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聚氨酯模塑制品的工艺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3955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通过反应注塑工艺来生产聚氨酯模塑制品的工艺,其中将至少一种异氰酸酯组分和至少一种多元醇组分以计量的方式传送到混合腔中,在混合腔中混合以形成聚氨酯反应混合物,然后经由流道将聚氨酯反应混合物排放到模腔中,其特征在于,通过压力介质来在模腔中的聚氨酯反应混合物上施加压力,该压力高得足以封住由反应和/或热收缩和/或夹杂气穴所引起的缺陷,其中,该压力介质被引入到与模腔液压式相连的至少一个溢流腔中,和/或被引入到流道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RIM工艺来生产聚氨酯模塑制品的工艺,其中可以通过使模腔中的聚氨酯反应混合物暴露在压力介质的压力下来消除因反应和/或热收缩和/或夹杂气穴而引起的缺陷。
技术介绍
在通过其中将反应树脂注射到闭合模具中的RIM(反应注塑)工艺来从例如基于聚氨酯的反应树脂中生产紧凑或者微孔的模塑制品、涂料或类似产品时,必须通过施加保压压力来避免或补偿缺陷(或“凹痕”),这种缺陷是由反应收缩和热收缩以及在树脂流入到模腔中时产生的夹气或气泡所引起的。这对模塑制品可被看见、例如汽车内外装饰中的应用来说尤其如此。在过去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其中的一些已被应用到实践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反应系统的一种或多种基础组分中加入空气或另一气体,这称为气体加载。一旦这些组分被混合起来且将反应混合物注射到闭合模具中(这里,模腔的体积已实际上或完全地填满),已溶解或微分散开的气体便试图膨胀,这样就产生了模腔压力,这一压力可抵抗收缩,限制或减小夹气的范围或较大气泡的产生。该压力随着时间而下降。这一方法的缺点是,只能够产生有限的压力。而且,一旦已经注射了反应混合物,就不再能够有意图地改变保压压力。另外,对于透明的反应树脂来说无法使用气体加载,这是因为气体加载所产生的小气泡会产生不良的视觉印象,导致模塑制品不清晰。除了这种“内部保压压力”的方法之外,还已经提出了可在模塑制品上施加“外部保压压力”的各种工艺。例如,专利文献EP-A-0024610介绍了一种具有弹性模具壁的模具,一旦已注入反应混合物,该模具壁的形状便可通过压力介质而变化。然而,这一看上去很好的想法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很难对壁的弹性区域提供均匀的温度控制。然而其致命的缺陷是,由于存在有与工艺有关的误差如注射重量和模腔的误差,以及分型线处的不定量的飞边,因此无法足够地保证模塑制品的尺寸稳定性,这意味着这种方法是不可接受的,对于工业模塑制品来说尤其如此。该专利还介绍了一种装置,其中在填充模腔的期间存储反应混合物,在完成注射之后通过单独的活塞单元来将反应混合物在压力下重新注入到模腔中。然而,这一装置在实践中也被证明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尤其对于薄壁的面积较大的模塑制品来说,无法以这种方式在整个模塑制品上实现保压压力,其原因是,在真实聚氨酯系统中较早开始的化学反应相对较快地导致了粘性增加,然后是塑性增加,这意味着压力无法传递到模塑制品的较远区域上。专利文献EP-A-0206100介绍了一种全压式模具,在将反应混合物引入到模腔中的期间,该模具最初保持为稍稍敞开,并在此之后立即推进到最终位置,此时反作用缸体退回。尤其相对于所需要的全压式模具来说,除了这一方案复杂且成本高之外,另一缺点在于,由于已知的生产误差,无法充分地保证模塑制品的准确的尺寸稳定性。专利文献EP-A-0673746涉及到使用复杂且成本高的全压式模具,其中一个半模被设计成可克服预张紧的弹性件而运动。虽然这样肯定能在反应混合物上施加保压压力,然而由于存在已知的工艺误差,因此无法得到尺寸上准确复制的工业用模塑制品。基于要求半模或者半模部件可在实际模腔区域中相互间可动的所有工艺都具有可复制的尺寸稳定性不足的相同问题。然而,这一缺点对于所有工业用品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且成本效率合算的工艺,通过它便可在限定的可重复的生产参数下生产出用于工业应用的无缺陷且尤其是薄壁、大面积的模塑制品,该制品既没有与视觉外观有关的缺点如凹痕或针眼,也没有与尺寸精度和尺寸稳定性有关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及其它的优点和益处将从下文中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清楚。