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01240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1 20:21
电动工具,包括电机、传动系统;所述电机具有,定子、转子、电枢轴、轴承;所述定子围绕转子设置,转子安装在电枢轴上,电枢轴的两端设置轴承,所述电枢轴的一端一体地设置用于传递动力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端靠近的电枢轴的部位和轴承之间设置轴套,所述轴套沿轴向延伸。上述的轴套设置在电枢轴和轴承之间,使得电枢轴的刚度增强,输出端的传动齿轮受到大扭力时不会产生退让,传动齿轮与传动系统中的齿轮依然啮合紧密,齿轮之间不会出现打齿的现象。同时相对传统的通过增加电枢轴的直径增加刚度的方式,节省了原料的用量,省去了加工切削的成本,因此本技术方案还能节省加工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工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工具。
技术介绍
现有电动工具中(比如电链锯)的电机在电枢轴上设置动力输出端,通常的动力输出端是与电枢轴一体设置的齿轮。电链锯等电动工具为了适应其高负载工作,传动系统需要进行大传动比设计。同时,为了兼顾电动工具的易用性和便于携带的需求,电动工具本身的体积不能过大。因此,与输出端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的直径受到电动工具的体积限制,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大传动比,通常做法是减小电枢轴的直径同时减少动力输出端齿轮的齿数。若电动工具在过载或发生异常堵转时,由于电机工作时具有随着负载的增加电机的扭力也同时增加的特性。当输出端的齿轮在受到大扭力时,输出端受过大的反作用径向力,由于小直径电机轴悬臂刚性不足,传动齿轮产生退让的现象即使电枢轴的输出端偏离原来的位置,使输出端与传动速系统之间的齿轮啮合不紧密进而产生打齿的现象,久而久之传动齿轮磨损严重降低传动性能甚至出现无法传动的现象。上述现象通常是由于出现异常工作时电枢轴的刚度不足电枢轴输出端受力容易产生偏移造成的,一般通过增加部分电枢轴直径提高刚度,但这样对原料的用量增加同时轴加工的切削量也增加,尤其是结构复杂的电枢轴成本会高出很多。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提出一种既能够提高电枢轴的刚度,又能相对现有技术降低成本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包括,电机、传动系统;电机具有,定子、转子、电枢轴、轴 承;定子围绕转子设置,转子安装在电枢轴上,电枢轴的两端设置轴承,电枢轴的一端一体地设置用于传递动力的输出端;与输出端靠近的电枢轴的部位和轴承之间设置轴套,轴套沿轴向延伸。轴套延伸至输出端的上部。轴套的一端与轴承的上端面对齐,轴套另一端靠近输出端上部。电动工具有与输出端配合的传动件,轴套延伸至靠近传动件的位置。轴承、电枢轴和轴套之间是过盈配合连接的。输出端是与电枢轴一体设置的齿轮。电机工作时所述轴套与轴承和电枢轴同步旋转。上述的轴套设置在电枢轴和轴承之间,使得电枢轴的刚度增强,输出端的传动齿轮受到大扭力时不会产生退让,传动齿轮与传动系统中的齿轮依然啮合紧密,齿轮之间不会出现打齿的现象。同时相对传统的通过增加电枢轴的直径增加刚度的方式,节省了原料的用量,省去了加工切削的成本,因此本技术方案还具有明显的降低成本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电动工具整机示意图。图2是电动工具中使用的电机剖面示意图。图3是电机转子示意图。图4是图2中标示的电枢轴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所不的链锯,链锯具有一个机壳61,在机壳的尾部形成手柄611,机壳的头部安装有导板612,该导板上设有用以安装链条610的槽(图中未示出)。临近导板612的机壳上安装有防护板613,防护板是用于防止链锯工作时产生的切割杂物飞溅到使用者身体上。在防护板的后部设置有动力部614,该动力部内设置一直流电机和传动齿轮组。临近动力部614后部设置有一电池包619,该电池包是由多个锂电池组构成的。在动力部614的外围设置有辅助把手615,辅助把手与动力部614之间具有较大的空间以使操作者的手能够方便的握持辅助把手。把手上还设置有扳机开关617和安全锁618,安全锁618在链锯停机状态时能够防止扳机开关误触发。参照图2所示的电机M,其包括,定子1、转子2,电枢轴3,转子2安装在电枢轴3上。定子I围绕转子2设置,转子包括安装在电枢轴上端的换向器21,和安装在换向器下部的绕组22,绕组绕固在铁芯24上,与换向器相连的是碳刷25。在定子I的上端12和下端13设置两轴承14、14’,定子的内部还设置有永磁体15,永磁体环绕转子设置,还可以使用能够产生磁场的线圈代替该永磁体,电机工作时用以使转子2处于磁场环境中。参照图3和图4在电枢轴3的下端是输出电机动力的输出端31,输出端上一体的设置传动齿轮32,传动齿轮与修枝机等电动工具的传动系统中的大齿轮4啮合,与传动齿轮32临近的电枢轴31套设在一轴套5内,轴套设置在所述轴承14’内。轴套5的上端51与轴承的上端面15对齐,轴套5的上端51也可高于轴承上端面15,轴套5的下端52延伸至传动系统中大齿轮4的上部,在轴套5的下端52和大齿轮之预留间隙G,此间隙便于调整安装时使为电枢轴承提供一纵向的活动空间,轴套下端52可延伸至传动齿轮32的上部,SP使轴套5与传动齿轮32形成重叠区域。上述的轴套5内径略大于电枢轴3的直径,轴套5的外径略小于轴承14’的内径,使轴套、轴承和电枢轴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一起。电机运转时,上述轴套、轴承和电枢轴能够同步旋转。轴套5从轴承14’的上端面15部延伸至传动齿轮32上部,增强了电枢轴3的刚度,电动工具堵转时电枢轴偏移程度减小,传动齿轮32的退让幅度也能够减小,传动齿轮和传动系统中的大齿轮4之间的啮合依然紧密不会出现打齿的现象。同时相对于传统的通过增加电机枢轴的直径提高刚度的方法,改方案降低了电机枢轴的加工制造成本。上述实施例是本技术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可以具有更多的实施方式,例如使用更长的轴套使轴套从高于轴承上端面的位置延伸至传动齿轮的上部,又例如增加轴套的厚度以获得更好的刚度。本技术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的电动工具领域。总之凡是符合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更改都应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动工具,包括,电机、传动系统;所述电机具有,定子、转子、电枢轴、轴承;所述定子围绕转子设置,转子安装在电枢轴上,电枢轴的两端设置轴承,所述电枢轴的一端一体地设置用于传递动力的输出端;?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输出端靠近的电枢轴的部位和轴承之间设置轴套,所述轴套沿轴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工具,包括,电机、传动系统;所述电机具有,定子、转子、电枢轴、轴承;所述定子围绕转子设置,转子安装在电枢轴上,电枢轴的两端设置轴承,所述电枢轴的一端一体地设置用于传递动力的输出端;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输出端靠近的电枢轴的部位和轴承之间设置轴套,所述轴套沿轴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延伸至输出端的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的一端与轴承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品孔钊
申请(专利权)人:天佑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