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40973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7 02:12
一种能够尽可能地防止异物或水等穿过气孔进入的动力工具被提供。为了防止异物穿过排气口22进入壳体2,穿透主壁71的第一通孔70b形成于覆盖排气口22的盖70的主壁71的一部分上,第二通孔70c形成于:盖70的最靠近前端部的部分;盖70的在把手延伸方向上的端部;以及盖70的在与把手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动力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马达作为动力源的动力工具。
技术介绍
传统上,其中使用马达作为动力源的动力工具设置有用于冷却该马达等的风扇。容纳该马达和风扇的壳体设置有气孔,该气孔形成有用于将外侧空气吸入壳体的进气口或将壳体中的空气排放至外侧的排气口(参考专利文献I)。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公开公报号为N0.07-266260的日本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考虑到空气吸入和排出的效率,形成排气口或进气口的气孔可能靠近风扇形成。然而,有风险的是,穿过靠近风扇形成的气孔进入的异物会导致风扇的卡住和损坏、马达的短路。此外,穿过气孔流入壳体的雨水等会导致马达等的损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工具,其可以尽可能地防止穿过气孔的异物或水的进入。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工具,包括马达,其用于驱动顶端工具;壳体,其容纳所述马达;气孔,其形成于所述壳体中并且连接该壳体的外侧和内侧,其中,用于覆盖所述气孔的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第一通孔形成于在连接所述壳体的外侧和内侧的方向上从所述盖的面向所述气孔的部分离开的部分,在连接所述壳体的外侧和内侧的方向上穿透所述盖;第二通孔形成于所述盖的另一部分,在沿着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方向上穿透所述盖。所述第一通孔形成于在连接所述壳体的外侧和内侧的方向上从所述盖的面向所述气孔的部分分离的部分,在连接所述壳体的外侧和内侧的方向上穿透所述盖;所述第二通孔形成于所述盖的另一部分,在沿着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方向上穿透所述盖。因此,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的从所述盖的外侧进入的水和异物与所述壳体相撞,并且不穿过该壳体的气孔进入该壳体。然后,所述水和异物沿着所述壳体的外表面随着重力下落,并且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被排放至所述盖外侧。此外,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确保足够的气流流通区,防止空气的流通被阻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盖具有面向壳体表面,其面向所述壳体。此外,朝向所述气孔凸出的凸起设置于所述面向壳体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其面向所述气孔;并且所述凸起的外表面包括平滑地连接所述凸起的凸出端和面向壳体表面的弯曲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的外表面可以在所述气孔作为空气进入所述壳体的进气口时将气流导入该气孔。此外,所述凸起的外表面可以在所述气孔作为空气到所述壳体外侧的排气口时将气流导出该气孔。出于这个原因,空气可以在所述盖与壳体之间顺利地通过,并且可以防止在所述盖与壳体之间空气的滞流。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被布置为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凸出并且环绕所述气孔的防护板设置于一个部分上,所述部分是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并且环绕所述气孔布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移动的水和异物可以被阻止进入具有所述防护板的所述气孔。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板与所述盖形成为一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防止算上所述防护板的零件的增加。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板与所述壳体形成为一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增加所述防护板的强度。此外,与其中防护板与盖形成为一体的结构相比所述防护板可被轻易地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由所述马达驱动的风扇,并且所述气孔形成于面向该风扇外围的所述壳体的部分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防止干扰所述风扇旋转的异物穿过所述气孔进入。因此,可以实现满足在Jis C0920中所定义的IP标准的动力工具。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顶部,其用于支撑所述顶端工具;在所述顶部的相对端上的后端部;以及把手,其在与连接所述顶部和所述后端部的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通孔形成于:所述盖的最靠近前端部的部分;所述盖的在所述把手延伸方向上的端部;以及所述盖的在与所述把手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用所述顶端工具进行螺钉等的紧固时,从所述第一通孔至第二通孔的方向与重力方向几乎一致。