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3893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具有一流道,该流道具有一流道高度,其特点在于:该流道的内壁面设有多个凸块,该各凸块的高度与该流道高度成一第一比例,且每一该各凸块具有垂直于该流道的流动方向的第一面与第二面。(*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注塑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成型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快速冷却的效果的流道注塑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射出)成型技术制造业常见的制造技术之一,许多金属材料或是非金属的合成材料,例如橡胶或塑料材料,都可以使用注塑成型技术来制造产品。一般而言,无论使用金属或橡塑料材料进行注塑成型制作工艺,都是先将注塑材料加热而形成熔融状的熔胶,注塑至模具中,经由一段时间的冷却后开模,即可得到所需外形的产品。在上述的注塑成型制作工艺中,熔胶由射入模具中,在模具中流动,至开模为止,大致可分为充填,保压及冷却三个阶段。其中,冷却阶段的时间往往是决定注塑成型制作工艺效率的关键点;换言之,为提高注塑成型制作工艺的效率,同时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必须使熔胶在模具中能达到快速而良好地冷却。因此,传统的做法在模具内部设置冷却系统,例如水冷或气冷式等的循环系统,以加速冷却。然而,在模具内部设置,例如水冷或气冷式循环系统等的冷却系统,不仅增加设计与制造的成本,同时由于模具内部必须预留空间以放置这些冷却系统,因此会影响流道的设计困难程度;因此,若能由其他方面着手研究模具加速冷却的机制,且可与冷却系统同时并存,则可更为提高模具的冷却效率。一般而言,模具的冷却机制即为胶料的散热效果,也就是说,胶料所带的热量经由模具的热传递而散失到外界,从而达到冷却的目的。然而,如图1所示的传统模具10,若不考虑冷却系统,则在流道20中流动的熔胶,其-->热传递仅只于熔胶与流道20壁面接触的热传导以及熔胶本身的热对流;又,由于传统模具中流道20一般均设计成光滑的壁面,因此熔胶的流动是以层流(laminar flow)而非紊流(turbulent flow)为主,因而其热对流的现象也较少。因此,若能通过改善流道的设计,而改善模具中胶料与模具的热传递效能,即可达到提高注塑成型模具的冷却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冷却流道的注塑成型模具,通过改善其流道的设计,以提高其流道的热传递效能,以提高注塑成型模具的冷却效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冷却流道的注塑成型模具,仅针对流道的设计加以变化,因此不需特别配置冷却系统,即可增进注塑成型模具的冷却效果,可节省冷却系统设计与制造的成本及时间;另外,由于流道的设计并不影响冷却系统的配置,因此可与冷却系统并存,而更为增进注塑成型模具的冷却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具有一流道,该流道具有一流道高度,该流道的内壁面设有多个凸块,该各凸块的高度与该流道高度成一第一比例,且每一该各凸块具有垂直于该流道的流动方向的第一面与第二面。通过本技术的注塑成型模具,当注塑的熔胶在设有凸块的流道内流动时,熔胶与凸块壁面的接触面积增加,故热传导效应增加;同时由于熔胶流动受到凸块的干扰,因此层流被破坏,紊流的现象增加,使得热对流效应增加。因此,本技术可确实提高注塑成型模具的冷却效率。还有,上述注塑成型模具中,每一凸块还可具有至少一通孔,设置成通过凸块的第一面与第二面,而通孔在流道的流动方向的截面积与凸块在流道的流动方向的截面积成一第二比例。通过本技术的注塑成型模具,当注塑的熔胶在设有凸块的流道内流动时,熔胶与凸块壁面的接触面积增加,故热传导效应增加;且熔胶流动受到凸块的干扰,因此层流被破坏,紊流的现象增加,使得热对流效应增加;又由于凸块上设有通孔,因此对熔胶流动的阻碍减低,且通孔还能增加熔胶-->与通孔壁面的接触面积。因此,本技术可更为提高注塑成型模具的冷却效率。另外,上述注塑成型模具中,凸块的高度与流道高度所成的第一比例是在0.15至0.20之间较佳。又,通孔在流道的流动方向的截面积与凸块在流道的流动方向的截面积所成的第二比例在38%至44%之间为较佳。                        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注塑成型模具的流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注塑成型模具的流道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流道截面的剖视图;图3b为上述实施例的流道的侧视剖视图;图3c为上述实施例的熔胶流动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流道截面的剖视图;图4b为上述实施例的流道的侧视剖视图;图4c为上述实施例的熔胶流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2,其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注塑成型模具10。与图1的现有注塑成型模具相比,本技术的模具10同样具有一流道20,而其特点是流道20的内壁面设有多个凸块30。本实施例中,每一凸块30均大体可视为由流道20壁面凸出的矩形块,且分别具有大体垂直于流道的流动方向的第一面与第二面。以下通过两个实施例分别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特点。在第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a以及图3b,更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特点。如前所述,本第一实施例中的流道如图3a所示,其为一矩形截面流道,而每一凸块30均为由流道20壁面凸出的矩形块;且如图3b所示,凸块30具有一凸块高度H1,而流道20具有一流道高度H0,H1与H0成一第一比例H1/H0。图3b中,箭头显示流道20的流动方向,故凸块30的左侧面与右侧面即分别为第一面与第二面。-->如本实施例的注塑成型模具10,当注塑的熔胶在流道20内流动时,熔胶的流动如图3c所示。由于凸块30设于流道20壁面,故熔胶与凸块30接触面积增加,使热传导效应增加;同时由于凸块30会干扰熔胶的流动,因此熔胶流动中的层流被破坏,产生较多的紊流现象,使得热对流效应增加。如此可确实提高本实施例的注塑成型模具10的热传递效率,加速模具的冷却速率。在第二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a以及图4b,更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特点。如前所述,本第二实施例中的流道如图4a所示为一矩形截面流道,每一凸块30均为由流道20壁面凸出的矩形块;且如图3b所示,凸块30具有一凸块高度H1,而流道20具有一流道高度H0,H1与H0成一第一比例H1/H0。又,在图4a中可看出,凸块30上设有通孔35,每一通孔35均通过凸块30的第一面与第二面,以使熔胶可顺利流过通孔35。图4b中,箭头显示流道20的流动方向,故凸块30的左侧面与右侧面即分别为第一面与第二面。如本第二实施例的注塑成型模具10,当注塑的熔胶在流道20内流动时,熔胶的流动如图4c所示。由于凸块30设于流道20壁面,故熔胶与凸块30接触面积增加,使得热传导效应增加;同时由于凸块30会干扰熔胶的流动,因此熔胶流动中的层流被破坏,产生较多的紊流现象,使得热对流效应增加。另外,由于凸块30上设有通孔35,因此熔胶可流过通孔35,流动的阻碍减低,且熔胶流过通孔35时,更增加熔胶与通孔35壁面的接触面积,因此更增加热传导效应。因此,本实施例的注塑成型模具10的热传递效率可确实提高,且熔胶流动的阻碍较低,故更可加速模具的冷却速率。另外,在此必须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注塑成型模具,经由申请人进行注塑成型模拟与实验之后,得到上述凸块高度H1与流道高度H0所成的第一比例H1/H0的值在0.15至0.20之间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具有一流道,该流道具有一流道高度,其特点在于:该流道的内壁面设有多个凸块,该各凸块的高度与该流道高度成一第一比例,且每一该各凸块具有垂直于该流道的流动方向的第一面与第二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各凸块还具有至少一通孔,设置成通过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其中该各通孔在该流道的流动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达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