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以说明而非限制的方式来介绍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显示了其中设有溢流腔的上模部分的平面视图;图2显示了由图1所示的上模部分和图3所示的下模部分组成的模具的剖视图;图3显示了其中设有流道的下模部分的平面视图;图4显示了其中溢流腔为单独腔的形式的模具的剖视图,其中溢流腔被隔膜分成两个腔;图5显示了其中溢流腔为环形通道形式的上模部分的平面视图;图6显示了由图5所示的上模部分和图7所示的下模部分组成的模具的剖视图;和图7显示了其中溢流腔为环形通道形式的下模部分的平面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以说明而非限制的方式来介绍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通过RIM工艺来生产聚氨酯模塑制品的工艺,其中将至少一种异氰酸酯组分和至少一种多元醇组分以计量的方式传送到混合腔中,在混合腔中混合以形成聚氨酯反应混合物,然后经由流道将聚氨酯反应混合物排放到模腔中,其特征在于,通过压力介质来在模腔中的聚氨酯反应混合物上施加压力,该压力高得足以封住由反应和/或热收缩和/或夹杂气穴所引起的缺陷,其中,该压力介质被引入到与模腔液压式相连的至少一个溢流腔中,和/或被引入到流道中。该工艺的不同之处在于,为模腔提供了一个或多个溢流腔,其中压力介质作为辅助流体而注射到溢流腔中,通过压力介质在整个模腔内、即不仅在模腔和溢流腔中而且在浇口区域中产生了限定的压力,这便保证了可以消除因热和/或化学收缩所引起的凹痕,以及夹气如空洞或针眼。压力介质一般在注射完成之后注入,优选在聚氨酯反应混合物的注射完成之后立即注入。然而,也可以在聚氨酯反应混合物的注射完成和压力介质的注射开始之间建立时间差。该工艺的一项本质技术特征是,它可以根据任何所需的时间函数来调节模腔压力的水平。可被考虑的压力介质不仅是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氮气或空气,而且可以是对反应混合物来说是惰性的液体,例如Bayer公司的MESAMOLL。因此,可在以整个固化阶段中保持由压力介质所产生的模腔压力,半模优选通过周向软填料而相互间密封。在该工艺的一项特殊扩展中,压力介质通过聚氨酯反应混合物的表面而注射到聚氨酯反应混合物的内部。这可通过大致在液体中间敞开的注射阀出口孔来实现,然而,注射阀在聚氨酯反应混合物的注射完成后才打开。这样便不需要设置额外的软填料,这是因为围绕着压力介质的聚氨酯反应混合物比压力介质更粘得多,并且足以在已被装配在一起的半模之间提供密封。将压力介质注射到聚氨酯反应混合物的内部提供了额外的优点,即可以防止压力介质不受控地渗透到模腔中。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聚氨酯模塑制品的装置,其包括具有混合腔的混合头和具有模腔的模具,模腔经由流道与混合头液压式相连,其特征在于,模腔与至少一个溢流腔液压式相连,在溢流腔区域中设置了至少一个用于注射压力介质的注射阀,和/或在流道区域中设置了至少一个用于注射压力介质的注射阀。如果在模塑制品中设有凹槽,那么可以使用这些凹槽来作为溢流腔,并且在其中布置压力介质的注射点。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溢流腔的形式是相互间隔开的单独腔。优选为每个溢流腔或至少是几乎每个单独的溢流腔分配其自身的注射阀。然而,这对于平坦模腔来说并非绝对必须的。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注射点均可通到一个共同的溢流腔中。然而在三维模塑制品的情况下,采用单独腔的形式的溢流腔是有利的,这是因为这样可以防止压力介质以不受控的方式经由测量意义上的下一高位注射部位而逸出到模腔中。在另一实施例中,溢流腔的形式是围绕着模腔的环形通道,这意味着即使对薄壁模塑制品来说也能实现均匀的压力分布。由于在用聚氨酯反应混合物来填充模腔的期间环形通道只是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通过反应注塑工艺来生产聚氨酯模塑制品的工艺,包括:将至少一种异氰酸酯组分和至少一种多元醇组分以计量的方式传送到混合腔中;在所述混合腔中混合所述至少一种异氰酸酯组分和至少一种多元醇组分,以便形成聚氨酯反应混合物;经由流道来将所述聚氨酯反应混合物排放到模腔中;和通过压力介质来在所述模腔中的聚氨酯反应混合物上施加压力,所述压力高得足以封住由反应和/或热收缩和/或夹杂气穴所引起的缺陷,其中,所述压力介质被引入到与所述模腔液压式相连的至少一个溢流腔中,和/或被引入到所述流道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维尔特I克勒巴
申请(专利权)人:亨内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