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2932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2 18:40
一种使用螺旋带束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通过抑制形成在胎面部的表面的槽的端部产生龟裂而具有提高的耐磨耗性。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被以如下的方式构造:该充气轮胎包括在胎体(5)的外周侧的至少一层的螺旋带束(6)和在螺旋带束(6)的轮胎(1)径向外侧位置处的胎面部(4)的表面上设置的槽(14),槽(14)均具有位于从胎面的宽度方向上的轮胎赤道(E)和各胎面端部之间的中央位置向胎面端部延伸的区域中的端部。各槽(14)以如下方式配置:形成位于从轮胎赤道和各胎面端部之间在胎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向胎面端部延伸的区域中的槽端部的槽壁在沿宽度方向的截面中具有倒角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一种使用螺旋带束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通过抑制形成在胎面部的表面的槽的端部产生龟裂而具有提高的耐磨耗性。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被以如下的方式构造:该充气轮胎包括在胎体(5)的外周侧的至少一层的螺旋带束(6)和在螺旋带束(6)的轮胎(1)径向外侧位置处的胎面部(4)的表面上设置的槽(14),槽(14)均具有位于从胎面的宽度方向上的轮胎赤道(E)和各胎面端部之间的中央位置向胎面端部延伸的区域中的端部。各槽(14)以如下方式配置:形成位于从轮胎赤道和各胎面端部之间在胎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向胎面端部延伸的区域中的槽端部的槽壁在沿宽度方向的截面中具有倒角形状。【专利说明】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在下文中简称为“轮胎”),其能抑制形成在胎面部中的槽产生龟裂。
技术介绍
由离心力引起的轮胎的胎面部在轮胎的径向上的向外膨胀使得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操纵稳定性能劣化。因而,存在采用通过沿轮胎的周向以螺旋形式卷绕涂敷有橡胶的帘线制备的螺旋带束的轮胎,该螺旋带束是比轮胎的胎面部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且位于胎体外侧的带束(专利文献I)。由于螺旋带束充分地发挥了箍的效果,所以即使当轮胎以高度转动时也能抑制轮胎的胎面部由于离心力而引起的膨胀,并且采用了螺旋带束的轮胎因而具有闻操纵稳定性能和闻牵引性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513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_6]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与采用了通过以使得帘线层的帘线的方向彼此交叉的方式堆叠和布置相对于轮胎的周向形成预定角度的两个或更多帘线层而制备的交叉带束的轮胎的耐屈曲性(flexing resistance)相比,采用了螺旋带束的上述轮胎的胎面部的耐屈曲性低。因此,对于从直线前进行驶期间胎面部中的接地区域开始的胎面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更具体地从作为胎面外周的宽度方向中央与端部之间的中间点的1/4点到端部的部分)的屈曲而言,采用螺旋带束的轮胎中的该部分的屈曲比采用了交叉带束的轮胎中的大,因而增加了从1/4点到端部的部分的扭曲变形。因此,在采用螺旋带束的轮胎中由于施加到槽的端部的扭曲而产生龟裂的可能性比采用交叉带束的轮胎中的高,其中采用螺旋带束的轮胎中的槽的形成在胎面部的表面上的端部位于从1/4点到端部的部分中。本专利技术想要有利地解决上述问题,并且目的在于抑制采用了螺旋带束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中由形成在胎面部的表面上的槽的端部开始产生龟裂。