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家淼专利>正文

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5069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模具,包含:两个可相对接或分离的模块单元,以及由这些模块单元界定而出的模腔,每一模块单元都具有:基架、安装在基架上的引水座,以及结合在引水座上并朝向模腔的模子,其中该模子具有相间隔并朝向模腔的成型面,以及和引水座贴靠的通水面,而该引水座上具有可将冷却水引入或引出模子的引入道及引出道;其特征在于: 该模子上设有多条位在成型面和通水面间的双段冷却道,每一双段冷却道包括:两冷却段、一衔接两冷却段的衔接段、连通其中一冷却段及引入道的一入水段,以及连通另一冷却段及引出道的一出水段,其中两冷却段分别靠近模子的成型面或通水面。(*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对模子的冷却系统作出的改良,使模具的温度更均匀。
技术介绍
模具是一种可供熔融成型液注入,以成型具有预定形状、构造物品的专用器具,常见的成型液有:塑料溶液、金属溶液等,由于灌注在模具内的成型液必需先经过高温加热,因此一般模具在设计上都具有冷却系统。而以往模具1的构造大体如图1所示,包含:两可相对靠合或分离的模块单元10,以及由两模块单元10界定而出以供成型液注入成型的一模腔11。每一个模块单元10都具有:一基架12、一固设在基架12上的引水座13,以及一安装在引水座12上并朝向模腔11的模子14,由于两模块单元10的引水座13和模子14上关于冷却系统的配置相同,以下只以右侧的模块单元10作说明。配合图2,以往模块单元10的引水座13具有相间隔的两垂壁131、132,在朝向模腔11的垂壁131上凹设一安装部133,该模子14是安装在引水座13的安装部133上,具有一成型面141、一和引水座13的安装部133抵靠的通水面142,以及上下横向设置的多个单段冷却道143,每一单段冷却道143都包括一位在成型面141及通水面142中间的冷却段144,以及和冷却段144接连并通向该通水面142的一入水段145及一出水段146。而该引水座13上具有两条引入道134、135,以及两条引出道136、-->137,其中引入道134衔接在模子14上间隔设置的单段冷却道143的入水段145上,另一引入道135衔接另组间隔设置的冷却道143的入水段145上,两引出道136、137分别连通模子14上相间隔的冷却道143上的出水段146。以往模具1在设计上,虽可借设在模子14上的单段冷却道143,以及设在引水座13上的引入道134、135、引出道136、137,来达到冷却模具1温度的目的,但单段冷却道143在设计上,实际具有冷却效果的冷却段144是位在同一平面上,这个平面并正好介于成型面141和通水面142的正中央。上述冷却段144由于离成型面141和通水面142都有一段距离,因此实际冷却的效果不平均。也就是说,当成型液注入模腔12内时,成型液的高温会作用在成型面141上,并往通水面142的方向传导,这时候冷却段145和成型面141间有一段较长的距离,冷却的效果无法快速的作用在成型面141,造成成型面141和通水面142间有明显的温度差。上述温度差容易导致模子14微量的变形,而当模子14微量变形时,会影响到加工物加工的精度,前述加工精度不佳对于高科技产业而言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改善模具1的冷却系统,使模具1更为均温,是以往模具1设计上待改进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有较佳温度均匀性,以提高成型物加工精度的模具。本技术的模具包含两相对接或分离的模块单元,以及由该等模块单元界定而出的一模腔,每一模块单元具有:基架、安装在基架上的引水座,以及结合在引水座上并朝向模腔的模子,其中该模子具有相间隔并朝向模腔的成型面,以及和引水座贴靠的通水面,而该引水座具有可将冷却水引入或引出模子的引入道和引出道。-->本技术的特征在于:该模子上设有多条位在成型面和通水面间的双段冷却道,每一双段冷却道都包括:两冷却段、一衔接两冷却段的衔接段、连通其中一冷却段及引入道的一入水段,以及连通另一冷却段及引出道的一出水段,其中两冷却段分别靠近模子的成型面或通水面。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模具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种现有的模具的组合俯视剖面图。