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云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提高灯盏花素含量的灯盏花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13877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灯盏花素含量的灯盏花栽培方法,属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本方法特征在于选择从野生灯盏花植株内分离到的内生菌菌株,进行人工液态发酵,获得内生菌菌液;①在播种前用内生菌菌液浸种10-18小时,捞出晾干种子表面水分,后再播种;②在移栽时,用内生菌菌液沾根,随沾随栽。其余栽培管理措施同常规,因地制宜。此方法可利用植物内生菌调节宿主植物的微生态,提高灯盏花植株合成灯盏花素的能力,促进灯盏花植株的生长,增加灯盏花植株的抗逆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栽培的灯盏花,其药用成分灯盏花素含量提高30%左右,单产增加20%左右,抗逆性增强。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优质高产、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中药材种植
。本方法特征在于选择从野生灯盏花植株内分离到的内生菌菌株,进行人工液态发酵,获得内生菌菌液;①在播种前用内生菌菌液浸种10-18小时,捞出晾干种子表面水分,后再播种;②在移栽时,用内生菌菌液沾根,随沾随栽。其余栽培管理措施同常规,因地制宜。此方法可利用植物内生菌调节宿主植物的微生态,提高灯盏花植株合成灯盏花素的能力,促进灯盏花植株的生长,增加灯盏花植株的抗逆性。本专利技术栽培的灯盏花,其药用成分灯盏花素含量提高30%左右,单产增加20%左右,抗逆性增强。本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优质高产、经济效益好等优点。【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中药材种植

技术介绍
灯盖花是菊科植物短葶飞蓬i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 Hand-Mazz )的全草,又名灯盏细辛、灯盏菊等,主产于云南,是80年代云南发掘的一种特有药用植物。灯盏花具有微寒解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的功效。目前灯盏花注射液在临床上除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外,在糖尿病、肾病、颈性眩晕、老年性疾病的治疗上也有较好的疗效,已经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必备药品之一,定为全国中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在制药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证明,灯盏花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灯盏花素(breviscapine,Bre),为黄酮类物质,主要为灯盏乙素(Scutellarin)和灯盖甲素(Apigenin)。灯盏花现在虽已实现大规模人工种植,云南省滇南和滇西的红河、文山、玉溪、楚雄、曲靖、大理、丽江等地均有种植基地。一般野生灯盏花的有效成分含量为0.40-0.50%,人工栽培的达到了 0.80-2.90%,红河种植的灯盏花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比其他地区高出37%至50%。但种子 少,价格高,栽培技术难度大,植株受伤感病死亡率高,植株生物产量低,有效成分含量低,缺少优良品种和较为成熟的栽培技术,严重制约了灯盏花的发展,灯盏花及灯盏花素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要满足市场对灯盏乙素需求的途径除扩大灯盏花种植面积外,如何提高人工种植的灯盏花中灯盏素的含量,是一项很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内生菌是指一类在其部分或全部生活史中存活于健康植物组织内部,而不使宿主植物表现出明显感染症状的微生物。内生菌是植物微生态系统的天然组成部分。前人研究表明,由于植物内生菌与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内生菌可以产生与寄主植物相同的物质,也可促进寄主植物活性成分的生成或积累、促进寄主植物生长发育、提高寄主对生物胁迫或非生物胁迫的抵抗力等方式,促进优质道地药材的形成,其原理是利用内生菌作为载体,将外源性的基因导入宿主植物。我们前期研究发现:灯盏花的内生菌以镰孢霉属(Fusarium sp.)(真菌)、交链抱霉属(Alterrmria sp.)