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乌龙茶全自动做青机,包括筛盘、电机、至少1个第一凸轮、和与第一凸轮数量相等的第一顶杆机构,所述筛盘与第一顶杆机构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杆机构的下端与第一凸轮连接,所述第一凸轮与电机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停止,通过电机驱动筛盘上下振动,从而自动实现摇青和晾青,降低了劳动强度,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保证了做青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乌龙茶全自动做青机,包括筛盘、电机、至少1个第一凸轮、和与第一凸轮数量相等的第一顶杆机构,所述筛盘与第一顶杆机构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杆机构的下端与第一凸轮连接,所述第一凸轮与电机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停止,通过电机驱动筛盘上下振动,从而自动实现摇青和晾青,降低了劳动强度,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保证了做青的质量。【专利说明】一种乌龙茶全自动做青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的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乌龙茶全自动做青机。
技术介绍
茶是人们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乌龙茶是我国生产的非常有特色的一种茶。做青是制造乌龙茶的特有工序之一。做青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乌龙茶的品质。做青工艺主要由晾青和摇青两个步骤组成。通过摇青与晾青的交替进行,促使青叶“走水”,产生“还阳”与“退青”的现象,从而使青叶梗与叶脉中的水分及可溶性内含物向叶片转移,水分通过气孔逐步散发,可溶物则与叶内含物结合、转化,形成更高级的香味物质。做青这一道工序一般需要消耗12至14小时。传统的乌龙茶加工均采用手工作业,手工做青一般用吊筛进行摇青,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做青质量参差不齐。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乌龙茶的做青工序步入半机械化作业。目前,做青工序中的摇青通过一个圆形长筒的“旋转式”摇青机来完成,即通过旋转“旋转式”摇青机中的筒体,令茶叶在筒体内做摩擦及碰撞运动,达到摇青的目的;而摇青结束后,再通过手工将茶叶自摇青机内取出放至竹筛上,然后用手工将茶叶摊散或端起竹筛摇动将茶叶分散,达到晾青的目的。由于做青时,需要将摇青和晾青交替进行,且长达12至14小时。因此,这种半机械化的做青也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强度,且工作效率也得不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做青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乌龙茶全自动做青机。该乌龙茶全自动做青机可自动实现摇青和晾青这两个步骤,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提高了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本乌龙茶全自动做青机,包括筛盘、电机、至少I个第一凸轮、和与第一凸轮数量相等的第一顶杆机构,所述筛盘与第一顶杆机构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杆机构的下端与第一凸轮连接,所述第一凸轮与电机连接。为方便控制,本乌龙茶全自动做青机设有控制装置,此控制装置主要由微计算机控制器构成,利用控制装置控制电机启动运行实现筛盘上下振动的控制,即摇青;利用控制装置控制电机停止可实现控制筛盘停止振动,即晾青。控制装置可采用市场现有的产品,以降低生产本乌龙茶全自动做青机的时间,也节约生产成本。为提高筛盘上下振动时的稳定性,所述的乌龙茶全自动做青机还包括传动机构、至少2个第二凸轮和与第二凸轮数量相等的第二顶杆机构,所述第二凸轮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一凸轮连接,所述第二顶杆机构的上端与筛盘固定连接,下端与第二凸轮连接。所述第一顶杆机构包括第一导轨、第一滑块、第一顶杆和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块安装于第一顶杆,且与第一导轨连接,所述第一滑轮安装于第一顶杆下端,所述第一顶杆的上端与筛盘固定连接,下端通过第一滑轮与第一凸轮连接;所述第二顶杆机构包括第二导轨、第二滑块、第二顶杆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块安装于第二顶杆,且与第二导轨连接,所述第二滑轮安装于第二顶杆下端,所述第二顶杆的上端与筛盘固定连接,下端通过第二滑轮与第二凸轮连接。为使筛盘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一顶杆机构和第二顶杆机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机构,即第一顶杆机构和第二顶杆机构的大小、高度及各个部件等都是一样的。而当第一顶杆机构和第二顶杆机构的高度稍有差别时,本乌龙茶全自动做青机同样可以实现做青。所述的乌龙茶全自动做青机还包括底座、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凸台及用于固定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安装板,所述电机与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凸轮安装于第一转轴,所述第二凸轮安装于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二转轴连接,同时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平行设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送带和两个直径相同的皮带轮,所述两个皮带轮分别安装于第一轴转和第二转轴,所述传送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皮带轮。所述第一凸轮的数量为I个,所述第二凸轮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在底座上呈品字分布。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呈品字分布,令第一顶杆和2根第二顶杆对筛盘的支撑点呈品字形分布,即三个支撑点不在同一直线上,从而保证筛盘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凸轮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二凸轮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呈矩形分布于底座上。同上述,为保证筛盘振动的稳定性,将2第一顶杆和2根第二顶杆对筛盘的支撑点呈品字形分布,从而保证筛盘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分别为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所述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均设有至少一个偏心孔。同时,第一偏心轮中的4个偏心孔具有不同的编心距,而第二偏心轮中的4个偏心孔也具有不同的编心距。利用偏心距不相等偏心孔可调整筛盘上下振动的幅度。所述安装板的上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下侧设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位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上方,所述挡板呈T形。挡板设置可防止滑块从导轨的上端脱离;同时在挡板的下侧设置缓冲件,可避免各个滑块与挡板直接相撞,从而起到保护的效果。为提高安装板的强度,所述安装板的下端设有肋板。所述筛盘的上端设有盘盖。当筛盘盖上盘盖时,筛盘为封闭的结构,从而防止茶叶从筛盘中掉落。同时,当筛盘上下振动时,茶叶在振动的过程中反复与筛盘的底部和盘盖发生碰撞,从而提高摇青的效率。具体的,所述筛盘由多根铁丝以网状结构的形式构成。这有利于茶叶中水分的流走。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控制系统定时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停止,当控制系统控制电机启动时,电机驱动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转动;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分别随着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的转动而上下运动,则使与顶杆固定连接的筛盘上下振动,故置于筛盘上的茶叶随着筛盘的上下振动而上下跳动,从而实现摇青的效果;摇青一段时间后,控制系统控制电机停止,筛盘不振动,茶叶平摊于筛盘上,自动实现晾青;晾青一段时间后,再次启动电机进行摇青,如此反复多次,从而自动实现做青,降低劳动强度。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本乌龙茶全自动做青机利用控制电机反复启动或停止,通过电机带动第一凸轮转动,从而令筛盘上下振动或静止,实现自动摇青和晾青,故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本乌龙茶全自动做青机在做青的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自动化控制,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故做青质量稳定;本乌龙茶全自动做青机可准确控制电机启动或停止,且不会受到人的体能的影响,故可以严格控制摇青和晾青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本乌龙茶全自动做青机在做青的过程中,摇青和晾青这两个步骤可不间断的反复进行,因此做青工序连续性高,将大大节省工作时间。【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乌龙茶全自动做青机的正视图。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乌龙茶全自动做青机,包括筛盘1、电机、至少I个第一凸轮2、和与第一凸轮2数量相等的第一顶杆机构3,所述筛盘I与第一顶杆机构3的上端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乌龙茶全自动做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筛盘、电机、至少1个第一凸轮、和与第一凸轮数量相等的第一顶杆机构,所述筛盘与第一顶杆机构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杆机构的下端与第一凸轮连接,所述第一凸轮与电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海霞,黄亚辉,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