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军专利>正文

新型热管式辅助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52729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0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热管式辅助冷凝器,适用于电冰箱、电冰柜、低温箱、冷饮机、冰激凌机以及其它小型制冷设备。其包括吸热管、冷凝管、释热箱、单向阀(或工质泵),以及与冷凝管吻合的箱体外壳,用于固定吸热管和冷凝管的铝箔纸带和保温发泡层。吸热管是弧度不小于180°的圆环柱管,紧紧地卡在冷凝管上,并且圆环柱管的纵切平面与箱体外壳内侧接触。箱体外壳内侧与冷凝管接触区为不大于180°的圆凹槽,增大了冷凝管与箱体外壳之间的传热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散热能力强,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而且在不阻碍冷凝器通过箱体外壳向外传递热量的同时,还能有效的减弱热量向保温发泡层的传递能力。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零能耗或微能耗以及可以整体回收再利用的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热管式辅助冷凝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热管式辅助冷凝器,属于制冷
,适用于电冰箱、电冰柜、低温箱、冷饮机、冰激凌机以及其它小型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冰箱等小型制冷装置都是间歇性工作的,因此,其冷凝器也是间歇性工作的。当冰箱等小型制冷装置工作时,高温制冷工质在流经冷凝器时,由于冷凝器的散热效果较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冰箱等小型制冷装置的整体性能,导致制冷系统的能耗比增加。如何能够将冰箱等小型制冷装置的冷凝器所释放的热量及时高效的转移,并在小型制冷装置间歇性停止工作的时间段内有效地把集中转移的热量排出机外,是提高冰箱等小型制冷装置制冷效率的重要突破口。专利ZL012182672提出了一种带有热管的蓄热式冷凝器,通过将冷凝器放出的热量传递给蓄热液,蓄热液再把热量传递给热管和侧板,最后热量散到环境中。该专利虽然能高效地实现冷凝器的不间断放热,但在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中,把变短的冷凝管和热管封入存有蓄热液的包衣外壳中,然后再焊接在箱体外壳上,此方案不但工艺复杂,成本高,而且蓄热液还有泄漏的危险性。专利ZL002580535和专利ZL2005201332373虽然在专利ZL012182672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使加工工艺和制造成本有所降低,但由于其蓄热器与冷凝器的接触面是一条直线,因此在短时间内,蓄热器的蓄热量有限;另外,蓄热器与箱体外壳之间大量使用导热胶,势必降低整体的传热效果。申请号2009102438202和申请号2010102782096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利用定型相变材料的蓄热型冷凝器,该专利虽然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但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不高,易于老化,所以相变材料很难持久保持高效率的蓄热和传热效果,并且冷凝器置于相变材料之中,对于后期的维护不变。以上这些专利的蓄热方式主要问题是:(I)传热效率高,但产品制作工艺难,成本高,商家难以承受;(2)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但产品后期效果较差,难以取得用户信任;(3)产品难以回收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热管式辅助冷凝器,其能够利用紧紧卡在冷凝管上的吸热管内液体的相变,快速的吸收冷凝器中释放的热量,并把热量转移到释热箱中缓慢释放。本技术不但散热能力强,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快捷,而且在不阻碍冷凝器通过箱体外壳向外传递热量的同时,还能有效的减弱热量向保温发泡层的传递能力。另外,本技术还具有零能耗或微能耗以及可以整体回收再利用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两种技术方案,即技术方案I和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I中,新型热管式辅助冷凝器至少包括吸热管、冷凝管、释热箱、单向阀,以及与冷凝管吻合的箱体外壳,用于固定吸热管和冷凝管的铝箔纸带和保温发泡层。所述的吸热管、释热箱和单向阀依次连接,实现热量从吸热管转移到释热箱内,单向阀用来防止吸热管中压力升高时,工质液体从吸热管下部倒流回释热箱中。所述的释热箱内空间厚度很薄,便于传热,可以放在箱体外壳的两侧或背侧;所述的释热箱外表面可以加翅片,也可以不加翅片。所述的吸热管是弧度为不小于180°的圆环柱管,紧紧地卡在冷凝管上,并且圆环柱管的纵切平面与箱体外壳内侧接触,既可以与冷凝管充分接触吸热,又可以通过其纵切平面与箱体外壳进行传热;所述的冷凝管可以是横排也可以是竖排。所述的箱体外壳、冷凝管、吸热管、铝箔纸带和保温发泡层由外到内依次排列。所述的箱体外壳与冷凝管接触区弧度为不大于180°的圆凹槽,能够与冷凝管之间很好的吻合,增大了冷凝管与箱体外壳之间的传热面积。所述的铝箔纸带紧贴着吸热管外圆环面和箱体外壳内侧。所述的技术方案I为零能耗方案。在技术方案2中,新型热管式辅助冷凝器至少包括吸热管、冷凝管、释热箱、工质泵,以及与冷凝管吻合的箱体外壳,用于固定吸热管和冷凝管的铝箔纸带和保温发泡层。所述的吸热管、释热箱和工质泵依次连接,实现热量从吸热管转移到释热箱内,工质泵用来加速工质液的循环流动,强化吸热管与工质液之间的热传递,同时可以忽略吸热管和释热箱之间的距离和位置的影响。所述的释热箱内空间厚度很薄,便于传热,可以放在箱体外壳的两侧或背侧;所述的释热箱外表面可以加翅片,也可以不加翅片。所述的吸热管是弧度为不小于180°的圆环柱管,紧紧地卡在冷凝管上,并且圆环柱管的纵切平面与箱体外壳内侧接触,既可以与冷凝管充分接触吸热,又可以通过其纵切平面与箱体外壳进行传热;所述的冷凝管可以是横排也可以是竖排。