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及适用于该制造方法的轮胎技术

技术编号:9493308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6 0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翻新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及适用于该制造方法的轮胎,所述制造方法避免了由于翻新轮胎时的切削总是在同一位置形成打磨面从而导致新胎面胶的耐剥离性的下降。在该方法中,沿周向切削轮胎的胎面胶来形成轮胎的能够贴附新胎面胶的胎面贴附面。随着翻新次数的增加,形成胎面贴附面的位置沿径向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翻新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及适用于该制造方法的轮胎,所述制造方法避免了由于翻新轮胎时的切削总是在同一位置形成打磨面从而导致新胎面胶的耐剥离性的下降。在该方法中,沿周向切削轮胎的胎面胶来形成轮胎的能够贴附新胎面胶的胎面贴附面。随着翻新次数的增加,形成胎面贴附面的位置沿径向变化。【专利说明】翻新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及适用于该制造方法的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翻新轮胎的制造方法,特别地涉及能够提高轮胎的耐久性的翻新轮胎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适用于该制造方法的轮胎。
技术介绍
传统地已知如下翻新轮胎或翻新胎面的轮胎的制造方法:其中,轮胎组合体由基胎和胎面胶形成,基胎是轮胎用的基部,胎面胶围绕基胎的外周面布置成用于与路面接触。在该方法中,首先进行打磨操作(buffing operation)以切削轮胎的外周面。然后,在打磨操作之后将胎面胶卷绕打磨面,将轮胎置于硫化单元。如此获得作为基胎和新胎面胶彼此一体化的最终产品的翻新轮胎。例如,专利文献I提出了一种以缓冲胶为特征的航空器用翻新轮胎,该缓冲胶由下侧胶层和上侧胶层构成并且布置在带束和胎冠保护层之间。该配置使得当上侧胶层被赋予300%以上的伸长率时产生的应力小于当下侧胶层被赋予300%以上的伸长率时产生的应力。此外,上侧胶层的断裂伸长率大于下侧胶层的断裂伸长率。结果,使得上侧胶层和下侧胶层之间的界面成为打磨时易于除去的边界,由此抑制了缓冲胶与胎面胶和胎冠保护层一同剥离。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方法中,通过切削胎面胶形成的打磨面不论切削的次数(翻新次数)如何总是下侧胶的表面。因此,翻新的次数越多,即投入硫化单元的次数越多,由于下侧胶面的硫化或者说由于打磨面的硫化引起的劣化将进一步发展。这将导致布置于打磨面的缓冲胶和胎面胶的耐剥离性下降。最终,这将导致轮胎要求的耐久性逐渐下降。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76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作出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新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及适用于该制造方法的轮胎,所述制造方法避免了通过轮胎翻新的切削处理而总是在同一位置形成打磨面而导致新胎面胶的耐剥离性的下降。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翻新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括通过沿周向切削轮胎的胎面胶来形成能够贴附新胎面胶的胎面贴附面的步骤。随着翻新次数的增力口,形成所述胎面贴附面的位置沿径向变化。根据本专利技术,随着翻新次数的增加,使形成待贴附新胎面胶的胎面贴附面(treadapplication surface)的位置沿径向变化。因此,能够抑制胎面贴附面通过多次翻新操作形成在同一位置。因而,尽管进行多次翻新操作,但是能够获得维持与新轮胎的耐久性相当的耐久性的翻新轮胎而没有使胎面胶的耐剥离性下降。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翻新轮胎的制造方法为使得:随着翻新次数的增力口,形成所述胎面贴附面的位置从径向外侧位置向径向内侧变化。根据本专利技术,形成胎面贴附面的位置从径向外侧位置向径向内侧变化。因此,除了前一方面的优势之外,一次翻新操作能够同时除去之前形成的胎面贴附面。因而,没有旧的胎面贴附面残存,能够获得维持与新轮胎的耐久性相当的耐久性的翻新轮胎。