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生物塑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1691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塑料薄膜,所述生物塑料薄膜由蕈菌的菌丝体纤维膜经甘油处理后热压所得。所述真菌菌丝体生物塑料薄膜材料的厚度为0.07~0.08cm,密度约为400~600g/cm3,杨氏模量约为7~14MPa,韧性约为200~850KJ/m3,最大拉伸强度约为2~4MPa。所述真菌菌丝体生物塑料薄膜材料的菌丝体在热压的作用下,彼此粘合在一起,表面光滑平整。本发明专利技术开发了生长均匀,厚度和颜色一致的真菌菌丝体生物塑料薄膜,并通过对培养条件和加工工艺的优化,实现了生物塑料薄膜的规模化,连续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塑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真菌菌丝体生物塑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


技术介绍

1、2020年全球塑料的产量已经增长至3.67亿吨,并继续以8.4%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然而,这些塑料在使用后,12%被焚烧处理,79%被当作垃圾填埋或直接丢弃,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有数据表明,2022年因塑料生产和焚烧排放了超过8.5亿吨温室气体。塑料所带来的危害并不局限于全球气候变暖,这些塑料在被废弃后,以细小的碎片或颗粒通过生态食物链累积,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开发可替代传统塑料的生物塑料尤为重要。

2、菌丝体生物塑料是替代石油基塑料的新型材料。然而,目前利用真菌菌丝体构建的生物基材料主要以复合材料为主,即以木屑,秸秆,麸皮,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等农业副产物为原料,接种真菌后,采用固态发酵获得一类新材料。这类菌丝体复合材料形式单一,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出现菌丝体薄膜材料。因此,菌丝体生物塑料薄膜是一类极具前景的新型生物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塑料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塑料薄膜由菌丝体纤维膜制得,所述菌丝体纤维膜经甘油溶液浸泡后,再经热压成型后得到所述生物塑料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塑料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菌丝体纤维膜选自灵芝菌丝体纤维膜,平菇菌丝体纤维膜或木耳菌丝体纤维膜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塑料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塑料薄膜的厚度为0.07~0.08cm,密度为400~600g/cm3。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生物塑料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塑料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塑料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塑料薄膜由菌丝体纤维膜制得,所述菌丝体纤维膜经甘油溶液浸泡后,再经热压成型后得到所述生物塑料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塑料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菌丝体纤维膜选自灵芝菌丝体纤维膜,平菇菌丝体纤维膜或木耳菌丝体纤维膜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塑料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塑料薄膜的厚度为0.07~0.08cm,密度为400~600g/cm3。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生物塑料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塑料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培养基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水,其中,水占总培养基总质量的60%~80%;按质量百分比,所述固体培养基包括60%~90%主料和10%~40%辅料;其中主料为农业废弃物,所述农业废弃物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小麦秸秆,木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学明邵国强徐丹吴凤凤金亚美杨哪徐卓佳吕丽萍张虹虹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