所述的箱体外壳、冷凝管、吸热管、铝箔纸带和保温发泡层由外到内依次排列。所述的箱体外壳与冷凝管接触区弧度为不大于180°的圆凹槽,能够与冷凝管之间很好的吻合,增大了冷凝管与箱体外壳之间的传热面积。所述的铝箔纸带紧贴着吸热管外圆环面和箱体外壳内侧。所述的技术方案2为微能耗方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方案I的热管式冷凝器工作流程图;图2为本技术方案2的热管式冷凝器工作流程图;图3为本技术热管式冷凝器剖面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吸热管、冷凝管和箱体外壳之间相互连接的平面图;图5为本技术吸热管与冷凝管连接的轴立图。图中标记分别为:箱体外壳I ;吸热管2 ;冷凝管3 ;释热箱4 ;单向阀5 ;工质泵6 ;铝箔纸带7 ;保温发泡层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由图1、图3、图4及图5可知,本实施例至少包括箱体外壳1、吸热管2、冷凝管3、释热箱4、单向阀5、铝箔纸带7和保温发泡层8。本实施例所述的吸热管2、释热箱4和单向阀5依次连接。本实施例所述的吸热管是弧度为不小于180°的圆环柱管,两端有开口,吸热管2的纵切平面与箱体外壳I内侧接触。本实施例所述的箱体外壳1、冷凝管3、吸热管2、铝箔纸带7和保温发泡层8由外到内依次排列。本实施例所述的箱体外壳与冷凝管接触区弧度为不大于180°的圆凹槽。本实施例所述的铝箔纸带7紧贴着吸热管2外圆环面和箱体外壳I内侧。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从压缩机出来的高温制冷剂流经冷凝管3时,热量通过冷凝管3壁传递给吸热管2壁和箱体外壳I内壁;一部分热量被吸热管2内的低沸点工质吸收后,温度升高,由液态变为气态,然后气态工质在压力差的推动下,由吸热管2的上端经管道进入释热箱4中,另一部分热量经箱体外壳I传递到环境中去;由于释热箱4内的温度较低,气态工质被冷凝为液态,并在释热箱4中释放热量,热量再通过释热箱4壁和箱体外壳I传到环境中去;被冷凝的液态工质在重力作用下沿释热箱4内壁流下,最后经单向阀5流入吸热管2中,往复循环吸收热量。实施例2。由图2、图3、图4及图5可知,本实施例至少包括箱体外壳1、吸热管2、冷凝管3、释热箱4、工质泵5、铝箔纸带7和保温发泡层8。本实施例所述的吸热管2、释热箱4和工质泵5依次连接。本实施例所述的吸热管是弧度为不小于180°的圆环柱管,两端有开口,吸热管2的纵切平面与箱体外壳I内侧接触。本实施例所述的箱体外壳1、冷凝管3、吸热管2、铝箔纸带7和保温发泡层8由外到内依次排列。本实施例所述的箱体外壳与冷凝管接触区弧度为不大于180°的圆凹槽。本实施例所述的铝箔纸带7紧贴着吸热管2外圆环面和箱体外壳I内侧。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从压缩机出来的高温制冷剂流经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热管式辅助冷凝器,至少包括吸热管、冷凝管、释热箱、单向阀、工质泵,以及与冷凝管吻合的箱体外壳,用于固定吸热管和冷凝管的铝箔纸带和保温发泡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热管式辅助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热管、释热箱和单向阀依次连接;所述的吸热管、释热箱和工质泵依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热管式辅助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外壳、冷凝管、吸热管、铝箔纸带和保温发泡层由外到内依次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热管式辅助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释热箱可以放在箱体外壳的两侧或背侧;所述的释热箱外表面可以加翅片,也可以不加翅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热管式辅助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热管是弧度不小于180°的圆环柱管,紧紧地卡在冷凝管上,并且圆环柱管的纵切平面与箱体外壳内侧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热管式辅助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外壳与冷凝管接触区不大于180°的圆凹槽,圆凹槽在箱体外壳的内侧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热管式辅助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铝箔纸带紧贴着吸热管外圆环面和箱体外壳内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热管式辅助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冷凝管可以是横排也可以是竖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热管式辅助冷凝器,至少包括吸热管、冷凝管、释热箱、单向阀、工质泵,以及与冷凝管吻合的箱体外壳,用于固定吸热管和冷凝管的铝箔纸带和保温发泡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热管式辅助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热管、释热箱和单向阀依次连接;所述的吸热管、释热箱和工质泵依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热管式辅助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外壳、冷凝管、吸热管、铝箔纸带和保温发泡层由外到内依次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热管式辅助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释热箱可以放在箱体外壳的两侧或背侧;所述的释热箱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军
申请(专利权)人:朱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