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翻新轮胎的制造方法为使得:在多次翻新中,形成所述胎面贴附面的位置位于定位在所述轮胎的径向最外侧位置的约束构件的径向外侧至少一次。根据本专利技术,形成胎面贴附面的位置在约束构件(restraining member)的径向外侦牝该约束构件定位在轮胎的径向最外侧位置。因此,除了各个前述方面的优势之外,因为能够抑制在翻新操作中同时除去约束构件,所以能够利用约束构件超过一次。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适用于前述方面的翻新轮胎的制造方法的轮胎具有带束层,其中,当所述轮胎充有内压时,位于所述带束层的径向最外侧位置的带束位于通过形成于胎面的槽底的最深部的假想线的径向内侧。根据本专利技术,当轮胎充有内压时,位于径向最外侧位置的带束位于通过形成于胎面的槽底的最深部的假想线的径向内侧。结果,当然能够抑制在除去形成于胎面区域的槽时露出或损伤带束的表面。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所述轮胎还包括带束加强构件,所述带束加强构件位于所述带束层的径向外侧。当所述轮胎充有内压时,所述带束加强构件位于通过形成于胎面的槽底的最深部的假想线的径向内侧。根据本专利技术,当轮胎充有内压时,定位在径向最外侧位置的带束加强构件位于通过形成于胎面的槽底的最深部的假想线的径向内侧。因此,当然能够抑制在除去形成于胎面区域的槽时露出或损伤带束加强构件的表面。【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是轮胎的宽度方向截面图。是示出形成胎面贴附面的位置的轮胎的放大截面图。是示出耐久性试验的结果的表。是充有空气的轮胎的放大截面图。是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的轮胎的放大截面图。以下,将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不意图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而是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全部特征以及特征的组合对于专利技术不是必需的,它们包括选择性地采用的构造和配置。【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轮胎I的宽度方向截面图。参照附图给出轮胎I的基本结构的说明。在图1中,轮胎I是翻新(翻新胎面)之前的轮胎,其大体上由一对胎圈芯2、胎体3、胎圈填胶4、带束层5、带束加强构件6和胎面胶层7 (以下有时简称作胎面胶7)构成。均作为形成为圆环状的钢帘线束的胎圈芯2为在轮胎I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一对构件。在一对胎圈芯2之间设置有跨着胎圈芯2环状地延伸的胎体3,如此形成轮胎I的骨架。胎圈填胶4是位于胎圈芯2的径向外侧的硬质胶。胎圈填胶4插在或者保持在胎体3绕胎圈芯2折回的端部。然而,注意胎圈填胶4不是绝对必需的。应当根据轮胎I的所需的性能选择胎圈填胶4的有或无。带束层5是在轮胎I的胎面区域Tt中位于胎体3的径向外侧的部分。带束层5由彼此层叠的多个带束5A至5C形成。此外,多个带束5A至5C利用置于带束之间的结合层或胶层彼此一体化。因此,带束层5是通过抑制在轮胎转动时胎面区域Tt沿径向起拱而提供环箍效应(hoop effect)的约束构件。胎面胶层7是轮胎的位于带束层5的径向外侧的区域。具有沿着轮胎的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胎面槽11至14的预定胎面花纹形成在胎面胶层7的在轮胎转动时与路面接触的表面。应当注意,胎面花纹不限于这里示出的胎面花纹,而是可以包括纵向花纹槽(ribgroove)类型、横向花纹槽(lug groove)类型、作为纵向花纹槽和横向花纹槽的组合的花纹块类型以及具有增加了边棱(edge )成分的刀槽花纹的类型(均未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胎面胶层7的内侧布置有被设计成增强带束层5的带束加强构件6。带束加强构件6是包括与带束层5 —样由沿轮胎I的宽度方向伸展的例如钢帘线或凯夫拉尔纤维帘线的波纹状的集合的构件。在胎面胶层7内部,带束加强构件6布置在位于带束层5的径向最外侧位置的带束5A的径向外侧并且与带束5A间隔开。带束加强构件6不仅是像带束层5那样提供环箍效应的约束构件,而且还是抑制从外侧对带束层5造成损伤的构件。此外,要注意,本实施方式的带束加强构件6是位于轮胎I的径向最外侧位置的约束构件。以下,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刈田伸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