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复方丹参素注射剂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17819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剂型先进、制剂稳定的以丹参素和丹皮酚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丹参素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本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从丹参中提取丹参素,牡丹皮中提纯丹皮酚并用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制成丹皮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再将丹参素、丹皮酚包合物和赋形剂按处方标示重量称取、混合,用注射用水溶解,过滤,滤液调pH至6.8-7.2,除菌、滤过,用无菌注射用水稀释至设计总溶量,分装于棕色管制瓶中,冷冻干燥,即得。本品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血管栓塞性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脑血栓、脑梗塞等患者。成人用法用量为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一次1-5瓶,一日1-2次或遵医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采用分别源于丹参、牡丹皮中提取的高纯度丹参素和丹皮酚为原料,并按照制剂学方法制备成治疗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复方丹参素注射剂,其技术属于药物制剂学及临床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脑血栓、脑梗塞(又称脑卒中)等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比如脑梗塞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或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在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引起死亡及致残的首要原因。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人约150 200万人,病死率约80 120/10万人口,致残率高达75%,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在疾病谱中一直处于前三位,且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发病率还有增加趋势。脑卒中造成患者脑实质神经细胞的损伤,使患者运动、感觉、言语和认知等功能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从而导致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独立生活及工作能力,需要依赖他人,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而且还给家庭及社会保障体系造成巨大负担。因此,研究和创制防治脑卒中且成分明确、作用机制清楚的高效低毒药物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丹参素(0£111吐61^11,055),化学名称0(+)-0-(3,4-二羟基苯基)乳酸,是从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和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 Maxim.)的根及根茎中分离出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分子量为198. 17,分子式*C9H1(i05。丹参素是丹参及甘西鼠尾草中的主要水溶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心肌保护、脑保护、脏器损伤保护等作用。研究表明,丹参素能够改善实验大鼠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浓、粘、聚、凝”状态,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Ch)的合成,降低细胞内总胆固醇(TC)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因此,具有保护血管屏障,防止脂质沉积及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张新乐等采用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模型,观察丹参素对模型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影响,结果显示丹参素干预后大鼠脑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减少,表明丹参素具有抗脑自由基损伤、抗衰老的作用。杨莹等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神经功能学评分、苏木素和伊红(HE)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丹参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行为学、缺血侧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发现丹参素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减轻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丹参素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作机制之一。丹参素对心脑血管的广泛作用提示其作为脑保护类药物应用于卒中的治疗将有广阔的前景。丹皮酚(I^aeonoI,Pae),又称牡丹酚,是从中药牡丹皮(毛茛科植物牡丹Aaeoina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和徐长卿(萝蘑科植物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Kitag.的干燥根及根茎)等中分离得到的生物活性物质,化学名称为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分子量为166,分子式为C9HltlO315丹皮酚味苦、辛,具有熔点低(51-52°C )、易挥发、在水中溶解度差等特性。临床多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某些变应性疾病如荨麻疹、湿疹等,有较好的疗效。武继彪等的研究显示丹皮酚能够提高神经功能症状评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缩小脑梗死体积,减轻神经元坏死程度,减少梗死灶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数目,具有明显的保护缺血脑组织的作用。通过观察丹皮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相关酶类的影响,推测丹皮酚能够通过发挥抗炎、抗自由基损伤作用,改善缺血半暗带的脑血流量,保护半暗带内神经元免受进一步损害,进而促进病变区的恢复。此外,张硕等的研究表明丹皮酚还能抑制由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ICAM-I及VCAM-I表达的上调,通过降低黏附分子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而发挥脑保护作用。我们的研究证实,丹参素和丹皮酚按一定比例配伍,可以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脑含水量升高,减轻脑水肿程度,降低动物的脑梗死率,改善动物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提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且其作用明显较强于丹参素、丹皮酚单用时的疗效。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结果显示,丹参素与丹皮酚配伍后可以改变丹皮酚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显著提高丹皮酚在脑组织中的浓度,提示其二者配伍组合作为脑血管治疗药物的潜在开发与应用价值。祖国医学认为中风的主要病机是瘀血闭塞清窍,内阻脑络,灵机失用,元神不明,而致中风昏迷,故瘀阻脑窍为中风病机之关键,活血化瘀为治本之大法。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牡丹皮味辛苦,性凉,功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二者都是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传统医学虽有一些二者合用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如双丹方等),但其具有成分复杂、有效成分配比关系不清、作用机制不明确、质量难以控制等缺陷。我们采用高纯度丹参素和丹皮酚原料药配伍,制备成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的复方丹参素注射剂,用于治疗血管栓塞性疾病,其分子中药组方的主要特征在于一是成分清楚、作用机制明确;二是起效迅速,疗效显著。由此表明,本专利技术对于提高中风治愈率、保障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效迅速、剂型先进、制剂稳定的以丹参素和丹皮酚为主要功效成分的复方丹参素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处方中的丹皮酚进行包合,解决了丹皮酚在注射用水中溶解难的问题。另外,本专利技术将丹参素、丹皮酚包合物制成注射用冻干注射剂,克服了丹参素和丹皮酚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及丹参素水溶液长期储存稳定性差的缺陷,不仅提高了制剂的临床疗效和质量,还明显提高了制剂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分别从丹参、牡丹皮中提取高纯度丹参素、丹皮酚(纯度均> 99. 5% )。丹皮酚用2-羟丙基-β -环糊精包合,制成丹皮酚-羟丙基-β -环糊精包合物;再将丹参素和丹皮酚包合物按照重量比(丹参素丹皮酚)混勻,用注射用水溶解,加入冻干赋形剂如甘露醇等,搅拌、溶解、过滤,滤液调整至设计容量,调节ΡΗ,滤过、除菌,分装入棕色管制瓶,冷冻干燥,即得。附图说明1、附图1是高纯度丹参素的提取制备方法工艺流程图。2、附图2是高纯度丹皮酚的提取制备方法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1、原料药材、试药(剂)和辅料丹参和牡丹皮药材、无水乙醇等试药(剂)、甘露醇等辅料均市购。2、高纯度丹参素的提取制备方法见说明书附图1。3、高纯度丹皮酚的提取制备方法见说明书附图2。4、复方丹参素注射剂的制备方法(1)按重量份计,取1份丹皮酚,用20份无水乙醇溶解;另取6份羟丙基- β -环糊精,于50°C水浴中加注射用水制成饱和溶液;将丹皮酚无水乙醇液以3滴/分钟的速度缓慢滴加至羟丙基-β-环糊精中,保持水浴温度继续搅拌至无水乙醇挥干,超声处理1小时,4°C冷藏过夜,滤过,滤渣于40°C干燥,得丹皮酚-羟丙基-β -环糊精包合物;测定包封率及包合物中丹皮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骅王四旺谢艳华杨倩曹蔚张邦乐毕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