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减少成纱毛羽的湿热纺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2674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2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可减少成纱毛羽的湿热纺纱装置,配置在前罗拉钳口与导纱钩之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负压吸附腔和一个湿热气流腔,所述湿热气流腔位于两个负压吸附腔之间,两个负压吸附腔和一个湿热气流腔上表面形成的工作面,所述工作面上设置有规律排列的窄槽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工作面两端为负压吸附子工作面,中间为湿热子工作面,在纱线自前罗拉钳口引出后,经过两端的负压吸附可紧贴在窄槽工作面上,可实现单股纱线在湿热子工作面上的充分定捻,从而大幅减少成纱毛羽,满足后道高档次面料的织造要求。同时,负压吸附子工作面中的负压由集棉风道中引出,省却了改造中需要添加的负压风机,有效减少改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可减少成纱毛羽的湿热纺纱装置,配置在前罗拉钳口与导纱钩之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负压吸附腔和一个湿热气流腔,所述湿热气流腔位于两个负压吸附腔之间,两个负压吸附腔和一个湿热气流腔上表面形成的工作面,所述工作面上设置有规律排列的窄槽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工作面两端为负压吸附子工作面,中间为湿热子工作面,在纱线自前罗拉钳口引出后,经过两端的负压吸附可紧贴在窄槽工作面上,可实现单股纱线在湿热子工作面上的充分定捻,从而大幅减少成纱毛羽,满足后道高档次面料的织造要求。同时,负压吸附子工作面中的负压由集棉风道中引出,省却了改造中需要添加的负压风机,有效减少改造成本。【专利说明】—种可减少成纱毛羽的湿热纺纱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环锭纺纱新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减少成纱毛羽的湿热纺纱装置。
技术介绍
环锭纺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纺纱技术,但是该项技术由于加捻三角区的存在而增加了毛羽的产生量,同时加捻三角区中因边纤维与中心纤维的长度、伸长率及应力差异,加捻成纱过程中使纤维沿径向内外转移,反复包卷。一方面边纤维的头尾端不易被包卷入纱条而形成毛羽;同时边纤维与中心纤维受张力不同,在拉伸时不同时断裂,因而不能充分利用每根单纤维的强力而降低单纱强度。因此,对于环锭纺纱技术的改进尤其是大幅减少成纱毛羽、降低纱线残余扭矩一直是纺纱研究比较热门的课题,并在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例如紧密纺技术,其通过在环锭细纱机牵引装置前增加一个纤维集聚区,使得纤维在平行、紧密的状态下实现加捻,提高成纱质量,尤其是大幅减少纱线毛羽,但是该技术的使用和维护成本较高。湿润方法是一种对环锭纺改进的常见方法之一,专利“湿润纺纱法及其纺纱装置(200710162055. 2)”中将一种湿润方法引入到环锭纺中,给出一种湿润纺纱方法,以实现减少纱线毛羽、提高成纱质量。但是该方法仅在保湿工作面中采用湿气作用于纱线,因此效果有限。针对此,本专利技术将一种湿热装置引入到环锭纺中,该装置工作表面具有一定规则排列的窄槽结构,共包含三部分,其中两端为负压吸附子工作面,中间为湿热子工作面,纱线经过两端的负压吸附可紧贴在窄槽工作面上,以实现单股纱线在湿热子工作面上的充分定捻,使纱线在国标回潮率要求范围内大幅度减少毛羽,同时增加单纱强力,降低纱线内部残余扭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大幅度减少纱线毛羽的湿热纺纱装置。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减少成纱毛羽的湿热纺纱装置,配置在前罗拉钳口与导纱钩之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负压吸附腔和一个湿热气流腔,所述湿热气流腔位于两个负压吸附腔之间,两个负压吸附腔和一个湿热气流腔上表面形成的工作面,所述工作面上设置有规律排列的窄槽结构。在纱线自前罗拉钳口引出后,经过两端的负压吸附可紧贴在工作面上,以实现单股纱线在湿热子工作面上的充分定捻,从而大幅减少成纱毛羽。