因此,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流入所述盖与壳体之间的雨水和异物可以从所述第二通孔被轻易地排出。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盖能够从所述壳体移除。在本实施方式中,甚至当异物保持在所述壳体与盖之间时,该异物也可通过将所述盖从所述壳体移除而被轻易地去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可以尽可能地防止穿过气孔的异物、水等等的进入的动力工具。【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盖的立体图。图4是沿图2中的线IV-1V截取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2中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主要部分的第一修改实例的首1J视图。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主要部分的第三修改实例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主要部分的第三修改实例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主要部分的第二修改实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至5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图1中示出的冲击驱动器I是动力工具,其是具有例如钻头和插口的顶端工具的用于紧固螺栓、螺母以及螺钉的工具。冲击驱动器I主要包括壳体2、马达3、齿轮机构4以及冲击机构5,并且由作为电源的可充电电池6驱动。壳体2是由尼龙6制成的树脂壳体,并且包括容纳马达3等的主体部2A以及从该主体部2A延伸的把手2B。容纳空间被划定在主体部2A与把手2B中。壳体2配置有被在垂直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平坦表面分隔的几乎对称分离的多个壳体,其将在随后进行描述。马达3、齿轮机构4以及冲击机构5在主体部2A中所划定的容纳空间的一部分中以这种顺序同轴布置。在该马达3、齿轮机构4以及冲击机构5位于一线的轴向方向上,定义了前-后方向,以致马达3在后侧并且冲击机构5在前侧。另外,垂直方向被定义为与前-后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并且其中把手2B从主体部2A延伸的方向被定义为向下的方向,并且与此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定义为向上的方向。主体部2A被配置为大致的圆柱形,以致其与马达3的外观相称。如图2所示,进气口 21和排气口 22 (图4)是气孔,它们形成于主体部2A的右侧和左侧。进气口 21形成于马达3的后方位置,并且排气口 22形成于马达3的前方位置。进气口 21被进气侧格栅部21A覆盖,以致异物不可进入壳体2。进气侧格栅部21A使用在主体部2A处形成为一体的多个长尺寸材料与壳体2成为一体。长尺寸材料在垂直方向以及与前-后方向以大致45度相交的方向上延伸。多个长尺寸材料被等间隔平行布置。排气口 22位于靠近随后描述的风扇32B的位置,并且在该风扇32B的径向方向上形成于与该风扇32B的最外周相对的位置上。排气口 22被盖70覆盖,以致异物不可进入壳体2。另外,虽然在图2中只示出了一个盖70,但是图2所示的主体2A的另一侧也设置有未示出的盖。由于未示出的盖和盖70相互镜像对称,因此将只描述盖70并且省略未示出的盖。如图3所示,盖70包括:主壁71、上壁72、下壁73、前侧壁74以及后侧壁75。主壁71在垂直方向上的长度在端部是最长的,并且朝向前端变短。两个螺钉孔70a几乎形成于主壁71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两个螺钉孔70a的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工具,包括:马达,其用于驱动顶端工具;壳体,其容纳所述马达;气孔,其形成于所述壳体中并且连接该壳体的外侧和内侧,其特征在于,用于覆盖所述气孔的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第一通孔形成于在连接所述壳体的外侧和内侧的方向上从所述盖的面向所述气孔的部分离开的部分,在连接所述壳体的外侧和内侧的方向上穿透所述盖;第二通孔形成于所述盖的另一部分,在沿着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方向上穿透所述盖。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9.30 JP 2011-2176441.一种动力工具,包括: 马达,其用于驱动顶端工具; 壳体,其容纳所述马达; 气孔,其形成于所述壳体中并且连接该壳体的外侧和内侧, 其特征在于,用于覆盖所述气孔的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 第一通孔形成于在连接所述壳体的外侧和内侧的方向上从所述盖的面向所述气孔的部分离开的部分,在连接所述壳体的外侧和内侧的方向上穿透所述盖; 第二通孔形成于所述盖的另一部分,在沿着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方向上穿透所述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 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具有面向壳体表面,其面向所述壳体; 朝向所述气孔凸出的凸起设置于所述面向壳体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其面向所述气孔;并且 所述凸起的外表面包括平滑地连接所述凸起的凸出端和面向壳体表面的弯曲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 其特征在于,被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穰西河智雅原田哲佑仲野义博内田洋树星智幸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