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硫化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和轮胎硫化用模具技术

技术编号:949329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6 0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简便地制造具备排气机构的模具的轮胎硫化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和采用该制造方法制造的轮胎硫化用模具。将在一端突设有锚部(7a)的叶片(7),仅将锚部(7a)埋设于石膏铸模(12)而载置于石膏铸模(12)的表面(12a)上,使叶片(7)的载置于石膏铸模(12)的表面(12a)上的部分处于用由易坏性耐火材料形成的被覆层(10)被覆了的状态,向该状态的石膏铸模(12)的表面(12a)流入熔融金属(M),铸造出转印表面(12a)的形状并且铸入叶片(7)的模具,其后,除去从模具表面突出的锚部(7a),并除去被覆层(10),由此在叶片(7)的周围形成缝隙,除去排气孔形成构件(11A),由此形成与模具的外部连通的排气孔,使缝隙与排气孔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能够简便地制造具备排气机构的模具的轮胎硫化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和采用该制造方法制造的轮胎硫化用模具。将在一端突设有锚部(7a)的叶片(7),仅将锚部(7a)埋设于石膏铸模(12)而载置于石膏铸模(12)的表面(12a)上,使叶片(7)的载置于石膏铸模(12)的表面(12a)上的部分处于用由易坏性耐火材料形成的被覆层(10)被覆了的状态,向该状态的石膏铸模(12)的表面(12a)流入熔融金属(M),铸造出转印表面(12a)的形状并且铸入叶片(7)的模具,其后,除去从模具表面突出的锚部(7a),并除去被覆层(10),由此在叶片(7)的周围形成缝隙,除去排气孔形成构件(11A),由此形成与模具的外部连通的排气孔,使缝隙与排气孔连通。【专利说明】轮胎硫化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和轮胎硫化用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硫化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和轮胎硫化用模具,更详细地讲,涉及能够简便地制造具备排气机构的模具的轮胎硫化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和轮胎硫化用模具。
技术介绍
在轮胎硫化用模具中,设置有将在生胎(green tire)与模具之间残留的空气和硫化时产生的气体排出到模具外部的排气机构。以往,提出了各种不产生毛刺(spew)的排气机构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下述排气机构:为了确保充分的排气,使用将薄板弯折使一个端部重叠、对另一端部确保较大的间隙的叠层叶片(blade)。该叠层叶片由枕块保持,使该枕块嵌入模具的轮胎成形面的凹状的兜部(pocket),由此形成由兜部和枕块包围的排气室。空气和气体通过叠层叶片的一个端部的微小间隙和另一端部的较大间隙排出到排气室中。但是,该排气机构中,需要在铸造出的模具的轮胎成形面形成兜部的工序、制造在枕块保持了叠层叶片的组装体的工序和使该组装体嵌入兜部的工序,因此存在加工工序变多、制造所需要的时间变长这样的问题。专利文献2提出的方案中,在铸造构成模具的铸件(piece)时,将熔融金属分为多次浇铸。铸造出的铸件中,在浇铸期间的铸造接头部形成熔融金属的凝固收缩所引起的微细间隙,该间隙成为排气通路。但是,在该方案中,必须将熔融金属分为多次浇铸,因此存在加工工序变多、制造所需要的时间变长这样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8-26013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0-2293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简便地制造具备排气机构的模具的轮胎硫化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和采用该制造方法制造的轮胎硫化用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硫化用模具的制造方法,通过向石膏铸模的表面流入熔融金属,并使该熔融金属固化,来制造转印了石膏铸模的表面形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将在一端突设有锚部的叶片,仅将该锚部埋设于所述石膏铸模而载置于石膏铸模的表面上,使该叶片的载置于石膏铸模的表面上的部分处于用由易坏性耐火材料形成的被覆层被覆了的状态,向该状态的石膏铸模的表面流入熔融金属,铸造出转印石膏铸模的表面的形状并且铸入所述叶片的模具,其后,除去从模具表面突出的所述锚部,并除去所述被覆层,由此在所述叶片的周围形成缝隙,使该缝隙与通往模具的外部的排气孔连通。