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孔镁合金管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连接,上模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内设有成型柱,下模依次设有成型孔和出料口,成型柱卡设在成型孔中,成型孔的孔径大于成型柱的外径。被加热到软化的镁合金原料进入上模进料口,然后通过成型柱,成型柱在镁合金原料的中部挤压出孔,被挤压出孔的镁合金原料通过成型孔,在成型孔内形成固定的镁合金管材,从下模的出料口出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开设有多个进料口和出料口,相应的,设有多根成型柱和多个成型孔,可以同时挤压多根镁合金管材,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孔镁合金管挤压模具
本技术属于模具类,更具体涉及一种生产镁合金管的挤压模具。
技术介绍
镁合金是目前发现的密度最小的金属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而且地球表层镁资源丰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镁合金管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而现有的挤压镁合金管材的技术为单孔管材挤压模具挤压镁合金管材,一次只能生产一根镁合金管材,这样生产镁合金管材的造价成本高,产品的产量低。而且由于是挤压单根管材,挤压机作用在模具上的挤压比大,压力也就大,模具很容易早期报废,使得模具成本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采用多孔挤压模具技术,在一套模具上制作多个成型孔,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多孔镁合金管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连接,上模开设有多个进料口,进料口内设有成型柱,下模依次设有多个出料口,出料口的一端设有成型孔,成型柱卡设在成型孔中,成型孔的孔径大于成型柱的外径。其有益效果为:被加热到软化的镁合金原料进入上模进料口,然后通过成型柱,成型柱在镁合金原料的中部挤压出孔,被挤压出孔的镁合金原料通过成型孔,在成型孔内形成固定的镁合金管材,从下模的出料口出来。本技术开设有多个进料口和出料口,相应的,设有多根成型柱和多个成型孔,方便同时挤压多根镁合金管材,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模设有凸止口,下模设有凹止口,上模的凸止口卡设在下模的凹止口内。其有益效果为:通过将上模的凸止口卡设在下模的凹止口内,从而将上模和下模连接起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模设有第一焊合室,下模设有第二焊合室。其有益效果为:第一焊合室和第二焊合室组成一个空间,通过上模进料口的镁合金材料在第一焊合室和第二焊合室组成的空间内充分混合,将因为上模进料口形成的缺口消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模具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销孔,下模设有多个第二定位销孔,上模和下模通过定位销连接,定位销穿过第一定位销孔和第二定位销孔。其有益效果为:第一定位销孔为盲孔,第二定位销孔为通孔,定位销从下模设有出料口的端面穿进第二定位销孔,依次穿过第二定位销孔和第一定位销孔,从而将上模和下模在合适的位置上固定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模设有第一吊环孔,第一吊环孔与第一定位销孔垂直设置,下模设有第二吊环孔,第二吊环孔与第二定位销孔垂直设置。其有益效果为:上模的第一吊环孔和下模的第二吊环孔的作用是将防止上模和下模转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多孔镁合金管挤压模具的上模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多孔镁合金管挤压模具的上模的一实施方式的仰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多孔镁合金管挤压模具的上模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多孔镁合金管挤压模具的下模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多孔镁合金管挤压模具的下模的一实施方式的仰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多孔镁合金管挤压模具的下模的一实施方式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多孔镁合金管挤压模具的上模和下模配合的一实施方式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孔镁合金管挤压模具,包括上模I和下模2,上模I和下模2连接。如图1-3所示,上模I为扁平的圆柱体状,上模I设有六个进料口 11,进料口 11上开设有两个分流孔111,两个分流孔111之间设有分流桥112,分流桥112上固定连接有成型柱12。上模I设有成型柱12的端面上设有凸止口 13,成型柱12突出于凸止口 13。分流桥112与成型柱12连接处设有第一焊合室14。如图4-6所示,下模2为扁平的圆柱体状,上模I和下模2的大小相同。下模2依次设有凹止口 21、第二焊合室22、成型孔23和出料口 24。下模2上设有六个出料口 24,下模2的六个出料口 24与上模I的六个进料口 11——对应。每个出料口 24都有与之对应的成型孔23和第二焊合室22。下模2与上模I连接的端面上设有凹止口 21,下模2的凹止口 21与上模I的凸止口 13相互配合。将上模I的凸止口 13卡设在下模2的凹止口 21中,从而将上模I与下模2连接起来。第二焊合室22与第一焊合室14位置相对应。下模2上设有成型孔23。成型柱12穿过第一焊合室14和第二焊合室22套设在成型孔23中。成型柱12的长度大于成型孔23的长度,有利于镁合金管材的成型,防止镁合金管材的通孔在成型孔23的挤压下变形。成型柱12的外径小于成型孔23的内径。成型柱12的外径与成型孔23内径的大小差距即为镁合金管材的厚度。在上模I被成型柱12挤压出内孔的镁合金材料通过成型孔23挤压出镁合金材料的外形,从而形成完整的镁合金管材,再通过下模2的出料口 24出来。下模2的出料口 24为阶梯状,出料口 24的口径逐渐变大,方便镁合金管材的出料。如图7所示,上模I设有四个第一定位销孔15,下模2设有四个第二定位销孔25。在固定上模I和下模2时,旋转上模I和下模2,使得第一定位销孔15和第二定位销孔25的位置相对应。上模I和下模2通过定位销固定,定位销穿过第一定位销孔15和第二定位销孔25。第一定位销孔15为盲孔,第二定位销孔25为通孔,定位销从下模2设有出料口 24的端面穿进第二定位销孔25,依次穿过第二定位销孔25和第一定位销孔15,从而将上模I和下模2固定住。上模I设有两个第一吊环孔16,第一吊环孔16与第一定位销孔15垂直设置。下模2设有两个第二吊环孔26,第二吊环孔26与第二定位销孔25垂直设置。上模I的第一吊环孔16和下模2的第二吊环孔26的作用是将上模I和下模2固定。被加热软化的镁合金原料进入上模I进料口 11的分流孔111中,被分流桥112分成两部分镁合金材料,两部分镁合金材料包覆住成型柱12,成型柱12在镁合金材料中形成通孔,被分流桥112分成的两部分镁合金材料在第一焊合室14和第二焊合室22组成的空间内充分混合,形成管状。被挤压出通孔的镁合金棒体通过下模2的成型孔23,在成型孔23内形成镁合金管材,从下模2的出料口 24出来。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孔镁合金管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2)连接,所述上模(1)开设有多个进料口(11),所述进料口(11)内设有成型柱(12),所述下模(2)开设有多个出料口(24),所述出料口(24)的一端设有成型孔(23),所述成型柱(12)卡设在所述成型孔(23)中,所述成型孔(23)的孔径大于所述成型柱(12)的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孔镁合金管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I)和下模(2),所述上模(I)和所述下模(2 )连接,所述上模(I)开设有多个进料口( 11),所述进料口( 11)内设有成型柱(12),所述下模(2 )开设有多个出料口( 24),所述出料口( 24)的一端设有成型孔(23 ),所述成型柱(12)卡设在所述成型孔(23)中,所述成型孔(23)的孔径大于所述成型柱(12)的外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镁合金管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I)设有凸止口( 13 ),所述下模(2 )设有凹止口( 21),所述上模(I)的凸止口( 13 )卡设在所述下模(2 )的凹止口(2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峰,丁汉林,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福镁轻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