所述第二平板的数量为奇数数量,所述第二平板的厚度自中间至两端依次递减。优选的,上述上翼缘包括自左向右依次排列的第一上板、第二上板和第三上板,所述第二上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上板和所述第三上板,所述下翼缘包括自左向右依次排列的第一下板、第二下板和第三下板,所述第二下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下板和所述第三下板。优选的,上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均采用焊接固定,当所述第一上板和所述第二上板之间的厚度差超过4mm时采用坡口焊接,当所述第二上板和所述第三上板中之间的厚度差超过4_时采用坡口焊接,当所述第一下板和所述第二下板之间的厚度差超过4_时采用坡口焊接,当所述第二下板和所述第三下板中之间的厚度差超过4_时采用坡口焊接。优选的,上述波浪腹板的横断面为梯形断面结构。优选的,上述波浪腹板的横断面为正弦曲线或者余弦曲线断面结构。优选的,上述波浪腹板的横断面为矩形断面结构。优选的,上述波浪腹板的横断面为圆弧形断面结构。优选的,上述波浪腹板的横断面为三角形断面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箱型梁,所述箱型梁为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箱型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箱型梁,包括上翼缘、下翼缘以及均匀设置在所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之间的多个波浪腹板,其中,所述上翼缘的厚度自中间向两端变薄,所述下翼缘的厚度自中间向两端变薄,上翼缘、下翼缘以及多个波浪腹板焊接形成箱型梁,其中,波浪腹板指的是其横断面具有弯折,而不是平面,具体的可以是梯形断面结构、正弦曲线或者余弦曲线断面结构、矩形断面结构、圆弧形断面结构或者三角形断面结构等等,波浪腹板也可以称为波纹腹板,采用波浪腹板能够达到抗剪全截面有效,提高了截面的抗剪承载能力,因而能够制作的更薄,自重轻,节省了原材料,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克服了平板容易局部失稳变形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承重性能,同时,根据箱型梁结构的实际受力图可以得知,箱型梁受外力的情况下,其剪力图是抛物线形状,那么根据应力相等的原则,上翼缘和下翼缘的两端的厚度是能够降低的,从而使整根梁的强度达到一致,从而降低箱型梁的自重,到达节省钢材、降低成本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箱型梁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箱型梁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箱型梁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箱型梁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箱型梁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箱型梁第五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箱型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上图1-7 中:波浪腹板1、上翼缘2、第一上板21、第二上板22、第三上板23、下翼缘3、第一下板31、第二下板32、第三下板33。【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箱型梁,以在降低自身重量的同时提高承重性能。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箱型梁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箱型梁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箱型梁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箱型梁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箱型梁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箱型梁第五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箱型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箱型梁,包括上翼缘2、下翼缘3以及均匀设置在上翼缘2和下翼缘3之间的多个波浪腹板I,其中,上翼缘2的厚度自中间向两端变薄,下翼缘3的厚度自中间向两端变薄,上翼缘2、下翼缘3以及多个波浪腹板I焊接形成箱型梁,其中,波浪腹板I指的是其横断面具有弯折,而不是平面,具体的可以是梯形断面结构、正弦曲线或者余弦曲线断面结构、矩形断面结构、圆弧形断面结构或者三角形断面结构等等,波浪腹板I也可以称为波纹腹板,采用波浪腹板I能够达到抗剪全截面有效,提高了截面的抗剪承载能力,因而能够制作的更薄,自重轻,节省了原材料,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克服了平板容易局部失稳变形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承重性能,同时,根据箱型梁结构的实际受力图可以得知,箱型梁受外力的情况下,其剪力图是抛物线形状,那么根据应力相等的原则,上翼缘2和下翼缘3的两端的厚度是能够降低的,从而使整根梁的强度达到一致,从而降低箱型梁的自重,到达节省钢材、降低成本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箱型梁是将箱型梁的腹板设计成波浪形状,波浪腹板I为钢板压制成型,成型方便,制作简单,波浪腹板I与现在用的平腹板相比,具有较高的水平刚度和剪切屈曲强度,且当箱型梁高度较高时,采用波纹腹板I使箱型梁的整体稳定性有较大的提闻。上翼缘2的厚度自中间向两端变薄和下翼缘3的厚度自中间向两端变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厚度突变,一种是厚度渐变,其中,厚度渐变为上翼缘2和下翼缘3为梯形或者三角形,当为梯形时,上翼缘2的长底边与波浪腹板I连接,下翼缘3的长底边与波浪腹板I连接,当为三角形时,上翼缘2的底边与波浪腹板I连接,下翼缘3的底边与波浪腹板I连接。厚度突变为采用不同厚度的板连接在一起,上翼缘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箱型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翼缘、下翼缘以及均匀设置在所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之间的多个波浪腹板,其中,所述上翼缘的厚度自中间向两端变薄,所述下翼缘的厚度自中间向两端变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型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翼缘、下翼缘以及均匀设置在所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之间的多个波浪腹板,其中,所述上翼缘的厚度自中间向两端变薄,所述下翼缘的厚度自中间向两端变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型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缘包括多个对接的第一平板,所述第一平板的数量为奇数数量,所述第一平板的厚度自中间至两端依次递减,所述下翼缘包括多个对接的第二平板,所述第二平板的数量为奇数数量,所述第二平板的厚度自中间至两端依次递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型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缘包括自左向右依次排列的第一上板、第二上板和第三上板,所述第二上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上板和所述第三上板,所述下翼缘包括自左向右依次排列的第一下板、第二下板和第三下板,所述第二下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下板和所述第三下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型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均采用焊接固定,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顺,张慧,刘红庆,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光华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