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铁包边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34010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5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铁包边工艺,工艺步骤包括:(1)一压头模具的第一封闭型腔内对一铁柱的头部进行包边压制,形成具有梯形头部的半成品;(2)在一压扁模具的第二封闭型腔内对上述步骤(1)中形成的半成品的梯形头部进行包边压制,形成具有一字型头部的半成品;(3)在一成型模具的第三封闭型腔内对上述步骤(2)中形成的半成品的一字型头部进行包边压制,形成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T铁包边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机加工成本,而且还节省了原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T铁包边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T铁成型工艺,尤其涉及一种T铁包边工艺。
技术介绍
普通的T铁包边工艺在锻压直径80以上的T铁产品时因走料不均匀,和工艺偏心等问题,使得T铁的外圆偏心度和圆柱度达不到要求,因此通常要上车床加工才能使产品达标,虽然车床加工的方法可使产品外圆达到较高的精度,但在机加工方面要浪费很多的人力物力,且效率低,材料浪费严重,生产周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T铁包边工艺,解决了效率低、材料浪费严重、生产周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T铁包边工艺,工艺步骤包括:(I) 一压头模具的第一封闭型腔内对一铁柱的头部进行包边压制,形成具有梯形头部的半成品;(2)在一压扁模具的第二封闭型腔内对上述步骤(I)中形成的半成品的梯形头部进行包边压制,形成具有一字型头部的半成品;(3)在一成型模具的第三封闭型腔内对上述步骤(2)中形成的半成品的一字型头部进行包边压制,形成成品。较佳地,步骤(I)中的压头模具包括第一上模板、压头上模、第一下模板、压头下模以及第一顶针,所述压头上模安装在所述第一上模板的下端内部,所述压头上模底部凹陷形成一梯型槽,所述压头下模安装在所述第一下模板内,所述压头下模顶部凹陷形成一第一 T型槽,所述第一 T型槽贯穿所述压头下模的底部,所述第一顶针自所述压头下模的底部伸入所述第一 T型槽的下部,所述压头上模的底面和所述压头下模的顶面贴合,且所述梯型槽和所述第一 T型槽的上部对合形成所述第一封闭型腔。较佳地,步骤(2)中的压扁模具包括第二上模板、压扁上模、第二下模板、压扁下模以及第二顶针,所述压扁上模安装在所述第二上模板的下端内部,所述压扁下模安装在所述第二下模板内,所述压扁下模顶部凹陷形成一第二 T型槽,所述第二 T型槽贯穿所述压扁下模的底部,所述第二顶针自所述压扁下模的底部伸入所述第二 T型槽的下部,所述压扁上模的底面和所述压扁下模的顶面贴合,且所述第二 T型槽的上部构成所述第二封闭型腔。较佳地,步骤(3)中的成型模具包括第三上模板、成型上模、第三下模板、成型下模、带开孔的垫片和第三顶针,所述成型上模安装在所述第三上模板的下端内部,所述成型上模底面中心凸设有凸出部,所述带开孔的垫片和成型下模呈上下安装在所述第三下模板内,所述成型下模中心设有贯通其顶面和底面的通槽,所述第三顶针自所述成型下模的底部伸入所述通槽的下部,所述开孔的中心与所述通槽的中心重合,所述成型上模的底面与所述垫片的表面贴合,且所述开孔和所述通槽的上部构成所述第三封闭型腔,所述凸出部伸入所述第三封闭型腔内。[0011 ] 较佳地,所述第三下模板的中心设有T型安装孔,所述垫片安装在所述T型安装孔的水平部分,所述成型下模安装在所述T型安装孔的竖直部分。较佳地,所述成型模具还包括固定所述垫片在所述第三下模板上的固定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T铁包边工艺在压头模具、压扁模具和成型模具内均对T铁产品进行包边压制,可使得T铁产品在锻压的过程中走料均匀,且生产出的T铁外圆偏心度和圆柱度均可以达到要求,避免了机加工过程,从而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机加工成本,而且还节省了原材料。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T铁压头模具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T铁压扁模具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T铁成型模具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请参考图1-3,所述的T铁包边工艺步骤包括:(I) 一压头模具I的第一封闭型腔11内对一铁柱2的头部进行包边压制,形成具有梯形头部的半成品。(2)在一压扁模具3的第二封闭型腔31内对上述步骤(I)中形成的半成品的梯形头部进行包边压制,形成具有一字型头部的半成品4。