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大高厚比微型叶轮的模具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1307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6 22:06
一种制造大高厚比微型叶轮的模具装置及方法,它涉及一种大高厚比微型叶轮的模具装置及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加工技术存在制造成本高、加工效率低、可加工材料少及不适宜实现批量制造的问题。装置:上模座和下模座上下平行设置,冲头设置在冲头固定板上,凹模固定板固定在下模座上,凹模垫板设置在凹模安放孔内,镶块式凹模设置在凹模安放孔内,顶杆设置在镶块式凹模内,顶出螺钉由下至上依次穿过下模座和凹模垫板与顶杆的下端面相抵。方法:步骤一:将坯料放入型腔内,并加热到坯料模锻温度;步骤二:坯料充填镶块式凹模的型腔;步骤三:压力机达到设定载荷,保压后卸载,此时大高厚比微型叶轮成形完毕。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大高厚比微型叶轮的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造微型叶轮的模具装置及方法,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微型叶轮广泛应用于微型发电机及微型叶轮泵等微型动力模具中,其关键部件是大高厚比微型叶轮,大高厚比微型叶轮对整个微型动力模具的效率、寿命及稳定性等具有重要影响。这些微型叶片的厚度一般处于亚毫米量级,而高度可以达到毫米甚至几毫米,高厚比一般大于3。所以,加工出高质量、低成本的大高厚比微型叶轮构件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大高厚比微型叶轮构件主要采用微机电系统技术、微细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微细机械加工技术及微细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等。而上述这些加工技术存在制造成本高、加工效率低、可加工材料少及不适宜采用批量制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加工技术存在制造成本高、加工效率低、可加工材料少及不适宜采用批量制造的问题。进而提供。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造大高厚比微型叶轮的模具装置,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冲头固定板、冲头、凹模固定板、凹模垫板、镶块式凹模、顶杆、加热圈、顶出螺钉、多个导套和多根导柱,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上下平行设置,上模座的四周设有多个导套,每根导柱的一端均穿设在下模座的底端面上,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大高厚比微型叶轮的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冲头固定板(3)、冲头(4)、凹模固定板(5)、凹模垫板(6)、镶块式凹模(7)、顶杆(8)、加热圈(9)、顶出螺钉(12)、多个导套(10)和多根导柱(11),所述上模座(1)和下模座(2)上下平行设置,上模座(1)的四周设有多个导套(10),每根导柱(11)的一端均穿设在下模座(2)的底端面上,每根导柱(11)的另一端均可滑动设置在一个导套(10)内,冲头(4)设置在冲头固定板(3)上,冲头固定板(3)固定在上模座(1)的底端面上,凹模固定板(5)固定在下模座(2)上,所述凹模固定板(5)上设有凹模安放孔(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造大高厚比微型叶轮的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冲头固定板(3)、冲头(4)、凹模固定板(5)、凹模垫板(6)、镶块式凹模(7)、顶杆(8)、加热圈(9)、顶出螺钉(12)、多个导套(10)和多根导柱(11),所述上模座(1)和下模座(2)上下平行设置,上模座(1)的四周设有多个导套(10),每根导柱(11)的一端均穿设在下模座(2)的底端面上,每根导柱(11)的另一端均可滑动设置在一个导套(10)内,冲头(4)设置在冲头固定板(3)上,冲头固定板(3)固定在上模座(1)的底端面上,凹模固定板(5)固定在下模座(2)上,所述凹模固定板(5)上设有凹模安放孔(5-1),凹模垫板(6)设置在凹模安放孔(5-1)内,镶块式凹模(7)设置在凹模安放孔(5-1)内并位于凹模垫板(6)的上端,且镶块式凹模(7)位于冲头(4)的正下方,顶杆(8)设置在镶块式凹模(7)内,顶出螺钉(12)由下至上依次穿过下模座(2)和凹模垫板(6)与顶杆(8)的下端面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大高厚比微型叶轮的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固定板(3)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上模座(1)的底端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造大高厚比微型叶轮的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固定板(5)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下模座(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举单德彬王传杰徐杰郭斌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