_9]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使在槽的端部位于从胎面外周的1/4点到端部的部分中的槽的槽端部中、由槽壁面和胎面表面限定的槽角部具有倒角形状能够抑制在槽的端部中产生龟裂,基于该发现进一步进行了研究,由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包括:通过在一对胎圈部之间的环状胎体的外周侧、沿轮胎的周向以螺旋形式卷绕涂敷有橡胶的帘线制备的至少一层螺旋带束;和位于比所述螺旋带束靠轮胎径向外侧的胎面部的表面上的槽,所述槽的槽端部位于轮胎赤道和胎面端部之间在胎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与所述胎面端部之间,其中,在所述槽中,形成位于轮胎赤道和胎面端部之间在所述胎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与所述胎面端部之间的槽端部的槽壁在所述宽度方向的截面中具有倒角形状。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可以具有如下构造:其中,所述倒角形状形成在从所述槽的槽端部开始到胎面宽度方向上的胎面外周长度的1%至25%的长度的范围内。此夕卜,可以制成:所述倒角形状是曲面倒角形状并且曲率半径为0.5mm至5_的构造;所述倒角形状是平面倒角形状的构造。在此处使用的外周长度(periphery length)是指:在轮胎被设定在作为轮胎生产和使用地区有效的工业规范的日本的JATMA (日本机动车轮胎制造者协会)年鉴、欧洲的ETRTO (欧洲轮胎轮辋技术协会)标准手册、美国的TRA (轮胎轮辋协会)年鉴等中规定的轮辋上并且在JATMA等规范中的取决于轮胎尺寸而规定的空气压力下填充有空气的状态下,在无负载期间,沿着胎面表面测量的子午线方向上的长度。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形成在轮胎的胎面部的表面上的槽的位于宽度方向端部附近的槽端部的槽壁具有倒角形状,所以能够在抑制槽体积增加的情况下增加槽端部的角部的曲率半径,并因此能够抑制从该角部开始产生龟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轮接地面(wheel tread)的局部展开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局部截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截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两用车用充气轮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由沿着轮胎的转动轴线的切开的、在轮胎的赤道面E上被分成两个部分中的一个部分的示意图所表示的图1中,轮胎I包括:一对胎圈部2、与胎圈部2联接的一对侧壁部3和联接在两个侧壁部3之间的胎面部4。此外,为了在轮胎I的内侧加强胎圈部2、侧壁部3和胎面部4,轮胎包括:胎体5,其包括至少一层胎体帘布层,在图中示出的示例中为两层胎体帘布层;和带束层6,其由通过在胎体5的轮胎径向外侧沿轮胎I的周向以螺旋的形式卷绕涂敷有橡胶的帘线而制备的所谓螺旋带束构成。此外,在胎面部4的表面形成有槽14。如图2中所表示的图1中的轮胎I的胎面部4的局部展开图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I中的胎面部4中包括多个槽141、142和143。槽141是横切轮胎赤道的槽,其中当该槽横切轮胎赤道时槽与轮胎赤道形成的角度变化;并且一个槽端部从轮胎赤道与胎面端部之间的中央位置(即轮胎外周的1/4点)向胎面端部延伸。槽142是位于轮胎外周的1/4点与胎面端部之间的槽。在槽143中,一个槽端部位于轮胎赤道与轮胎外周的1/4点之间,另一槽端部位于轮胎外周的1/4点与胎面端部之间。所有槽141、槽142和槽143在某种意义上都是闭合槽,其中,较靠近胎面端部的槽端部不朝向胎面端部开口。如果槽端部是开口的,则可能会降低胎面部4的轮接地面陆部的刚性。因此,槽端部不朝向胎面端部开口以避免刚性降低。如上所述,在所有槽141、槽142和槽143中,至少一个槽端部位于轮胎外周的1/4点与胎面端部之间。此外,形成这些槽的槽端部的槽壁具有倒角形状。在作为沿着图2的槽142的槽端部附近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的图3中示出了槽端部的这种倒角形状的示例。在图3中示出的示例中,槽142的槽壁142w与胎面表面4s之间的部分具有R形倒角形状,即槽壁142w通过曲面142R平滑地连接至胎面表面4s的形状。这种R形倒角形状可以例如通过使用于在制造轮胎的步骤中的硫化成型中使用的轮胎成型模具上形成槽的突起的端部具有能够转换成上述曲面142R的曲线形状的方式来形成。图3表示沿着槽142的槽端部附近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而在沿着图2中示出的槽143的槽端部附近的线B-B和线C-C截取的截面中也存在与图3的倒角形状类似的倒角形状。图2中的槽14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梶本胜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