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负压吸附腔内分别设置有负压吸风槽,所述负压吸风槽通过负压管路与集棉风道相连;所述湿热气流腔内设置有湿热气流作用管,湿热气流作用管上均匀排列有圆孔,湿热气流作用管两端分别通过气流输入管道和气流输出管道与气流生成系统和气流存储系统相连,所述气流生成系统和气流存储系统通过管道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工作面为长方形结构,长度在5(T60mm之间,宽度在l(T20mm之间,所述负压吸附腔工作面长度在5~10mm之间,所述湿热气流腔工作面长度在3(T50mm之间,所述工作面表面窄槽宽度在f 2mm之间。所述湿热气流作用管上的圆孔直径在f2mm之间。所述吸风槽为空心长方体结构,所述吸风槽表面开有长方形的吸风槽口,所述吸风槽口的长度在4~8mm之间,宽度在8~18mm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工作面两端为负压吸附子工作面,中间为湿热子工作面,在纱线自前罗拉钳口引出后,经过两端的负压吸附可紧贴在窄槽工作面上,可实现单股纱线在湿热子工作面上的充分定捻,从而大幅减少成纱毛羽,满足后道高档次面料的织造要求。同时,负压吸附子工作面中的负压由集棉风道中引出,省却了改造中需要添加的负压风机,有效减少改造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湿热纺纱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单股纱线的湿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I、图2和图3所示,一种可减少成纱毛羽的湿热纺纱装置,采用在环锭细纱机上加装单股纱线的湿热装置I,配置在前罗拉钳口与导纱钩之间。单股纱线的湿热装置I包括湿热系统III和工作面II,其中装置外表的壳体为空心结构,其内含有湿热系统的连接管路,空心壳体包括湿热气流工作部分17和管路部分18,其中湿热气流工作部分17和管路部分18之间含有隔板22,湿热气流工作部分17采用两个隔板23和24分为三部分,其中左右两端为负压吸附腔27和28,中间为湿热气流腔29,隔板22上开有三个圆形孔道19、20和21,隔板23上开有圆形孔道26,隔板24上开有圆形孔道25 ;湿热气流工作部分17正上端为工作面II,其中负压吸附腔27和28正上端为负压吸附子工作面30和32,湿热气流腔29正上端为湿热子工作面31,工作面I具有一定规则排列的窄槽结构34,工作面I为长方形结构,长度在50飞Omm之间,宽度在10~20mm之间,表面窄槽34宽度在l~2mm之间,负压吸附子工作面30和32长度在5~IOmm之间,湿热子工作面31长度在3(T50mm之间;湿热系统III包括两部分,分别为湿热气流系统和负压吸附系统,其中湿热气流系统包括气流输入管道5,气流输出管道6和气流作用管道12的输入,气流输出管道6与气流存储系统4相连,并通过阀门8控制气流的输出,气流生成系统3与气流存储系统4通过带有阀门10的管路7相连,湿热气流作用管道12位于湿热气流工作部分17内部,湿热子工作面31正下方,湿热气流作用管道12的两端分别与气流输入管道5和气流输出管道6相连,湿热气流作用管道12表面开有一定规律排列的圆孔35,圆孔35直径在l~2mm之间;负压吸附系统包括一路主负压管路11,主负压管路11与集棉风道33直接相连,主负压管路11在进入湿热气流工作部分17后分为两路分负压管路15和16,两路分负压管路15和16分别通过隔板24上的圆形孔道25和进入隔板23上的圆形孔道26两端的负压吸附工作部分27和28内部,两路分负压管路15和16端口含有吸风槽13和14,吸风槽13和14为空心长方体结构,吸风槽13和14表面开有长方形的吸风槽口 36和37,吸风槽口 36和37的长度在4-8mm之间,宽度在8~18mm之间。使用过程中,单股纱线的湿热装置I配置在环锭细纱机成对输出罗拉和导纱钩之间,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在导纱板2上。纺纱过程中,粗纱I经牵伸后由成对输出罗拉送出,而后进入单股纱线的湿热装置I的工作面II,经过两端的负压吸附子工作面30和32负压吸附可紧贴在工作面II上,继而实现单股纱线在湿热子工作面31上的湿热气流的作用而充分定捻,后经导纱钩由沿着纲领运动的钢丝圈带动而卷绕在纱管上,完成纺纱过程。【权利要求】1.一种可减少成纱毛羽的湿热纺纱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减少成纱毛羽的湿热纺纱装置,配置在前罗拉钳口与导纱钩之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负压吸附腔和一个湿热气流腔,所述湿热气流腔位于两个负压吸附腔之间,两个负压吸附腔和一个湿热气流腔上表面形成的工作面,所述工作面上设置有规律排列的窄槽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金苏旭中张洪谢春萍徐伯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