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脱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1948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强制脱模结构,其包括有公模、母模、滑块以及置于公模中的第一入子、第二入子,且该第一入子、第二入子均具有与该滑块配合之一斜面,其特征在于:    该公模下还具有一垫板,上述第一入子、第二入子之间还设有一第三入子,且该第三入子略呈一锥形结构,其较大一端固定于垫板之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强制脱模结构
本技术主要涉及塑料模具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可避免成品发生较大变形的强制脱模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现有的模具一般均由公模10、母模20组成,第一入子30、第二入子40分别具有与滑块60配合之一斜面31、41,成品50注塑成型后,尤其是具有倒钩51结构的塑料成品50,其脱模通常是由顶出装置(图中未示)将成品50强行拉出,由于该成品50倒钩51嵌入第一入子30、第二入子40之中,因此,脱模时第一、第二入子30、40之斜面31、41会阻挡倒钩51的脱离,经常导致该塑胶成品50上的倒钩51产生极大变形,甚至引起倒钩脱落,或者造成产品尺寸不符要求,引起产品报废率提高,增加了产品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所述的现有的所存在的缺陷以及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强制脱模结构,可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其包括有一公模、一母模,在该公模中设置有一第一入子以及一第二入子,且该第一入子、第二入子均具有一斜面,所述公模下还具有一垫板,上述第一入子、第二入子之间还设有一第三入子,且该第三入子略呈一锥形结构,其较大一端固定于上述垫板之上。因此,藉由本技术强制脱模结构,脱模时,利用第一入子、第二入子之倾斜,可使注塑成品顺利脱模,避免因强制脱模所产生的变形,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此外,开模过程简单,而且方便快捷。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是现有技术强制脱模的模具结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之强制脱模结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开模时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开模时受力分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表示了本技术所揭露的一种强制脱模结构,其包括有一公模10、一母模20,在该公模10中设置有一第一入子30以及一第二入子40,且该第一入子30、第二入子40分别具有一斜面31、41,所述公模10下还具有一垫板80,上述第一入子30、第二入子40之间还设有一第三入子70,且该第三入子70略呈一锥形结构,其较大一端固定于上述垫板80之上。请再参阅图2所示,注塑时,成品50在公模10、母模20中成型,其上倒钩51嵌入第一入子30、第二入子40之中,注塑后欲脱模时,共分两个开模步骤,另请参阅图3所示,第一次开模是将垫板80与公模10分开,则第三入子70会随垫板80移动而在第一、第二入子30、40之间向外脱离一段距离,由于该第三入子70为锥形,故位于其较小端的第一、第二入子30、40之间产生一较小的间隙;第二次开模时,以第二入子40为例,受力分析如图4所示,滑块60退回脱离成品50的瞬间,成品50受顶力F被强行顶出,故此时滑块60受到成品50施加的一向上的瞬间反作用力F1,由于第二入子40与滑块60通过斜面41接触,故该滑块60施加一垂直斜面41的作用力F2至第二入子40,而该力F2可分解为水平力F21与竖直力F22,在力F21作用下,则该第二入子40向第三入子70较小端倾斜;对于第一入子30其受力分析同第二入子40。故藉由该倾斜,成品50之倒钩51沿着斜面31、41顺利脱离出该第一、第二入子30、40,由此,成品50即可顺利脱模。根据以上所述,采用本技术之强制脱模结构,藉由第一、第二入子之倾斜,实现注塑成品之顺利开模,避免因强制脱模所产生的变形,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此外,开模过程简单,而且方便快捷。上述所揭示的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为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依照本技术所阐述的技术特征方案,所作的其它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涵盖在本技术之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制脱模结构,其包括有公模、母模、滑块以及置于公模中的第一入子、第二入子,且该第一入子、第二入子均具有与该滑块配合之一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莉琼
申请(专利权)人:顺德市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