(3)在一成型模具5的第三封闭型腔51内对上述步骤(2)中形成的半成品的一字型头部进行包边压制,形成成品6。其中,步骤(I)中的压头模具I包括第一上模板12、压头上模13、第一下模板14、压头下模15以及第一顶针16,所述压头上模13安装在所述第一上模板12的下端内部,所述压头上模13的底面与所述第一上模板12的底面平齐,所述压头上模13的底部凹陷形成一梯型槽13a,所述压头下模15安装在所述第一下模板14内,所述压头下模15的顶面与所述第一下模板14的顶面平齐,所述压头下模15顶部凹陷形成一第一 T型槽15a,所述第一T型槽15a贯穿所述压头下模15的底部,所述第一顶针16自所述压头下模15的底部伸入所述第一 T型槽15a的下部,所述压头上模13的底面和所述压头下模15的顶面贴合,且所述梯型槽13a和所述第一 T型槽15a的上部对合形成所述第一封闭型腔11。步骤(2)中的压扁模具3包括第二上模板32、压扁上模33、第二下模板34、压扁下模35以及第二顶针36,所述压扁上模33安装在所述第二上模板32的下端内部,所述压扁上模33的底面与所述第二上模板32的底面平齐,所述压扁下模35安装在所述第二下模板34内,所述压扁下模35的顶面与所述第二下模板34的顶面平齐,所述压扁下模35顶部凹陷形成一第二 T型槽35a,所述第二 T型槽35a贯穿所述压扁下模35的底部,所述第二顶针36自所述压扁下模35的底部伸入所述第二 T型槽35a的下部,所述压扁上模33的底面和所述压扁下模35的顶面贴合,且所述第二 T型槽35a的上部构成所述第二封闭型腔31。步骤(3)中的成型模具5包括第三上模板52、成型上模53、第三下模板54、成型下模55、带开孔的垫片56和第三顶针57,所述成型上模53安装在所述第三上模板52的下端内部,所述成型上模53的底面与所述第三上模板52的底面平齐,且所述成型上模53底面中心凸设有凸出部53a,所述带开孔的垫片56和成型下模55呈上下安装在所述第三下模板54内,所述成型下模55中心设有贯通其顶面和底面的通槽55a,所述第三顶针57自所述成型下模55的底部伸入所述通槽55a的下部,所述开孔的中心与所述通槽55a的中心重合,所述成型上模53的底面与所述垫片56的表面贴合,且所述开孔和所述通槽55a的上部构成所述第三封闭型腔51,所述凸出部53a伸入所述第三封闭型腔51内。所述第三下模板54的中心设有T型安装孔54a,所述垫片56安装在所述T型安装孔54a的水平部分,所述成型下模55安装在所述T型安装孔54a的竖直部分。所述成型模具5还包括固定所述垫片56在所述第三下模板54上的固定件58。综上所述,由于在压头模具1、压扁模具3和成型模具5内均对T铁产品进行包边压制,可使得T铁在锻压的过程中走料均匀,且生产出的T铁外圆偏心度和圆柱度均可以达到要求,避免了机加工过程,从而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机加工成本,而且还节省了原材料。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T铁包边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包括:(1)一压头模具的第一封闭型腔内对一铁柱的头部进行包边压制,形成具有梯形头部的半成品;(2)在一压扁模具的第二封闭型腔内对上述步骤(1)中形成的半成品的梯形头部进行包边压制,形成具有一字型头部的半成品;(3)在一成型模具的第三封闭型腔内对上述步骤(2)中形成的半成品的一字型头部进行包边压制,形成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铁包边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包括: (1)一压头模具的第一封闭型腔内对一铁柱的头部进行包边压制,形成具有梯形头部的半成品; (2)在一压扁模具的第二封闭型腔内对上述步骤(I)中形成的半成品的梯形头部进行包边压制,形成具有一字型头部的半成品; (3)在一成型模具的第三封闭型腔内对上述步骤(2)中形成的半成品的一字型头部进行包边压制,形成成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铁包边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的压头模具包括第一上模板、压头上模、第一下模板、压头下模以及第一顶针,所述压头上模安装在所述第一上模板的下端内部,所述压头上模底部凹陷形成一梯型槽,所述压头下模安装在所述第一下模板内,所述压头下模顶部凹陷形成一第一 T型槽,所述第一 T型槽贯穿所述压头下模的底部,所述第一顶针自所述压头下模的底部伸入所述第一 T型槽的下部,所述压头上模的底面和所述压头下模的顶面贴合,且所述梯型槽和所述第一 T型槽的上部对合形成所述第一封闭型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铁包边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压扁模具包括第二上模板、压扁上模、第二下模板、压扁下模以及第二顶针,所述压扁上模安装在所述第二上模板的下端内部,所述压扁下模安装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宏志
申请(专利权)人:梧州恒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