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轮胎硫化用模具的制造方法,通过向石膏铸模的表面流入熔融金属,并使该熔融金属固化,来制造转印了石膏铸模的表面形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使突设于所述石膏铸模的表面的叶片的从石膏铸模的表面突出的部分,处于用由易坏性耐火材料形成的被覆层被覆了的状态,并且对所述叶片直立地安装由易坏性耐火材料形成的棒状的排气孔形成构件,并且使其与所述被覆层接触,向该状态的石膏铸模的表面流入熔融金属,铸造出转印石膏铸模的表面的形状,并且铸入所述叶片的从石膏铸模的表面突出的部分以及所述排气孔形成构件的模具,其后,除去所述被覆层,由此在所述叶片的周围形成缝隙,除去所述排气孔形成构件,由此形成与所述缝隙连通并向模具背面侧延伸的排气孔。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硫化用模具,是通过不突出于轮胎成形面上地埋设叶片,并使熔融金属固化来制造的,其特征在于,具有缝隙和排气孔,所述缝隙在所述叶片的周围,通过在模具铸造后将被覆了该叶片的由易坏性耐火材料形成的被覆层除去来形成,所述排气孔使该缝隙与模具的外部连通。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轮胎硫化用模具,是通过在轮胎成形面埋设叶片,并使熔融金属固化来制造的,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叶片的周围形成的缝隙、和使该缝隙与模具的外部连通的向模具背面侧延伸的排气孔,所述缝隙,是通过在模具铸造后将被覆了铸入到所述熔融金属的所述叶片的由易坏性耐火材料形成的被覆层除去来形成的,所述排气孔,是通过在模具铸造后将铸入到所述熔融金属的由易坏性耐火材料形成的棒状的排气孔形成构件除去来形成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者的轮胎硫化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将在一端突设有锚部的叶片,仅将该锚部埋设于石膏铸模而载置于石膏铸模的表面上,因此能够将叶片固定设置在所希望的位置。并且,使叶片的载置于石膏铸模的表面上的部分处于用由易坏性耐火材料形成的被覆层被覆了的状态,向石膏铸模的表面流入熔融金属,铸造出转印石膏铸模的表面的形状并且铸入所述叶片的模具,其后,除去从模具表面突出的所述锚部和所述被覆层,由此能够以简略的作业工序在所述叶片的周围形成缝隙。其后,通过将形成了的缝隙与通往模具的外部的排气孔连通,能够构建在所希望的位置具备在模具表面开口的缝隙的排气机构。通过该制造方法,能够简便地得到具备排气机构的本专利技术的前者的轮胎硫化用模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后者的轮胎硫化用模具的制造方法,使突设于石膏铸模的表面的叶片的从石膏铸模的表面突出的部分,处于用由易坏性耐火材料形成的被覆层被覆了的状态,并且对叶片直立地安装由易坏性耐火材料形成的棒状的排气孔形成构件,并且使其与被覆层接触,向该状态的石膏铸模的表面流入熔融金属,铸造出转印石膏铸模的表面的形状,并且铸入叶片的从石膏铸模的表面突出的部分以及排气孔形成构件的模具,其后,除去被覆层和排气孔形成构件,由此在叶片的周围形成缝隙,并形成与该缝隙连通并向模具背面侧延伸的排气孔,因此用于形成成为排气机构的缝隙和排气孔的作业工序被简化。通过该制造方法,能够简便地得到具备排气机构的本专利技术的后者的轮胎硫化用模具。【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例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硫化用模具的俯视图。图2是例示图1的扇形片(sector)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主视图。图4是例示图3的铸件的左半部分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主视图。图6是例示向叶片的锚部突出的橡胶模具的表面流入石膏的工序的说明图。图7是例示图6的叶片的主视图。图8是用主视例示向在叶片上安装了排气孔形成构件的石膏铸模的表面流入熔融金属的工序的说明图。图9是用俯视表不图8的工序的说明图。图10是将图8的叶片和排气孔形成构件放大地例示的主视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叶片的变形例的主视图。图12是例示从铸造出的铸件除去锚部、被覆层和排气孔形成构件的工序的截面图。图13是例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轮胎硫化用模具的俯视图。图14是例示图13的扇形片的俯视图。图15是图14的主视图。图16是例示图15的扇形片的左半部分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7是图16的主视图。图18是例示向叶片的根基部分突出的橡胶模具的表面流入石膏的工序的说明图。图19是例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榎户健治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