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注塑机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0402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压铸机和类似机械的模具,包括至少两个铸型的半部,每个铸型的半部由一个夹持板和至少一个其中安布的压铸模构成,压铸模位于夹持板的中心位置,压铸模(3)在轴向方向,亦即与分离平面(1)的垂直方向上是无间隙地固定在一个位于压铸模(3)背面(20)上的支承体(6)和至少一个压铸模(3)前端面(19)附近的限位件(5a、5b)之间,而支承体(6)相对于夹持板(2)在轴向上是无级可调的。(*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个用于压铸机和类似机械的模具,属于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记载的
在合模状态下,这两个铸型的半部是以其位于分离平面或分离面的前端面接触的,只要由于所要生产的工件结构可以不涉及一个平坦面的话。同时,每个铸型的半部由一个固定在压铸机上的夹持板以及一个置于非常坚固的夹持板中的压铸模构成,并在其必须与分离面对准的前端面中置有一个用于生产工件的空腔结构轮廓。要生产工件的质量和精度主要取决于这两个相对安置的铸型半部的对中性和平行性。这一点只能这样实现,即使压铸模相对于各自所属的夹持板作精确的定位,同时,该夹持板又与压铸机作限位连接。在现有技术中,压铸模在夹持板中必要的精确位置如此实现,即使压铸模的整体外轮廓与夹持板空腔中对应的安装表面达到精确地一致。大多数情况,压铸模是制成回旋体的,因此,它的外圆直径精确地与同样为圆柱形结构的空腔内径相一致,其轴向长度也精确地与夹持板中设置的空腔深度相符合。当对这种形式的模具其精度误差为1/100mm进行加工时,另外还必须考虑作为压铸工具使用中各零件的热延伸性,所以,制造这种模具的高废品率成早已成为议事日程。在制造压铸模时,首先其背部安装面以及圆周面应加工得尽寸精确。这些加工好的表面作为基准面用来安装在另外的加工机构上,其上将压铸模前端面中的空腔结构加工出来。但是,当相对于希望的额定值而言发生一个微小的尽寸偏差或者仅是一个精确轮廓的微小偏移时,就不可能通过对压铸模的背侧面及圆周面的相应补充加工进行补救了,因为,那样就不可能在所属的夹持板中进行无间隙的安装。另外,将夹持板中的此类压铸模进行更换也是非常耗时的,因为只有部分地将夹持板从压铸机上拆卸之后才可进行,而将压铸模从夹持板中取出和装进时,由于存在很小的间隙,加之长时间的使用而弄脏等,以及还必须对模具作部分的保护处理,使这一工作也异常耗时,此外,对于一个压铸机来说,只有当无效时间,如工具更换造成的,保持尽可能短时,巨大投资额才有经济性可言。此外,在出现热变形情况下,就不能对压铸模作夹持板中的位置校正。这种模具的另一个缺点是,夹持板必须总是设置在所要生产工件的可能最大轴向延伸上,然而在制造较短的工件时,压铸模就必须具有一个与夹持板空腔适应的最大纵向长度,这样,不仅造成用于压铸模的材料耗废,而且由于纵轴向的延伸长度造成绝对的热变形增加。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模具,在保证精确定位于分离平面和模具有利结构的前提下,可容易和迅速地对其改装。这一任务将通过权利要求1的技术特征方案加以解决。借助这样一个无级可调的支承体,就可将压铸模安装在夹持板中一个任意轴向距离上,并处于相对分离平面的对中位置上。为压铸模而相应设置的空腔结构,还具有另外的可能性,这些压铸模在支承体在铸型半部中作回退运动以后,可退置到空腔中,然后旋转一个确定的角度之后,就可以从夹持板中取出,而不必将夹持板从压铸机上拆下。另一优点在于,通过无级可调的支承体,事后还可对压铸模相对于夹持板进行位置校正,这一校正往往在模具使用中由于热变形而可能是需要的。此外,用于压铸模在夹持板前端面中的限位件最好是置于分离平面的相反侧,并部分地突伸至由压铸模而确定的平持板的凹口中。因为夹持板的前端面总要加工得精确平坦,所以,对限位件底面,亦即与夹持板前端面的接触表面采用一个与前端面相应的加就足够使伸入空腔中的限位件为压铸模提供一个精确和平坦的安装面,而压铸模是有支承体从后边推压到限位体上的。理所当然,必须在相对安置的夹持板中设置相应的凹槽以容置在对面夹持板中安置的限位件。由此,在两个夹持板中的限位件就不可以安置在相互对应的对称位置上,而是彼此错位安置。