图2是一立体图,显示该现有模具的一模子上单段冷却道的设计。图3是一组合俯视剖面图,说明本技术模具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构造。图4是一未完整正视简图,显示该较佳实施例的冷却系统的设置关系。图5是一未完整的立体图,显示该较佳实施例的模子上的两双段冷却道的设计。图6是一未完整的立体图,显示该较佳实施例的两单段冷却道的设计。图7是一未完整的组合侧面剖视图,显示该较佳实施例的双段冷却道与引水座间的对应关系。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3、4,本技术的模具也包含:可相对接或分离的第一模块单元2、第二模块单元2’,以及由两模块单元2、2’界定而出的模腔3,其中第一模块单元2通常被称为母模,第二模块单元2’通常-->被称为公模,每一模块单元2、2’都具有:基架4、引水座5,以及安装在引水座5上的模子6。其中该引水座5上具有相间隔的前壁面51、后壁面52,以及连结在两壁面51、52间的左侧面53及右侧面54,在该前壁面51上凹设一形状、大小和模子6配合的安装部511。而该模子6具有平行相间隔的成型面61及通水面62,其中成型面61朝向模腔3,通水面62和安装部511紧密的贴靠。参阅图4、5,本技术为了增进模子6温度的均匀度,在模子6上设置:多条直向设置的第一双段冷却道63、多条分别位于两相邻第一双段冷却道63间的第二双段冷却道64、多条横向设置的第一单段冷却道65,以及多条位在两相邻第一单段冷却道65间的第二单段冷却道66。这些第一双段冷却道63都包括:自通水面62往成型面61水平设置的一入水段631、一直立并且和入水段631接连的第一冷却段632、一和入水段631平行并且和第一冷却段632接连的衔接段633、一直立并且和衔接段633接连的第二冷却段634,以及和第二冷却段634接连并且通向通水面62的出水段635,其中这些冷却段632、634呈直立前后平行设置并位于成型面61及通水面62之间,而这些入水段631、衔接段633及出水段635相互平行但高度不同。本技术第二双段冷却道64的构造与第一双段冷却道63相同,包括:位在同一直立面上的入水段641、第一冷却段642、衔接段643、第二冷却段644,以及出水段645,但该双段第二冷却道64的衔接段643位在上方,而该入水段641和出水段645都位在下方。参阅图4、6,本技术的第一单段冷却道65是水平间隔设置的,每一第一单段冷却道65都具有一横向的第三冷却段651,以及间隔设置并和第三冷却段651相通的一入水段652及一出水段653,上述第三冷却段651设置的位置是位在第一冷却段632、642以及第二冷却段634、644间。而该等第二单段冷却道66的构造和第一单段冷却道65-->相同,具有一第三冷却段661、一入水段662及一出水段663,两者的差别在于设置的位置是左右错开,以下不再说明。也就是说,由模子6侧面观察,本技术各冷却段在设计上都介于成型面61和通水面62之间,排列的方式为:成型面61→第一冷却段632、642→第三冷却段651、661→第二冷却段634、644→通水面62,两者间具有相同的距离。参阅图2、4、7,该引水座5为了配合模子6上各冷却道63、64、65、66的设计,具有两条横引入道55、两条横引出道56、两条直引入道57以及两条直引出道58,其中这些横引入道55分别连通第一双段冷却道63的入水道631,以及双段第二冷却管64的入水道641,而这些横引出道56分别连通第一双段冷却道63的出水道635,以及每个第二双段冷却道64的出水道645,两组直引入道57及直引出道58则和以往者相同,分别连通第一、二单段冷却道65、66的入水段65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包含:两个可相对接或分离的模块单元,以及由这些模块单元界定而出的模腔,每一模块单元都具有:基架、安装在基架上的引水座,以及结合在引水座上并朝向模腔的模子,其中该模子具有相间隔并朝向模腔的成型面,以及和引水座贴靠的通水面,而该引水座上具有可将冷却水引入或引出模子的引入道及引出道;其特征在于:该模子上设有多条位在成型面和通水面间的双段冷却道,每一双段冷却道包括:两冷却段、一衔接两冷却段的衔接段、连通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家淼
申请(专利权)人:邱家淼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