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金属加工领域的金属板件的加工方法,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 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近年来能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促使汽车行业轻量化技术的高速发展。通过大量 使用轻质、高强材料(如高强度钢板、铝合金以及镁合金板等)实现车身大幅减重已经成为 车身轻量化最为主要的手段。焊接钢板时随着钢强度级别的提高,会产生焊接稳定性下降、塑韧性变差、裂纹敏 感性上升、热影响区性能变化的情况,降低构件的使用性能,因此传统的点焊连接工艺很难 保证在不破坏超高强度钢板的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实现超高强度钢板之间的连接。同时由于 铝、镁等轻质合金和超高强钢在热导率以及热膨胀系数等物理属性上的较大差异,同时接 触表面易与铜电极发生合金化反应形成氧化膜等特点,传统的电阻点焊技术、胶接技术、固 相连接技术等都存在着种种缺陷无法较好的实现超高强钢和铝合金的连接。针对上述钢和轻量化材料连接时存在的问题,国外提出了半空心自冲铆接 (Self-pierceing riveting,简称SPR)和无铆钉铆接(Clinching)技术。自冲铆接和无铆 钉铆接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较快的新的薄板材料机械连接技术。自冲铆和无铆钉铆接工艺能 够满足钢材或铝等轻型材料的连接要求,铆接过程中无化学反应,其抗静拉力和抗疲劳性 都要优于点焊工艺,且板材在铆接时不需要钻孔,工艺步骤简化,节省成本,并能适合汽车 车身高效率的生产,有效地攻破了点焊产生的各个难题。现有的自冲铆接和无铆钉铆接技术对于铝、镁合金等塑性差的轻合金工件,铆接 容易使底部材料产生径向裂纹降低接头疲劳性能,有的发生脆裂,甚至直接导致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高强度钢板之间或与铝合金板的铆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高强度钢板之间或与铝合金板的铆接方法的步骤如下:1)铆接之前在冷却室中对铆钉(1)实施液氮冷却并使铆钉(1)的温度降到0℃以下;2)将待铆接的上板料(2)与下板料(3)放置于第一复合凹模(5)上,驱动第一复合压边圈(4)下移至压紧上板料(2)与下板料(3);3)第一光纤加热器(7)对上板料(2)的铆接连接区域加热至阈值,安装在第一复合压边圈(4)底部的热敏电阻(9)及时测量上板料(2)的铆接连接区域的温度,当上板料(2)的铆接连接区域的温度达到阈值时终止加热;4)第二光纤加热器(8)对下板料(3)的铆接连接区域加热至阈值,安装在第一复合凹模(5)上表面的热敏电阻(9)及时测量下板料(3)的铆接连接区域的温度,当下板料(3)的铆接连接区域的温度达到阈值时终止加热;5)送钉机构将在冷却室中处理过的铆钉(1)送入第一复合压边圈(4)的中心光通孔中,第一复合冲头(6)下移至与铆钉(1)的顶端面接触,再推压铆钉(1)切入上板料(2)之中实施自冲铆接;6)随着铆钉(1)下移,下板料(3)流入第一复合凹模(5)的型腔,铆钉(1)的圈足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强度钢板之间或与铝合金板的铆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高强度钢板之间或与铝合金板的铆接方法的步骤如下:1)铆接之前在冷却室中对铆钉(I)实施液氮冷却并使铆钉(I)的温度降到o°c以下;2)将待铆接的上板料(2)与下板料(3)放置于第一复合凹模(5)上,驱动第一复合压边圈(4)下移至压紧上板料(2)与下板料(3);3)第一光纤加热器(7)对上板料(2)的铆接连接区域加热至阈值,安装在第一复合压边圈(4)底部的热敏电阻(9)及时测量上板料(2)的铆接连接区域的温度,当上板料(2)的铆接连接区域的温度达到阈值时终止加热;4)第二光纤加热器(8)对下板料(3)的铆接连接区域加热至阈值,安装在第一复合凹模(5)上表面的热敏电阻(9)及时测量下板料(3)的铆接连接区域的温度,当下板料(3)的铆接连接区域的温度达到阈值时终止加热;5)送钉机构将在冷却室中处理过的铆钉(I)送入第一复合压边圈(4)的中心光通孔中,第一复合冲头(6)下移至与铆钉(I)的顶端面接触,再推压铆钉(I)切入上板料(2)之中实施自冲铆接;6)随着铆钉(I)下移,下板料(3)流入第一复合凹模(5)的型腔,铆钉(I)的圈足开始向外翻卷,第一复合凹模(5)的型腔迫使铆钉(I)的圈足切入下板料(3)内,铆钉(I)在第一复合冲头(6)和第一复合凹模(5)的共同挤压下铆钉(I)的圈足向周边外翻形成铆扣;7)第一复合冲头(6)泄压上移回程,进入下一次铆接的准备工序。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超强度钢板之间或与铝合金板的铆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光纤加热器(7)对上板料(2)的铆接连接区域加热至阈值是指:如果上板料(2) 的材质是采用超高强度钢板则调整第一光纤加热器(7)的功率到1KW,上板料(2)的铆接连接区域被到加热到950°C,上板料(2)的材质是采用铝合金板则调整第一光纤加热器(7)的功率到100W,上板料(2)的铆接连接区域被加热到300°C。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强度钢板之间或与铝合金板的铆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光纤加热器(8)对下板料(3)的铆接连接区域加热至阈值是指:如果下板料(3) 的材质是采用铝合金板则调整第二光纤加热器(8)的功率为100W,下板料(3)的铆接连接区域被加热到300°C,下板料(3)的材质是采用超高强度钢板则调整第二光纤加热器(8)的功率到1KW,下板料(3)的铆接连接区域被加热到950°C。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强度钢板之间或与铝合金板的铆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铆钉(I)在第一复合冲头(6)和第一复合凹模(5)的共同挤压下铆钉(I)的圈足向周边外翻形成铆扣是指:在铆接的过程中,低温的铆钉(I)和高温的上板料(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蔚敏,李兵,赵文增,张梦溪,许钦华,李永强,路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