(真菌)和链霉菌属(^treptomyces)(放线菌)、芽孢杆菌(细菌)为优势种群,它们具有合成和促进灯盏花合成灯盏花素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灯盏花人工规模化种植中存在的植株生物产量低、有效成分含量低、植株受伤感病死亡率高等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产量高、灯盏花素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质高产的灯盏花栽培方法。选择从野生灯盏花植株内分离到的内生菌菌株,人工液态发酵获得混合的内生菌菌液;在播种前用内生菌菌液浸种10-18小时,捞出晾干种子表面水分,后再播种;在移栽时,用内生菌菌液沾根,随沾随栽;其余栽培管理措施同常规,因地制宜。此方法栽培的灯盏花,其药用成分灯盏花素含量提高30%左右,单产增加10%左右,抗逆性增强。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I)选择从野生灯盏花植株内分离保藏的4株产灯盏花素活性高的内生菌:镰孢霉、链霉菌、芽孢杆菌(3株菌均由云南省微生物所分离、鉴定、保藏),采用常规液态发酵工艺单独发酵后,按1:2:2的比例混合为混合内生菌菌液。(2)整地完成后,在播种前,用上述内生菌菌液在30_35°C浸种10_18小时,捞出晾干种子表面水分后,撒播育苗。(3)出苗60-80天,在阴天进行移栽。移栽时,起苗后带土采用上述内生菌菌液沾根,随沾随栽。把内生菌菌液加入到定根水中浇透。(4)按公知的常规栽培方法进行整地、播种、移栽、遮荫、施肥、防病防虫、灌水排水、中耕除草等管理技术措施。(5)移栽后60-80天(生育期达到130-150天时),灯盏花进入初花期后,及时采收。否则产量和灯盏乙素含量会下降。使用此专利技术的栽培方法,其药用成分灯盏花素含量达到3.0%左右,比常规栽培方法提高30%左右;亩产灯盏花药材干品达360千克以上,单产增加20%左右;抗逆性增强,病虫害明显减少。【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2012年5月,在昆明小哨云南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种植基地内,种植30平方米,种子由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其中,10平方米采用公知的常规栽培方法,即: 1、育苗: (I)整地:深翻20厘米左右、碎土、耙平耙细;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亩、复合肥30千克/亩作基肥;整平做畦,畦宽2米,畦沟宽30厘米,做到畦面平整,土垡细碎,上小下大,上实下虚。(2)种子处理:种子在阳光下暴晒3小时,用30°C左右的温水浸种12小时,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小时。将种子捞出,放置至表面水分稍干,混入细湿沙中拌匀。(3) 土壤消毒:用0.2%的1:1多菌灵和敌克松混合液进行土壤消毒。(4)播种:撒播育苗,播种量2克/平方米,均匀撒种后用细腐殖土覆盖0.5厘米,最后用松毛或稻草覆盖,并浇水,然后覆盖薄膜。(5)管理:从播种到小十字期,每天浇一次,保持土壤湿润,保持含水量在70-80% ;大十字期,用复合肥6千克/亩兑水浇灌I次,施肥后用清水淋一次,以防灼伤幼苗;进入大十字期开始炼苗,揭膜通风由小到大逐步锻炼;进入速生期,完全揭膜;按“间密留稀,间弱留强”的原则间苗;移栽前15天,开始适当控肥、控水。2、大田栽培 (I)整地:深翻25厘米左右、碎土、耙平耙细;施腐熟有机肥2500千克/亩、复合肥25千克/亩、普钙30千克/亩作基肥;整平做畦,畦宽2米,畦沟宽30厘米;要求精耕细作,表土层充分疏松细碎,松紧适当。(2)移栽:当苗高8厘米左右,出现8片真叶,开始出现腋芽,苗龄达到70天时移栽;带土移栽,随取随栽;株行距10X20厘米,每亩2.5-2.7万株;浇透定根水,盖上遮阴物。3、大田田间管理 (I)灌水排水:始终保持土壤湿润,防止田间积水。(2)中耕除草:在分枝萌芽期和初花期进行2-3次中耕除草,及时去除杂草。(3)追肥:按少量多次的原则。移栽后10天进行第一次追施,每亩用尿素3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硫酸钾2千克,兑水浇施;移栽后25天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用尿素5千克+过磷酸钙7千克+硫酸钾3千克,兑水浇施;移栽后45天进行第三次追肥,每亩尿素5千克+过磷酸钙7千克+硫酸钾3千克,兑水浇施。结合中耕除草进行。(4)防病防虫:用0.1%的1:1多菌灵和敌克松混合液在移栽后10、25、45天进行预防三次。(5)采摘花蕾:选择晴天中午定期摘除花蕾。(6)收割后的管理:收割时应注意尽量减少幼芽的损伤和防止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灯盏花素含量的灯盏花栽培方法,包括整地、种子处理、播种和移栽、田间管理、采收和加工,其特征在于:(1)播种前,采用灯盏花内生菌菌液,在30?35℃浸种10?18小时,捞出晾干种子表面水分后播种;(2)移栽时,采用灯盏花内生菌菌液沾根,随沾随栽;(3)出苗70天,在阴天进行移栽,移栽时,起苗后带土采用上述内生菌菌液沾根,随沾随栽,把剩余内生菌菌液加入到定根水中浇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锐赖泳红蔡倩玮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