另外,限位件必须设置在压铸模的外部区域,因为,该压铸模在转动例如90°之后,应该与其外表面结构无关地可向前从夹持板中取出。在压铸模为一正方体的情况下,这就意味着,为该压铸模要在夹持板的前面制造一个八角的星形凹口,其与压铸模的外表正方形结构作错位90°的两次重叠形状一致。然而,在这一情况下,靠在压铸模上的限位件就必须安置在旋转后的正方形结构的外部并在角部区域。因为这样,当压铸模转动之后要从限位件中取出时,压铸模就不会被突出的限位件阻碍。为了确保压铸模为正方体的情况下,最好在每个角部区设置至少一个限位件。同时,在这些角部区域的限位件理所当然地其纵轴与要限位的压铸模的外边缘作垂直安置,但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将两个夹持板上的限位件作不同定向的位置,例如在一个夹持板上设置成与压铸模的外边缘相垂直,而在另一个夹持板上设置成倾斜,例如在压铸模的对角线方向上,为的是通过这一明显的差别来避免两个夹持板或压铸模的混淆。但是,除了压铸模的前端面与分离平面对准以外,压铸模相对于夹持板的对中也应确定。这一点用一个中心体就可以确保,该中心体同一个相应的配合件安装在一个位于压铸模背面的凹穴中,并从该凹穴中伸出,然后中心体用这个伸出部分插装在夹持板中对应精确加工的凹槽中。由于这个中心销柱一般是圆形轮廓,因此由此压铸模对于夹持板的转角位置尚无法确定。这一点可如此实现,即压铸模上两个互成角度的尽可能相邻的侧边面和夹持板中空腔的相应侧边面分别做为基准边作配合。这些表面在其相互的位置和尽寸上都必须加工得非常精确,因为,压铸模在夹持板中的位置精确必须确保精确到小于1/100mm。因此,所述的压铸模上的侧边面应该配合精确地挤压到夹持板中相应的侧边面上。在最通常的压铸机上,分离平面安置在垂直位置。由于在这一位置还要更换和调整压铸模,因此在侧边面对准时还应考虑重力的影响。由此在理想的情况下,夹持板空腔的相应侧边面也作为基准面,这些其准面彼此要设置成一个V型的结构或至少为其中一部分,其下边的尖端即为夹持板凹口的最底点。这样,压铸模就可通过其自重被挤压到夹持板的基准面上。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夹持板中两个基准面之一至少是近似水平设置的,而另一则近似垂直安置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将这样一个侧边面选作为近似垂直的基准面,即在一个借助螺纹在轴向可调节的支承体情况下,这个面可与相应的螺纹旋向一起确保在将支承体挤到压铸模上时,该压铸模可依靠压铸模和支承体之间的摩擦作用而被挤压到近似垂直的、夹持板空腔中起基准面作用的侧边面上。以这种方式对压铸进行调整时,仅仅需要对压铸模和夹持板中的基准面进行清洁,而不必附加设置调节元件。而调节工作也只需将支承体相对于压铸模拧紧即可。这样在更换压铸模时还另外节省了时间。在压铸模的背面上用于对中的中心体也可贯穿至压铸模中的轮廓,也就是通至由这两个相互紧靠着的压铸模而构成的空腔中。然而这指的是当通过中心体设置贯穿通道以输送喷注材料时的情况。当然,中心体的前端面与压铸模中轮廓的对中问题必须角保。这是通过在中心体后部区域设置一个相应台肩来保证的,借助该台肩,中心体就安装在夹持板背面中一个相应设置的精确配合加工的突缘上。由于在压铸生产工件时,必须保证以相当高的压力来输送喷注材料,所以,要通过一个另外输送设备上相应紧固的装置将中心体足够牢固地挤压到夹持板中的安装面上,这样,就可得到一个连接的配合。为了固定压铸模相对于夹持板的转角位置,就应该保证支承体在轴向位置的调节有自锁作用,也就是说,例如在用一个螺纹来调节支承体相对于夹持板的轴向位置时,这个螺纹是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压铸机和类似机械的模具,其中包括至少两个铸型的半部,它们在闭合位置时至少沿一个确定位置的分离面而彼此紧密接触,并可相对运动到一个打开位置以取出完工的零件,同时,每个铸型的半部由一个夹持板和至少一个其中安置的压铸模构成,压铸模位于夹持板的中心位置,压铸模的前端面与分离平面对中,其特征在于:压铸模(3)在轴向方向,亦即与分离平面(1)的垂直方向上是无间隙地固定在一个位于压铸模(3)背面(20)上的支承体(6)和至少一个压铸模(3)前端面(19)附近的限位件(5a,5b)之 间,而支承体(6)相对于夹持板(2)在轴向上是无级可调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玛丽安娜维森
申请(专利权)人:玛丽安娜维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